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痛心!一場山地馬拉松,21名參賽者失去生命,其中包括著名山地馬拉松賽選手梁晶等人。這場悲劇引發了人們對極限運動的思考,更在賽事安全保障上給我們敲響警鐘。
“你看這山風多大。”22日8時20分,梁晶發了一條朋友圈,視訊裡都是風聲。那時,他正在去起點的路上,距離比賽開始還剩40分鐘。這是梁晶的最後一條朋友圈。
22日9點整,梁晶出發了。10點的時候,他穩穩地跑在最前面。約3個小時後,一場大風裹着冰雹襲來,他倒在了冰冷的山脊線上。
5月22日10時拍攝的照片裡,粱晶(前)在參加馬拉松比賽中。受訪者供圖
萬聰是中國登山協會戶外運動教師,也是一名越野跑者,他曾和梁晶一起參加上一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裡越野賽。“他是國内頂尖選手,是現役的世界上排名積分最高的中國選手,亞洲第一,也是我心裡國内最好的耐力越野跑運動員”,萬聰表示。
在萬聰印象裡,梁晶大小比賽都參加,參賽數量比其他選手高很多,被稱為“越野跑勞模”。“我知道你隻不過是想給2歲大的孩子多攢一些奶粉錢而每次都想再拼盡全力逼自己一把”,萬聰在送别梁晶的朋友圈裡寫道。閱讀全文>>>
此次事故發生後,有151人被搜救接回,其中6人被景泰當地的一位村民朱克銘救回。朱克銘當天趕着家中的30來隻羊上山,看着雨勢漸長,他進入窯洞避雨,在此期間救助了6名山地越野賽選手。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朱克銘表示,“我就是順手做的事情,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會搭把手的,隻要他們平安就好。”閱讀全文>>>
距戴安娜去世已近24年,然而,關于bbc記者“騙訪”戴安娜的消息近日在英國引起軒然大波,這讓記者馬丁·巴希爾、原bbc總裁托尼·霍爾勳爵以及bbc都陷入了麻煩。
“在這段婚姻中有三個人,是以有點擠。”1995年11月,英國戴安娜王妃在接受bbc記者馬丁·巴希爾采訪時,公開說出了這段震驚世界的話。事實上,在1995年這段采訪播出後,外界就有聲音稱,進行采訪的記者巴希爾利用不當手段采訪到了戴安娜。
戴安娜1995年接受bbc采訪的片段。cnn視訊截圖
一直到2020年底,戴安娜的弟弟查爾斯·斯賓塞伯爵再次發聲,要求對巴希爾利用虛假檔案獲得采訪一事展開調查。bbc委托了前資深法官約翰·戴森牽頭對此事展開獨立調查。
近日,戴森公布了針對此事的獨立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巴希爾僞造了銀行對賬單,暗示戴安娜身邊的幾名助手都受雇于英國安全部門,對她實施監視。他将這些僞造檔案交給了斯賓塞,促使斯賓塞為他和戴安娜牽線,最終促成了那次采訪。
巴希爾因為身體原因已于上周離開了bbc。此前的幾十年間,巴希爾一直未對這次采訪的争議進行公開回應。在這份獨立調查報告公布後,巴希爾對假造檔案道歉,但他仍稱對這次采訪“感到自豪”。
此次醜聞之後,英國首相約翰遜呼籲bbc采取一切措施,以確定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英國政府多位部長表示,将加大明年對bbc的審查,以重塑bbc的公信力。閱讀全文>>>
我們讀曆史,往往習慣于宏大叙事,當用細節把看似龐大冗雜的曆史放在手術台上解剖,會給我們什麼啟示?小編今天介紹的《曆史的細節》一書,就給讀者展示了曆史的最細微精妙之處。
雖說是“曆史的細節”,但作者絕非故意将寫作意義縮小。事實上,他選取的幾個題材都是革命性的,具有很大的雄心。由于工程師出身,作者對技術極為癡迷,是以,書的主題可以概括為:技術革命如何影響了人類生活,又影響了人類的政治、組織、戰争的各個方面。
人類的遠古有農業革命、牧業革命、文字革命,中世紀有印刷革命,近現代以來有工業革命、電子革命,除了這些,可以稱得上革命卻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還有作者選取的幾個題材:輪子和車輛,馬镫和騎士,弓弩、火藥和槍炮,船和航海。作者從小處着眼,将它們從出現到發展到蔚為大觀的過程,以及曆史上圍繞着這些技術發生的各類事迹都詳細地進行讨論,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叙述細節的同時,本書也在思想上有所突破。它并不滿足于考據,而是希望能夠站在東西方對比的角度看問題,總結出這些超越地域的技術革命帶給不同地區的不同影響,試圖為各個文明的此消彼長找出合理的解釋。
隻有懂得了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才能了解今天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并可以對未來做出一定預判,希望能避免重蹈覆轍。要想做到這一點,沒有對曆史的詳細了解是不行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必須注重曆史的細節,從細節中挖掘真相,而不僅僅是從粗糙的意識形态出發,根據自己的想象構造一個虛假的鏡像,這一點是避免未來災難的最有效方法。閱讀全文>>>
編輯 戴玉玺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