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作者:中國藝術報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黎丹

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記青年歌唱家黎丹

王 昱

“友善是陽光給人溫暖,友善是鮮花給人香甜……友善是雨中的傘,友善是雪中的炭,友善就是做好人,一代一代往下傳……”在崇左市舉辦的“全市大中國小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歌曲合唱大賽”的活動上,青年歌唱家黎丹又一次用優美的歌喉再一次出色演繹了《友善歌》。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黎丹和詞曲作者李昕、車行共同演唱《友善歌》

在祖國南疆廣西崇左,包括這首《友善歌》在内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兒聲樂套曲的傳唱度很高,尤其在廣大的中國小生中間。據崇左市委宣傳部的統計,在首創的地級市全域範圍學校全覆寫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歌曲進校園活動中,全市30多萬中國小師生參加,接受了生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這讓黎丹十分振奮,她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少兒聲樂套曲是中國音協、北京音協組織創作的,用音樂的形式傳遞我們應該堅守的價值觀,更加地動人,更能深入人心。組織開展全市大中國小師生的傳唱活動以及合唱大賽活動非常有意義,彰顯了崇左在青少年價值觀方面強化引領的責任感。自己參與其中深感光榮,因為在策劃組織、輔導訓練、總結評比等環節的深度參與,被評為活動的“優秀輔導員”,也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到了孩子們對歌曲的歡迎。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黎丹演唱《花山花開》

“廣西是歌的海洋,有着‘歌仙’劉三姐的美麗傳說。在廣西,可以這樣講,會說話就會唱歌。”黎丹說起自己的歌唱事業,語言中充滿着對故鄉的依戀。廣西迷人的山青水潤蘊育了她天生清脆甜美的好嗓子,廣西多彩的民族文化涵養了她異于常人的歌唱天賦。黎丹說,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唱歌。也正是因為有着濃厚的興趣、執着的夢想,才引領自己一步一步地踏上了歌唱的專業求學之路。歌唱藝術的啟蒙是在家鄉廣西,跟着廣西音協理事、原玉林市群衆藝術館館長梁雪梅老師學習。歌唱藝術的深造則是先後在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特别是師從孟玲教授學習聲樂,為歌唱藝術臻于成熟并形成獨特風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年踏進解放軍藝術學院求學的優秀學生不少,但對于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教授、著名聲樂教育家孟玲來說,黎丹是很特别的一個。孟玲曾這樣評價她, “黎丹很刻苦,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孩子”。在解放軍藝術學院,黎丹如饑似渴地吮吸着歌唱藝術的營養,腳踏實地曆練着自己的演唱功力。黎丹說,“能到北京跟随名師學習,機會非常難得。”在大學期間,黎丹跟随孟玲刻苦學習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四年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演唱表演功底,她的聲音高亢優美,富有感染力。

“能成為孟老師的學生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談起今天自己歌唱事業中的每一個進步,黎丹特别感激恩師孟玲對于自己的嚴格要求。在大學的時代,有一年的端午節,因為要準備參加一個全國性的專業比賽,而且比賽時間逼近,孟老師為了黎丹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犧牲端午節休假的時間,在北琴房加班給黎丹補課。上課的時候因為黎丹對歌曲的了解和技術處理上有些地方欠妥,老師一下子嚴厲起來:“唱成這樣,還想去比賽?優秀獎估計都拿不到!”黎丹一下子哭了,老師随手遞過紙巾:“哭完了繼續唱”。上完課後老師突然從自己的挎包裡掏出兩個粽子和一包特地黏好的碎紅糖,慈愛地說:“孩子,紅豆餡的,趁熱沾點兒紅糖,很好吃。”正因為老師這樣嚴格要求,那次比賽黎丹取得了好成績。黎丹至今依然十厘清晰地記着那個特殊的端午節,“在孟老師眼裡我總是最好。在外人面前她總是表揚我,但關起門對我要求非常嚴格。不僅是在聲樂專業方面精心指導,還時刻教導我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牢記着老師的諄諄教導,肩負着對社會的一份責任,沒有留戀首都的繁華似錦,毅然放棄在北京發展的廣闊天地,大學一畢業,黎丹就響應國家号召,參加人才引進計劃的遴選,來到美麗的崇左市——這個祖國最南部的邊境地區工作。

崇左市是2003年才設立的邊陲地城市,“很幸運有機會可以和這座美麗的城市共同成長。”黎丹現在在中共崇左市宣傳部門工作,她以充沛的激情揮灑着自己的才華,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借助當地優勢文化資源,助推着當地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好好工作,用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的培養”這是孟玲給黎丹的畢業贈言。黎丹用實際行動時刻诠釋着老師的諄諄教誨。

崇左自然風景秀麗、邊關風情濃郁。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有一個散發着遠古氣息、深藏文化密碼的古岩畫群。這些戰國至東漢時期壯族先民駱越人遺留下來的塗繪岩畫遺迹,2016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這些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寶登上世界文化遺産的最高殿堂,如何在保護好原貌的同時使其煥發出迷人的魅力,文化闡釋和傳播無疑是一條可行之路。

