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邪惡的,真的沒有别的形容詞了。”一名醫生如此感慨。
在美國,阿片類藥物泛濫的問題日益嚴重。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統計,從 1999 年到 2017 年,近 40 萬美國人死于過量服用阿片類藥物,至少有 200 萬美國人對此類藥物成瘾,社會危害不亞于真正的毒品。
而作為阿片類藥物的背後推手,卻有主流制藥商一直在悶聲發大财,而且使用的手段越來越巧妙甚至悄無聲息,比如和健康管理軟體公司進行深度利益捆綁,所謂的科技平台在為醫生和病人生成智能處方時,暗地裡的動機可能隻是為了推銷更多的阿片藥物,讓更多的人上瘾,讓資本的雪球越滾越大,罔顧病人死活。
數以百萬計的醫患在這樣的圈套中渾然不知,現在,這種通過死亡和欺騙竊取财富的黑心交易正在被揭穿。

圖|阿片類藥物和針劑(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據彭博社報道,總部位于舊金山的醫療記錄科技公司 practice fusion 為制藥公司開發了一款軟體,目前正在被數以萬計的醫生辦公室使用,而經政府調查揭露,其目的竟然是提高成瘾性止痛藥的處方量。
根據政府送出給佛蒙特州聯邦法院的檔案,practice fusion 同意支付 1.45 億美元解決阿片藥物造成的相關民事和刑事案件,盡管 practice fusion 未透露這家藥物生産商是哪家,但諸多線索指向美國普渡制藥公司,這是一家美國知名阿片類藥物生産商,在過去 20 年的時間裡,旗下的鎮痛藥産品奧施康定為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對于美國各地的醫生來說,使用醫療健康管理軟體,檢視患者的電子病曆、智能化比對開藥已十分普遍,隻需點選一下,程式就能自動建立一個治療計劃。比如開止痛藥,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軟體會彈出一個視窗,詢問病人的疼痛程度,輸入病人的基本情況之後會有一個下拉菜單,進而推薦醫療專家或阿片類止痛藥處方等治療方案。
在醫療領域,一定劑量的阿片類藥物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阿片類受體起作用,可産生鎮痛效果。但是阿片類藥物很容易形成耐藥性以及藥物成瘾,簡單來說,耐藥性會造成藥效逐漸降低,病患将需要更大劑量的阿片類藥物才能達到相同的臨床療效。
更要命的是惡性循環,服用的越多依賴性越強,患者一旦停止服藥,普遍會出現極度痛苦的症狀,最終藥物成瘾。由于藥理作用,高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可引起呼吸抑制和死亡。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初步資料,在美國因阿片類藥物過量導緻的死亡人數在 2017 年達到創紀錄的 47,600 人。同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将阿片類藥物濫用列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而處理阿片類藥物的預算大約翻了一番,達到約 74 億美元。
目前,超過半數的阿片類藥物死亡是由合并用藥形式(例如芬太尼)引起的,阿片藥濫用激增之後,間接催生了海洛因成瘾浪潮,綜合造成的死亡人數逐年攀升。
圖|常用阿片類藥物、海洛因、芬太尼 & 曲馬多緻死人數增長曲線(來源:彭博社)
之是以讓人成瘾甚至緻死,是因為阿片類藥物本身就是罂粟衍生的精神活性物質或人工合成的類似物質,醫學領域通常可劃分為以下幾類:
天然阿片劑:包含在阿片罂粟樹脂的生物堿,包括嗎啡和可待因;
半合成阿片劑:用天然阿片劑制造而成,比如氧可酮、氫可酮、海洛因等;
合成阿片劑:比如芬太尼、哌替啶、美沙酮和右丙氧芬。
英國醫學期刊在 2020 年 1 月 29 日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則顯示,在美國,約 1%的頭部阿片類藥物提供商占所有阿片類藥物劑量的 49%,占所有阿片類藥物處方的 27%。在 2003 年至 2017 年之間,669,495 名醫療服務提供者平均每年向 390 萬名患者開出 82 億标準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嗎啡毫克當量(mme),人均水準遠遠超出了其他任何國家。
研究人員認為,促進謹慎開藥的努力應集中在這些頂級醫療服務提供者及其重點患者身上,而不是對所有醫療服務提供者設定嚴格的門檻。
一個重點案例發生在 2019 年 8 月,俄克拉荷馬州的法官判決強生因誘使醫生過度開處方使用阿片類藥物,被處以 5.72 億美元罰款,俄克拉荷馬州曾尋求強生賠付高達 175 億美元的罰款,因為阿片類藥物流行對社會戒毒治療和預防工作都造成了擾亂。
