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第不是第一次品嘗獨山三酸,但作為貴州人,吃全的有百分之多少?最近,這三酸就登入了b站熱播的紀錄片《奇食記》,在一衆主打人文、暖心暖胃的美食紀錄片中脫穎而出,掀起一陣“反美食”風潮。獨山三酸之一,是以青菜為原料腌制發酵三個月而成的鹽酸。↓↓↓
資料圖之二,是獨山本地小河蝦自然發酵成腐蝦後攪拌成蝦醬的蝦酸。↓↓↓
《奇食記》截屏之三,是鳳仙花切碎封壇發酵一年而成的臭酸。↓↓↓
《奇食記》截屏獨山三酸,則源于過去當地儲存食物頗為不易,當地人通過腌制的方法延長食物的壽命,随着科技水準、生活水準的提高,儲存食物不再像以往一樣艱辛,但這種具有地域特色的食物仍然傳承了下來,以供後人飲水思源。越來越多的美食紀錄片将豐富的美食與細膩的情感相連,通過視覺畫面傳遞味覺記憶。但當層出不窮的美食紀錄片出現在觀衆視野裡,除了美食帶來的充實與幸福外,也會産生一種似曾相似的疲倦……而食物永遠是美食紀錄片中絕對的主角,但相信哪怕任何一個老饕也不敢說自己了解《奇食記》中的每一種食材。螺獅粉、兔頭算啥?頂多算是入門級!或許你第一次聽到“在野性與不确定中讓味覺喪失理性”的撒撇——撒是涼拌,撇是牛的消化物。還有貴州的牛癟……也許你第一次耳聞獨山三酸的名字,它們是以青菜為原料腌制發酵三個月而成的鹽酸、獨山本地小河蝦自然發酵成腐蝦後攪拌成蝦醬的蝦酸、鳳仙花切碎封壇發酵一年而成的臭酸。更可能你是第一次親眼所見,在科技發達、烹饪方法層出不窮的現代文明社會,仍然有食物的制作過程需要用到童子尿——福建永春的尿肉尿蛋。
《奇食記》福建永春的尿肉尿蛋截屏
對于很多人而言談之色變、避之不及的尿肉尿蛋,卻是永春當地一道傳統大菜,往往在祭祖儀式、家族聚會等重要場合才會食用,烹饪者也多為當地有聲望的宗族上司。盡管這道菜隻憑菜名就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卻是當地宗族關系和睦、家族團聚的重要象征,意義非凡。鶴慶吹肝的誕生同樣源于生産力不發達。過去當地沒有條件食葷腥,一年僅能宰食一頭豬,是以必須竭盡所能儲存每一樣食材,吹肝便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誕生。随着時代發展,吹肝也從依靠匠人用嘴吹演變成如今用氣泵來充氣,不僅高效而且衛生,傳統美食也與時俱進了起來。據透露,這部片子中的食材,最高不過200元一斤,最便宜的三五元就能買到,是很多人喜聞樂見的食材。
來源:貴陽晚報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