天天看點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今年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吳運铎逝世30周年紀念日,中國勞工出版社新近推出《把一切獻給黨》(建黨百年紀念版),一個多月銷售20多萬冊。這部11餘萬字的紅色經典圖書從1953年問世至今,已穿越時空近70載,在今天的年輕一代讀者中依然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第一代勞工作家誕生

北京鼓樓外大街45号,中國勞工出版社,《把一切獻給黨》多個版本圖書擺在辦公桌上,在燈光的照射下,曆經歲月滄桑的一個個版本更顯厚重。

1953年7月,《把一切獻給黨》首次面世,而出版社編輯手中的是1953年12月出版第7次印刷的老版本。該版本為豎排本,羅工柳、王式廓、李宗津、尚滬生、顧群等著名畫家配了多幅插圖,每一幅作品都生動傳神。從該版本版權頁可見,自1953年7月出版之後5個月内,這本書累計印量已超過130萬冊。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事實上,吳運铎撰寫的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迄今已累計出版10餘個版本印刷超過100次,發行逾千萬冊。這本書使吳運铎事迹家喻戶曉,吳運铎精神代代傳承,中國勞工出版社也因該書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紅色經典出版的開先河者。

趙長安曾任勞工日報社編委,1979年與吳運铎相識,多次采訪過吳運铎,并常年電話、書信聯系。“我們在一起暢談人生、信仰、道德、求知,亦談社會、婚姻、家庭等等。”多年來,趙長安編寫創作過7部吳運铎相關圖書,其新作《吳運铎全傳》已經完稿。他搜集了大量關于《把一切獻給黨》的相關資料。

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介紹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兵工功臣吳運铎》。之後,《勞工日報》又發表了《中國的保爾·柯察金——記中國兵工勞工的旗幟吳運铎》,這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吳運铎應全國總工會邀請做報告,全總主要上司賴若愚找他,要他将自己的經曆寫成一本書。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趙長安保留的吳運铎書信

關于這本書的淵源,趙長安說,吳運铎曾于1952年應《勞工日報》之邀,接受該封包藝部負責人趙榮聲采訪,完成了《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并于1952年4月3日起在《勞工日報》連載。該文以叙事為主,簡單描述了吳運铎從出生到1949年的經曆。《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見報後,受到讀者熱烈歡迎和稱贊。

而真正寫書是在1953年,吳運铎在北京俄專學習結束,等待出國學習的間隙,他在勞工出版社編輯何家棟幫助下,曆時半年創作出《把一切獻給黨》。該書出版後很快引起轟動,還被譯為俄、英、德、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據趙長安搜集的資料,時任中國作協主席周揚認為這本書對中國傳記文學的出版,起到了“開拓作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馮雪峰也充分肯定這本書的風格和内容。

因為《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铎從此多了一個身份。1954年,他被中國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勞工作家。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吳運铎

羅工柳王式廓等名家繪插圖

北京甘家口8号院,吳運铎故居,記者見到了1983年版的《把一切獻給黨》,它如今被吳運铎之子吳小勤珍藏。

曲裡拐彎找到甘家口8号院,鄰居們都知道吳運铎故居在哪裡。這是一棟蘇式老樓,當年住過一些部委的革命老前輩,順着寬闊的樓道走到四樓,記者走進了吳運铎故居。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吳運铎故居

三室一廳的房子保持原樣,到處有吳運铎留下的痕迹。吳小勤說,門栓是他父親親手做的,安裝在卧室的隔斷也是他父親的傑作,這個隔斷至今仍被當做儲物空間來用。當年牆上挂滿了錘子、斧頭、鋸子,吳運铎就睡在儲物隔斷的下面,與這些工具相伴。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吳運铎之子吳小勤回憶着父親

對于吳小勤來說,他兒時讀到《把一切獻給黨》是在國小課本裡,在這之前,他從不知道父親寫了這本書。當年吳運铎的五個孩子都住校,每到周末才回家,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很少,但吳運铎疼愛孩子,從外地出差回來總會帶禮物。

跟随吳小勤,記者又來到他的母親、吳運铎妻子陸平住處,這裡距吳運铎故居不遠。一進門,陸平老人就緊緊拉着記者的手,她已是98歲高齡,依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而吳運铎的女兒吳克、吳運铎兒媳黃華英也在,大家一起搜尋着記憶深處的《把一切獻給黨》。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吳運铎妻子陸平