“花山岩畫是駱越先民留給我們的寶貴财富,岩畫無聲,但是神秘的歌舞場面卻發出深沉的呼喚,召喚我們走進它、解讀它。”花山岩畫吸引着黎丹,她決心用音樂的形式來展現花山的風姿,解讀岩畫的密碼,擴大崇左的文化影響力。花山岩畫申遺成功當年,在崇左市委、市政府的支援下,崇左市委宣傳部邀請王祖皆、王曉嶺、孟玲、李昕、車行、張卓娅、梁芒等國内著名的音樂家走進花山。黎丹說,音樂家們采風後對崇左的山水景觀流連忘返,對崇左的文化底蘊贊不絕口,感歎“岩畫氣勢恢宏,民族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很神奇很震撼”。音樂家們把真情實感融入作品之中,把美妙音符和無限情感奉獻給花山,共同創作出以“花山”為主題的七首原創歌曲。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2017年3月,在壯鄉甯明縣精彩上演的“歌從花山來——花山原創歌曲品鑒會”上,黎丹和周彭、東方紅豔、吳靜、黑鴨子組合、王傳越、張莉莉、師鵬等演繹的七首“花山”主題歌曲淋漓盡緻地展現了花山之美、花山之情、花山之夢。其中由車行、李昕創作,黎丹演唱的《花山花開》經過觀衆無記名投票,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歌曲。随後在國家文化部、中央文明辦2018年“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廣西行暨第八屆“魅力北部灣”(南甯)系列群衆文化活動啟動儀式文藝晚會上,黎丹再一次激情演繹了這首新歌,同樣受到觀衆一緻好評。

黎丹說,《花山花開》是一首旋律非常動聽的歌曲,創作者借鑒吸收了壯族民間音樂的獨特風韻,展現了花山的秀美、岩畫的神秘,表達了壯鄉人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贊美。“在演唱的時候,我結合在當地采風時聽到的當地山歌演唱特點,根據多年來的演唱實踐進行了精心演繹。大家聽後反映非常好。我也在不斷地摸索形成和強化自己的演唱風格。這個很重要,我要給自己一個準确的定位。”

《花山花開》在黎丹的一次次精心演繹下,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愛。2017年崇左電視台創辦《花山tv》,向全國推出以花山為題材的音樂作品,黎丹演繹的《花山花開》的關注度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如今,《花山花開》已成為一些地方的廣場舞歌曲以及大型文藝演出的開場歌曲。

崇左市在推介和傳播花山壯鄉文化過程中,先後組織了300多位藝術家開展花山岩畫原創歌曲創作采風、書法繪畫創作采風、實景演出創作采風和駐場演出創作采風等活動,成果很豐碩,黎丹介紹說,近年來區内外藝術家共創作以花山岩畫為主題的歌曲100多首、書法繪畫作品300多幅(件)、戲劇作品20多部,很好地宣傳推介了花山岩畫。這些原創作品品質上乘,其中小歌劇《界河春》及歌曲《醉在邊關美女村》獲評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小型劇(節)目,長篇小說《懸崖上的愛》入選廣西文學創作扶持工程項目,大型舞蹈《舞•求》在第九屆廣西音樂舞蹈比賽中獲專業組三等獎,一批美術作品入選廣西藝術作品展。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黎丹為大學生進行藝術教育訓練

在以藝術形式助推地方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黎丹也在不懈努力提升着自己的專業水準,近年來,她堅持藝術從生活中來,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理念,積極參加“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先後獲得全國“推新人大賽”廣西賽區和北京賽區總決賽民族唱法一等獎、全國“推新人大賽”民族唱法"十佳歌手"獎、全國“青春中國”校園才藝大賽總決賽青年組聲樂專業組總分第二名、湖北省第二屆“黃鶴樓杯”歌手大賽“十佳歌手”獎、中央電視台《祖國萬歲》大型電視文藝晚會優秀節目獎、第二屆孔雀獎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民族唱法銀獎等獎項,并成功舉辦過多場個人聲樂專場音樂會。

“老師的教導我一直銘刻在心,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必須強化自己的責任感。對于我而言,就是要努力為人們‘唱好’歌,唱‘好歌’,發揮音樂培根鑄魂的作用。”黎丹表示。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黎丹參加公益活動

肩負着文藝工作者的責任,黎丹積極參與到黨性宣傳、文化惠民、文化扶貧的活動中。先後參與策劃、組織和參加崇左市中國小師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歌曲傳唱活動和合唱大賽、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和自治區成立60周年暨崇左市“戲曲進校園”活動成果展演活動、南甯國際民歌節“本色花山•大地飛歌晚會”、中央教育電視台“國學春晚”、 “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中國春節文化走出國門”、 掃黑除惡專項整治文藝宣傳活動等衆多文化惠民活動,得到各方面的廣泛好評。《友善歌》《桃花謠》《黨旗更鮮豔》《婆婆就是媽》《丹心向陽開》《我們都是一家人》《陽光下我們高飛遠航》《花山花開》等一首首悅耳動聽的歌曲,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談起目前正在做的事情,黎丹說,現在正在加緊錄制歌曲《百姓是根》,這首歌由詞作家邢少英、作曲家胡旭東創作,是一首扶貧題材的歌曲。歌曲唱出了對扶貧幹部的問候,唱出了對困難群衆的關心,給人以積極振奮的力量。“我将結合自己參加扶貧工作的經曆、在扶貧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所感,精心演繹這個歌曲,深情贊頌在扶貧一線工作的公仆們,為我們偉大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黎丹:要為大家“唱好”歌,唱“好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