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一絕——鶴慶吹肝

天下一絕——鶴慶吹肝

聽說過鶴慶吹肝嗎?鶴慶是滇西北高原金沙江畔的一個小縣份,鶴慶壩子中有一個聞名于世的手工藝制作之鄉——石寨子,這裡世居着勤勞聰明的白族人民。據民俗學家調查研究分析,全國少數民族中北韓族和白族,無論在文化習俗方面,都是最進步和最深厚的。吹肝這一鶴慶的特色食品,就是勤勞聰明的白族人家創造出來,奉獻給人類的一道精美食品,和石寨子創造出的精美手工藝品一樣,可以稱得上是天下一絕。我們這裡一到十月周(農曆10月初10)過後,大多數白族人家,就忙着殺年豬了。天還沒有亮,遠遠地就聽到從村子裡傳來豬的叫聲,這叫聲裡,有的隻是喜氣。聽到叫聲,村裡的很多人,都可以去宰豬的人家裡,痛痛快快地搓上一頓,這時你可以盡情地一飽口福、胃福和肚福。同時還可以将自己的親朋好友約在一起聚一聚,聊一聊,且這聚聊就在這殺豬過程,是以我們這裡人人是收拾年豬的好手,一面動手,一面交流,這何嘗不是人生當中的一大樂事呢!這是一種超越吃的更高境界的民風民俗啊,正是這種高境界的民風民俗,才創造了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除此,豬身上最好吃的,還要算是鶴慶人自己做的純天然食品——吹肝了。

大家七手八腳,一起動手宰好了豬,将豬開膛破肚,趁着還有些熱乎氣,就将豬肝從豬的胸膛裡取出來,然後除去豬膽。性急的家庭主婦,已經将前一天準備的作料擺好了:有自家園子裡種出來,紅彤彤香脆脆,用手工沖出來的新辣椒面;有完全不受污染,純天然的本地産的小香蔥;有鶴慶東山特産紅花椒面,還有本地傳統醋廠生産的老陳醋。更值得一提的是,鶴慶人自己釀造的酒,據說是用明清時候的老土配方釀就的,是乾隆下江南時封的名酒———鶴慶乾酒。就連沖洗豬肝用的水,也是用從玉龍雪山上淌下來的純自然雪水……如此看來,鶴慶吹肝的美妙和神韻,便是由這些純自然的天然食品打造和構就成的,不放嘴裡也感到舒服哩!

性急的宰豬匠,或者是對吹肝情有獨鐘的主人和客人,已經用打氣筒對着那副豬肝的氣管,趁着豬肝的熱氣,将那豬肝打得鼓鼓的,像隻肥大的手掌。然後把事先準備好了的辣子面、花椒面、切細的香蔥和着乾酒,往膨脹起來的豬肝氣孔通道裡填塞,澆灌……直到填塞得差不多後,在外面塗上一層精鹽,用根細麻繩子,将那個展翅欲飛,有些像雄雞似的吹豬肝,挂在屋檐下面,,經過冬天風霜的吹打,當然在涼曬過程中也是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的,要在半陰半涼的環境,那吹肝才口感适中。太幹吹肝變成了木渣片似的,堅硬無比,肯定吃不成;如果用陰涼的方法制出來的吹肝,容易變成粉末,不用說也是吃不成的。

品嘗吹肝的最好時節是清明節,這時候因為天氣幹燥而且體内肝火旺,容易二便不通,口舌生瘡,心情抑郁。我們這裡清明有上墳的習俗,且要到墳地上進行野炊,這時最好吃的食品就是吹肝涼片了。當然吃吹肝涼片,關鍵還在于那碗讓人垂涎欲滴的蘸水。這蘸水調料也是非常講究的,必然用上好的鶴慶醋廠生産的漆醋(因那醋釀制的工藝特别,顔色像黑油漆而得名),山間頭次長出的香椿和那山間用礦泉水澆灌出來的芫荽,自家菜地裡用手工沖出來的鮮辣椒面,鶴慶東山産的花椒面,金沙江邊種出來的草果面,味道才算得上正宗的。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加進去用機械生産的任何精啊,粉啊,料啊之類的工業制品,否則那味道就糟透了。到了這時候,就是平時含蓄得再高深莫測的謙謙君子,肯定也不會顧及什麼了。因為那吹肝片實在是太誘人,還是趕快動筷吧,否則沒你的份了。吃了這吹肝片,你就會感覺通體清爽,如釋重負,不用說這是吹肝片下火清涼降濁的效用使然,當然也可以到春節或者有親朋好友自遠方來之時,隻要在水裡煮上幾分鐘,做成拼盤涼拌,那味道之純美,絕對是天下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