在大家共同的回憶中,《把一切獻給黨》與中央美術學院有着特别淵源。黃華英說,據油畫家羅工柳回憶,羅工柳按位址在一家旅館找到了吳運铎,當時他正在寫《把一切獻給黨》一書。為了便于畫插圖,羅工柳同美院附中校長丁井文商量,請吳運铎轉至中央美院附中校園寫書。一位青年教師主動騰出他的房間,羅工柳的妻子還幫助吳運铎每周接送女兒吳克,其他老師則幫助謄清稿件、買飯等,将吳運铎照顧得十分周到。

吳運铎小時候就喜歡畫畫,在中央美院附中寫書期間,他時不時會去中央美院教室看李可染、李苦禅作畫,并和這些大畫家成為了朋友。在此期間,著名畫家吳作人、艾中信、李斛、李桦等還以吳運铎為模特,畫了素描和版畫作品,後來吳運铎大女兒吳克與羅工柳之子羅安喜結連理,成為親家。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1975年,吳運铎一家在紫竹院合影

吳克如此回憶道,最早接觸《把一切獻給黨》,大約是5歲那年,父親帶她去中央美院,在一間普通的平房宿舍裡,聽羅工柳、王式廓、李宗津、尚滬生、顧群等,一起讨論那幾幅後來堪稱傳世經典之作的書中插圖。她記得當年讨論李宗津畫的試制槍榴彈成功插圖,那幅畫剛脫稿完成,李宗津想聽吳運铎的意見。吳克印象深刻的還有羅工柳畫的一幅畫作:“反掃蕩”中,吳運铎滾到水田邊,捧喝渾水,當時大家都稱贊這幅畫“畫得好!”而王式廓畫的入黨宣誓,也被大家稱好。

讀者稱“這部書令人激情澎湃”

《把一切獻給黨》問世将近70年,其影響力日久彌新,年輕一代讀者稱“這部書令人激情澎湃”。

“為了國家,為了黨的事業,吳運铎身殘志堅,他身上集中展現出來的與命運抗争、與困難鬥争、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氣概,無論哪個年代的讀者,都會被撥動心弦。”全國工會職工書屋建設上司小組副組長、中國勞工出版社社長王嬌萍說,《把一切獻給黨》作為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紅色圖書,持續顯示出紅色基因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這本書每年都會被配送到建立成的全國工會職工書屋示範點中。據介紹,今年還在全國範圍内開展100場“把一切獻給黨·勞動創造幸福”全國職工黨史學習教育讀書活動,圍繞閱讀《把一切獻給黨》等紅色經典圖書,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内容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

吳運铎:《把一切獻給黨》,紅色經典開先河之作

吳運铎與殘疾青年合影

航天科工二院裝備設計研究室主任申研說,他曾在工作5年後,一度對重複工作有所厭倦,甚至産生過自我懷疑。而讀罷《把一切獻給黨》,讓他深刻領悟到做成一件事要耗費一生的精力,他說:“我也要像吳運铎一樣,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永不放棄。”

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産品設計師代士玉,2020年榮獲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cad機械設計金獎。代士玉在大學期間就讀過《把一切獻給黨》,從中汲取了勇氣和力量。去年全國技能大賽備賽期間,代士玉每天要練操作軟體模組化的速度,還要練缺失部分零件的現場設計、實物掃描及比對,每天訓練至少15個小時。“吳運铎信念堅定,不怕困苦,他的書告訴我困難是對自己人生的錘煉,是獲得更高人生發展的鋪墊。”

“這是一本愛國主義讀本,質樸的文字很有吸引力,我也想像吳運铎一樣,為國家做貢獻。”中建二局一公司職工許棕玮說。

在中國勞工出版社一位編輯看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新的國家,新的人民,需要新的文化、新的表達,《把一切獻給黨》生逢其時。“此前很難想象,一部勞工的文學傳記作品能夠引起這麼大的社會影響,成為暢銷書。”這位編輯認為,這本書契合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奮鬥,建立新中國的曆史潮流,表達了人民群衆對黨和國家深沉的熱愛。“把一切獻給黨”,發出了時代最強音,是新中國人民内心最樸素的心聲。

【時代寄語】

父親在我就讀的育才學校做完理想教育報告後還給小朋友寫了一段題詞:“一個真正的人,他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對戰鬥的回答是勝利;對勝利的回答永遠是謙虛!”父親的題詞一直銘刻在我心裡。

——吳運铎女兒吳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