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作者:郭靜的網際網路圈

格力手機的銷量到底如何?外界一直對這個問題非常好奇,根據格力董明珠店的資訊顯示,格力旗下第一款5g手機大松截至目前的累計銷量為27272台,這個銷量與中國3億多台出貨量的智能手機行業相比,委實慘淡,各大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上永遠沒有格力手機的名字。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外界屢屢懷疑格力會放棄做手機,但董明珠曾多次重申,格力手機會堅持做下去。現在,董明珠真的說到做到,格力在11月5日正式推出旗下第二款5g手機tosot g7。

硬體方面,格力tosot g7搭載骁龍 870 處理器,6.67 英寸微曲屏,螢幕分辨率為2400×1080,支援120hz自适應高重新整理率,後置ai三攝像頭,包括6400萬像素主攝像頭+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前置為1300萬像素自拍鏡頭,電池容量為4300mah,支援30w快充,有玉脂白、遠黛灰、流螢彩三種配色,搭載halo ui 6.0系統,可關聯格力智能家居裝置。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售價方面,8gb + 128gb版本2959元;8gb + 256gb版本3099元。目前購買管道僅有格力董明珠店,其銷售頁面顯示,目前已累計售出超590台。格力tosot g7上架後,格力董明珠店下線了格力色界手機和格力三代。

僅從處理器來看,骁龍870是一款中端處理器,釋出于2021年1月19日。根據中關村線上的資訊顯示,搭載骁龍870處理器的手機還有oppo find x3、vivo iqoo neo5、小米的redmi k40、魅族18x、一加9r等。

格力tosot g7的售價依舊顯高,redmi k40、realme gt neo2、iqoo neo5、一加9r的定價都比它要低很多。顯然,對于價格敏感型使用者來說,格力tosot g7的吸引力不夠。

總體來看,格力tosot g7的表現中規中矩,骁龍870+快充+後置三攝+大電池,不再落後其他機型一個身位。但是,僅僅這樣一款手機,要想吸引消費者為之買單,難度不小。

首先,大松手機的品牌力不足。對于消費者來說,山寨機雖然消失了,但并不意味着消費者對品牌無感,恰恰相反,oppo、vivo、小米、華為這幾大頭部廠商在使用者心智中的品牌度非常高,随處可見的廣告,讓使用者無時無刻不被這些手機品牌所吸引,消費者在做消費決策的時候,就會優先購買熟悉的品牌的,最多也隻會在這幾個品牌之間糾結。

大松是格力的子品牌之一,格力使用者可能對它很熟悉,但非格力使用者對大松的熟悉度并不高,大松第一款機型直到去年12月才上線,格力tosot g7是第二款機型。而在品牌知名度上,它與華米ov們相比,顯然要弱很多。沒有品牌知名度的情況下,使用者很難主動購買。

董明珠說到做到,格力真沒放棄做手機,新手機已超590人購買

其次,手機行業頭部效應明顯,中小型手機廠商生存空間弱。idc的資料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810萬台,其中,前五大手機廠商占總出貨量的81.9%。也就是說,除vivo、oppo、小米、榮耀、蘋果外,其他手機廠商要争奪81.9%的市場佔有率,這裡面還有華為、努比亞、魅族、三星等,品牌力更弱的大松,如何能夠與他們競争呢?

格力從首次進入手機市場,已近6年時間,但格力并沒能在智能手機市場立足,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手機本身的品質。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米ov,就算營銷、宣傳能力再強,如果手機本身品質不佳,消費者也不會上當。而手機本身的品質,背後是靠着一整套供應鍊,包括設計、研發、組裝等多個方面,不僅僅是靠晶片、記憶體、攝像頭、外殼等元器件。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高通、三星、索尼等廠商願意跟華為、小米、vivo、oppo們合作,将一些新品的首發權給他們,也會看客戶的本事。

第二,産品的疊代能力。華米ov每年都會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推出不同的産品,有的消費者更關注成本效益,有的消費者更關注産品品質,有的消費者隻需要适當即可,市場上的新産品、新技術亦在不斷湧現,手機廠商隻有不斷創新,才會赢得消費者青睐。

第三,營銷能力。小米的社交網絡營銷能力,一度被奉為業界神話,而vivo、oppo在明星營銷方面也很強,比如,oppo r11釋出的時候,就邀請了迪麗熱巴、楊幂、楊洋、李易峰、陳偉霆、tfboys組合等8位明星。很多人對明星營銷不感冒,但不可否認的是,明星營銷能為品牌帶來了流量和影響力。

格力手機要低調得多,若非董明珠屢次安利格力手機,外界對它完全不熟悉。如今,格力tosot g7已正式推出,而且還有超590人購買,你會看好它的潛力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