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王實、崔新宇、蔣理、楊翻、張春曉、鐵錨、郭睿婷、蔡一晨、梁益嘉、徐赟10位從全國1200名報名者中海選出來,成為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

今天(5月17日),他們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出征儀式上亮相。

經曆了筆試、面試等多重考核和兩年等待,他們即将開啟為期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個全球志願者派遣計劃,是以文化保護與傳播為目标的知識賦能型文化公益行動,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上海交通大學文化發展基金聯合發起。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項目每年在全球範圍内招募來自各個領域的10名志願者,在敦煌莫高窟進行為期40天的體驗式教育訓練與上崗,參與到莫高窟各項保護與傳承工作,并通過專業化教育訓練實作莫高窟需求與文化志願者能力的精準比對,進而推動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播與創新。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評選過程中,針對大量高資質應募履歷的特點,第三期的評選增強了對每一位選手在項目40天結束後,仍可以繼續為敦煌進行持續性傳播的要求,分别從切題性、公益性、傳播性及可持續性等次元,對其各自的敦煌“傳播計劃”進行深度考評。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10位守望者有多位高校師生,包括古籍所副教授、孔子學院院長及文博學院古書畫老師;來自耶魯大學、布朗大學與羅德島設計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考古、美術史、插畫、東亞(文化)研究與社會心理學專業,以及大學及博士階段在讀學子;還有知名部落客、文化空間創始人、自由設計師、攝影師及網際網路精英等。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守望者蔣理是蘇州甪直古鎮光影墅文化空間的創始人。他說,前二期全國招募時自己就想參與,但因為時間等因素未能報名。2019年年底報名了第三期,經曆了從撰寫小論文到筆試、面試等一輪輪的篩選。去年由于疫情的影響等待了一年,今天終于出發了。

敦煌歸來之後,他将在蘇州建立實體的敦煌文化驿站,通過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持續傳播敦煌文化。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張春曉是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她計劃從敦煌回來之後,組織策劃并集體創作一本兼具學術性、趣味性和現場感的田野考察行記——《敦煌在望》。

鐵錨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師、帕德博恩孔子學院首任中方院長,他計劃通過全球孔子學院、國内外高校、中國小及青少年中心等平台,以教育訓練講座、視訊課程及研學遊等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千年敦煌之美。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蔡一晨是中國美術學院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的在讀博士生,她計劃對敦煌壁畫的内容進行梳理和再創作,建構敦煌壁畫的世界觀,将壁畫中出現的神、人、物進行角色再造,建立檔案卡。

前兩期的20位優秀志願者經曆了在敦煌的嚴格教育訓練之後,回歸各自生活當中,現在已經成為了宣傳敦煌、傳播敦煌的星星之火。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守望者二期成員詹嘯從敦煌回來後已經完成了近40場線下公益講座,閱聽人以文博愛好者、商業精英和學生為主,人數超過了5000。同時他還在上海各區重點學校開設了敦煌系列公益課程,并為上海博物館定制相關主題課程。詹嘯此次也将作為領隊之一,與第三期的志願者一起再赴敦煌。

二期成員陳夢楚著繪的《莫高窟樂樂大王回家記》目前已正式出版。這本書以敦煌研究院網紅小狗“樂樂大王”為視角,用精美手繪的形式,講述了它在莫高窟的傳奇經曆。書中插畫依照莫高窟的實景繪制,讀者除了被樂樂的故事打動,還可以從書中感受千年莫高窟的人文精神。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所有的敦煌文化守望者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完成着對敦煌的承諾,實踐着敦煌的精神,不斷延續着他們守望敦煌的行動。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先堂在出征儀式上說到,敦煌文化内涵豐富博大精深,價值珍貴無與倫比,要守望敦煌文化,首先要保護好敦煌文化遺産的本體——敦煌石窟,以及它賴以存在的環境,其次是要持續弘揚、傳承敦煌文化的價值,守望中華精神家園。

帶着公益的心,10位第三期“敦煌文化守望者”今天出征

近期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又在其“美育講堂”項目中推出了敦煌文化系列課程,讓學生能打破時空限制,學習敦煌藝術,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文化自信。

來源:周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