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作者:早安平劇

(作者:夢暖傾城的小屋)

很難用一句話來總體概括胡文閣老師。因為,不同的階段,他的形象,他的表現,他給人的印象都是不同的。

我說的隻是我的看法。各位就當個故事去聽吧。

先說一下觀點:我是喜歡他的,喜歡他的人,他的戲。但沒到粉絲的程度。因為看得到他的缺點,也看得到他的進步,是以才知道他一路行來是多麼不容易。胡老師,是一個值得敬重的人。

下面就詳細說說不同階段他給我的印象,以及我對他的看法。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第一次知道他,是在黃金時段的一檔節目裡,是不是“魯豫有約”不确定了,那時我還小。

當時的他,圓圓的臉,梳着長長的辮子,笑起來還有酒窩。主持人說起他的反串經曆,還亮出了他的反串照片。女裝美麗,絢爛如櫻花,熱烈如玫瑰。男裝倜傥,讓我想起曹雪芹那句“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當他說到了自己因為反串受到很多委屈,尤其是兩次落選春晚時,言語有些不忿,總是下意識地咬嘴唇。

當他說到放棄收入不菲的反串,30多歲向玖爺學習平劇,曆經種種困難時,眼神堅定,似乎前面有任何風雨都無法阻擋這個決定。

當他最後站起來學唱了一段“海島冰輪初轉騰”時,蘭花指和表情的配合,有些過分妩媚了,少了貴妃的那種端莊大氣,但看得出,他非常認真。

這一階段,我的感覺是,胡老師是個有信仰的人。梅派,平劇即是他的信仰。他為之颠倒,為之癡迷,為之付出,為之犧牲。

雖然當時學藝不精,但我還是不讨厭他的,至少,我有點敬佩。學習的苦,尤其是從頭再來的學習的苦,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大口大口吞下的。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第二次聽到他,是2006年李玉剛星光大道一戰成名,當時提到了他曾向胡文閣老師學習的事。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胡老師的反應是如此激烈,不僅對媒體說他不是玉先生的老師,還全盤否定了反串。他不止一次上媒體說反串是嘩衆取寵,不是藝術,甚至打算借用輿論封殺玉先生。言辭之苛刻,言行之保守,和當年那個談起反串經曆,委屈中帶着幾分自信的陽光大男孩判若兩人。

那時他已經拜入梅門,也許是曾經的反串經曆太凄苦,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與之切割。他要向整個世界證明:他學的是平劇,是梅派,是正統。他不屑于回顧曾經的昏暗,他要擁抱的,是追求了多年終于得償所願的光明!

那時,他的戲有了很大的進步,雖然還有改進空間。台上,人物終于立起來了。部分悲戲,當他哀哀切切地唱時,我心裡還是會為之一動。特别是武家坡,王寶钏剜野菜的凄涼,被調戲時的憤慨,還是很貼近人物的。他演的時候,我記住了戲中人,忘記了他是男旦。

也許正是這樣,他容不得玉先生,那是一面鏡子,照見從前的自己。而從前,那遙遠的從前,哪怕隔着歲月的煙塵往回看,依然免不了心口的疼痛。而他,是堅決不肯再回去了。

這一階段,我的心緒是複雜的。玉先生是我心裡的白月光,我也是舍不得他受到如此诋毀的。胡老師的做法,讓我隻能喜歡他的戲,不能喜歡他的人。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第三次了解他,是在郭德綱的《國色天香》第二期上。當他出現的時候,我突然間想到了“化繭成蝶”這個詞語。他剪去了長發,态度溫和,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氣質隐隐的有一種儒雅的味道。我想起那句“君子懷幽趣,謙恭禮樂才”。

他做了mic的導師,每一個節目都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從“霍元甲”到“女兒國”再到“我愛你,中國”,平劇滲透在翩翩少年的骨血裡,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盡善盡美。而胡老師站立當中是最耀眼的,盛世佳公子,才華秀拔春蘭馥,就是我那一瞬間的感覺。

後來看了一些花絮,知道那段時間他腳受傷,但還是很敬業堅持到最後一天。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更讓我意外的,居然和玉先生握手言和了!他們居然在一起合影了!小心髒太激動了!太符合我印象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梅派了!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再去找他的戲,看到了《穆桂英挂帥》。他已經不再是亦步亦趨地學唱梅派,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風格。他演的穆桂英,不僅僅是“桃花馬上威風凜凜”,更是一個“人受封賞我添新墳”,悲傷悲憤悲涼的妻子、兒媳和母親。

接印也好,挂帥也好,不是為了所謂的江山社稷,那些宏大的命題在她心裡早已成灰,沒有任何意義。可是,如果不接印,不挂帥,那承受傷痛的何止楊門,累累白骨哭聲震天,她于心不忍!

我一直覺得,愛是一種偉大的能力。尤其是在經曆絕望之後,還能相信人間值得,甚至無悔于所做的一切,她的愛是一個博大的海洋。

胡老師演繹的穆桂英,就是這樣的。穆桂英之是以打動人,不在于出征的英姿飒爽,而在于一顆被傷害被蹂躏之後的心,不僅沒有死,而且依然勇敢。

他演得真的很好,那一刻,他是我心中的名伶。

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飲——談談我眼中的梅派男旦胡文閣

第四次走近他,是加了一個跟胡老師有關的群,看到了很多他的平劇視訊,很多他的戲。平心而論,有精彩的,有驚豔的,也有平庸的。

但不論是怎樣的戲,都可以看得出他信奉“戲比天大”,是用心去演繹的。也是在這個群裡,了解了他更多的人生經曆。有時候想想:願意用一輩子的榮華富貴和家庭溫暖去交換兒時夢想,這本身就很了不起啊!

傳承是很難的,但他一直在做,有時候可能用力過猛,但不能否認,他始終是愛着梅派的,他真心希望梅派能越來越好!

我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給他:

富貴榮華,草芥塵埃

便舊緣如夢,不與徘徊

舍下了銷金窟裡燈紅酒綠

換他個學藝路上風吹日曬

直到那白雲蒼狗,青絲染霜

方知君與戲,宿命牽

甯願百花亭上伴花眠。

還有兩首小小的打油詩,作為結尾吧,祝願我的角兒走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哪怕他偶爾緊張忘詞,哪怕他依然有時脾氣暴躁,哪怕他面對媒體永遠不懂得每時每刻都說一些政治正确的話。那又有什麼關系?我還是喜歡他欣賞他啊!

郭德綱老師說的太對了,藝人和喜歡他的觀衆,到了最後就是一種“親情”的關系,弱水三千又如何,我隻取一瓢飲啊!

其一

姹紫嫣紅散,依依梅香來。

伏枥千裡志,經霜喬木心。

一靜皓腕雪,一動春風面。

傳承非易事,此志永不改。

其二

香雪無窮春,回眸花欲醉。

悄然聞宮商,知是貴妃吟。

山色攢心事,濤聲咽世情。

浮名君何取,長風送春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