随着阿片類藥物過量緻死人數的增加,各州和公民指責制造商在推銷 “毒品” 的同時,對其帶來的健康和生命風險輕描淡寫,在美國農村地區的診所分發了數以百萬計的藥丸,甚至助長了激烈的街頭毒品貿易。
圖|practice fusion 辦公樓(來源:fiercehealthcare)
利益驅動之下,制藥廠跟軟體公司聯手賣阿片藥的案例展示了一種更巧妙的吸引患者的方法,那就是讓患者上瘾。
據 practice fusion 内部知情員工透露,通過該合作夥伴關系,這家制藥公司增加了近 3,000 名患者,并提高阿片類藥物的銷售額達 1130 萬美元。而根據合同,這家制藥商向 practice fusion 支付了近 100 萬美元。
哈佛醫學院教授 bertha madras 曾在特朗普打擊吸毒成瘾和阿片危機委員會任職,她表示:“制藥行業在将阿片類藥物向越來越多的人推銷上,所采取的做法令人吃驚。”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産品創新都在積極推動大規模的醫療變革,電子病例是消費者健康資料的重要來源,但這樁阿片藥物案卻表明,這些技術會被如何利用,甚至為做惡提供了新途徑。對此,目前存在監管漏洞。
practice fusion 成立于 2005 年,官網宣稱是美國最大的基于雲的電子健康記錄(ehr)平台,每月支援 30000 例醫療實踐,為 500 萬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
健康軟體公司 allscripts healthcare solutions inc 于 2018 年以 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practice fusion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practice fusion 與普渡制藥的合作可能要早于這項收購案。
圖|practice fusion 平台操作界面(來源:apkpure)
根據 practice fusion 起訴協定中的事實陳述,兩家公司關于阿片類藥物的合作始于 2013 年。他們的想法是将阿片類藥物生産商的藥物提供給某些類型的患者:那些沒有服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或者那些一直在使用公司低利潤産品的患者。但根據法院檔案中引用的 practice fusion 一封内部郵件,這家制藥公司表示這“完全是為了營銷”。
雖然和解協定沒有明确提到這家制藥商的名字,但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報道稱,這家制藥商是普渡制藥公司。
practice fusion 和普渡制藥的研究人員在 2017 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曾公開宣布,他們已經開始研究一種與法庭檔案中描述的功能相同的線上工具,這項研究測試了大約 1300 萬患者在一年中的疼痛病情。
2016 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釋出了關于阿片類藥物和治療慢性疼痛患者的新指南。準則強調使用非藥物和非阿片類藥物的替代品,根據法庭檔案,practice fusion 和該制藥公司都在内部共享了這些準則,但都沒有踐行這些準則中的建議。
圖|阿片類藥物泛濫危害不亞于毒品(來源:網絡)
2016 年,practice fusion 向制藥公司報告說,該項目按預期進行,将處方改為該公司的緩釋類阿片藥物。據報道,甚至在制藥商的一名律師對該計劃的實質提出擔憂并開始進行法律審查之後,practice fusion 依舊決定和阿片類藥物公司繼續保持合作。
亞特蘭大地區的皮膚科醫生 jamie weisman 了解到 practice fusion 與阿片類藥物生産商的合作關系後表示吃驚,她已經使用這個軟體平台五年了。
她認為:“如果你想把電子健康檔案模組化成營利性的系統,而不是把它們作為監管工具,規範醫生們的行為,那麼這個平台被利益操縱幾乎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practice fusion 與其他藥物制造商也有類似的協定。政府在民事案件中聲稱,practice fusion 在 2013 年至 2017 年間與制藥公司達成了 14 項此類交易。
有網友對此事件表示:“真諷刺,他們在幕後交易中将阿片類藥物推到了每個街邊藥房和醫院,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毒品交易商,這是真實的謀殺。”但也有人認為,雖然軟體做了誤導推薦,但阿片類藥物的過量處方仍然 100%是醫生的錯。醫生有自主權來撰寫自己開的處方藥物,沒有軟體能強迫他們這樣做,如果他們因開阿片類藥物而收取非法回扣,那更應該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