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農村水庫抓到一條2斤重的泥鳅,背上居然長刺了,是怎麼回事?

對此問題,我和朋友們讨論後結果如下。

1. 我們這邊人叫刀鳅,就是背上長刀的泥鳅。小時候很常見,現在沒有了,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泥鳅的近親,口感沒有泥鳅好,大家都不太喜歡吃這種,我們這兒叫:刀鳅。

2. 河源這裡賣很貴,野生大得很少了,河裡能釣到,我不愛吃不覺得好吃,佛山九江有人人工養,以前在電視看到過忘記叫什麼名字。

3. 這是刀鳅,和泥鳅有差別,生活習慣性也有差別,泥鳅生活在軟泥的地方,刀鳅生活在石頭多水急沙灘的地方,刀鳅是食肉動物,泥鳅背無刺,刀鳅背有刺。

4. 這是刀郎,也有叫刀鳅的,比泥鳅嘴尖背上有刺。還有一種黃色的叫黃班。但比鳝魚短。再有一種我也多年沒見了胡子鳅。身上是灰色的。

5. 這種我們英德東鄉客家人叫石蛇魚,也有人叫石鋸。這種魚喜歡生活在山溪,有泉水的溪壩,很好吃,沒有骨,這種魚現在很難遇到了。珍稀品!

6. 最少三十年沒見過了,現在基本絕迹了。這種魚對水質要求很高的,小時候經常釣到。肉質非常鮮美。我們老家叫禾鈎魚。

7. 是刀鳅,野生70元一斤,肉結實細膩無土腥味,下暴雨後河水爆漲泛紅時下釣最多,摘鈎時用穿鞋的腳踩住,背刺很鋒利,被随便劃拉一下都深可見骨!小時候一下午能釣一水桶。

8. 這種魚是有毒的,不能吃,花紋越多表示毒性越強,我對這種魚比較了解,建議你送到我家裡來做進一步的确定,如果無毒你可以帶回去吃,有毒的适合放生就放生,不适合的我會做無公害處理。

9. 這種魚真不是泥鳅,但叫什麼國語真叫不出來,因為小時候經常釣到,離開家長多年,方言怎麼叫得也忘了。這魚現在确實少見,力氣很大,很會用身體增大阻力,讓你提起來很費勁,以為是條大魚,原先的江河老舊橋梁有坑窪石柱底下喜歡附着這種魚。題主說用油炸,這就浪費了,這種魚魚肉很緊緻,很香,清蒸或是砂鍋焖最佳。

10. 中華刺鳅,我們當地稱為那追,對水質和生活環境要求較高,一斤價格在70~80元左右,算是比較貴的河魚品種。那追肉質緊實,味道鮮美,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

11. 刀鳅,小時候在繩上拴一排釣魚鈎子,裝上蚯蚓,放入河裡,過半小時起上來,就有十條八條刀鳅,剖腹去腸,鹽腌,曬幹,油炸,下酒咬一口,香脆無比。

12. 我小時候經常徒手抓泥鳅,直到有一次被這種泥鳅割破了我整個手心後就再也不敢抓泥鳅了。那次我流了好多血,産生了深深的心理陰影。

13. 我們這裡叫辣追,這種魚吃釣猛,基本是上釣鈎就進肚了,其實辣追肉質口感不并算太好肉緊實比較柴,把它砍成塊狀兩面煎好,用我家自己腌的酸筍和泡椒加蒜、生姜焖一下,也是我小時候最美味的一道菜。

14. 三十幾年前我們村的水庫裡這東西多的是,除了冬天見不到它其他的季節都有。在水庫邊上的小水泡裡用手一摸就會抓到一不小心還會被他劃傷手,現在水庫沒了這東西真的幾十年沒見過了,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對童年滿滿的回憶,回憶過後還有些淡淡的憂傷,幾十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15. 老家豫東,小時候釣魚時經常見到,都叫刀鳅,比泥鳅顔色淺,有花紋,不過都說不能吃,沒人要。現在别說了,連河溝都幹完了。環境真的變差好多。

16. 以前我們這邊河溝裡也有,土稱“嘎子”。去摸泥鳅的時候大人總叮囑我們别讓嘎子割傷了。隻不過摸了多年的泥鳅,嘎子一次也沒摸到過。

17. 你沒過不代表沒有,我小時候見過,不是刀鳅,确實是泥鳅,我是在把一個幾十年的半沼澤的蘆葦地邊的池塘水抽幹,把淤泥翻個遍才抓到的,在淤泥深處,全身黃色,無斑點,胡子比普通泥鳅長點,長度比比普通泥鳅長2厘米左右,但是很粗,是普通泥鳅的5倍以上,大約1斤左右!不是黃鳝,我們那裡湖裡抓獲過20斤的黃鳝,比胳膊還粗,2016年抓的,我以前從不相信黃鳝能長這麼大直到2016年。

18. 我們那邊叫毛鐮蛇,可以吃,用蚯蚓很上釣,不過我不是很喜歡這個魚的味道,每次回家一釣随随便便就兩三斤,家裡河邊很多這個魚。

19. 刺鳅在我國分布很廣,各大水系都有,是底栖性魚類,一般在多水草的淺水區生活;喜歡群居,翻開一塊石頭可能同時發現許多條;長得兇一些自然要吃肉,它們以其它小魚或者昆蟲為食,也兼食一些藻類。

20. 這魚叫騾鳅,稀有品種!同屬鳅類,可吃,肉質細膩鮮美,營養價值很高!

這種魚沒有繁殖能力,是以才能長得比較肥大,類似騾子,故叫騾鳅!

21. 這條刀鳅與照片裡的手參照,也就二兩不到三兩的樣子。不過三兩的刀鳅也挺大的了,我記得小時候經常釣到刀鳅,沒這麼肥,很細有點像小水蛇,顔色偏黑,我們那沒人吃這東西。

22. 有刺的叫刀鳅,身體上有長條紋狀的、且細長細長的才叫沙鳅。沙鳅對水質要求比泥鳅高多了,并且,無論沙鳅,還是刀鳅,比起泥鳅的味道要鮮美、可口,沒有泥味。完畢。

23. 瑞昌市是叫沙鳅。二十年前比較多,釣魚時也是經常釣到,但是不大,背上有刺嘴比泥鳅尖,身上有較淡的花紋。但是二斤的我是沒見過。

24. 我們這裡叫刀鳅!性子兇猛,以水中生物為食,雜食魚種!看起來和泥鳅的外形差不多,顔色有差别,有花紋,和小編發的圖檔基本上一緻!

25. 抓的是刀鳅,不是泥鳅:刀鳅不入泥,肉食生物;泥鳅入泥,以腐草類為主食。泥鳅喜歡淺水;刀鳅喜闊水深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