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作者:大黎

這兩天抽空看了一部小說,法國小說家巴爾紮克的《高老頭》。看完之後的整體感受是:悲劇。小說的主人公高老頭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人物,如果非要從他身上找到一點幸運的成分,那應該就是臨死之前終于醒悟了,終于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高老頭以前是一個面粉商人,愛妻子愛女兒,當他妻子死後,他将所有的愛傾注到了兩個女兒的身上,對她們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後來順利将她們嫁入上流社會,并且給了每個女兒八十萬法郎陪嫁,自己隻剩下一萬多法郎的生活費和年金。随着兩個女兒被物質迷住雙眼,陷入了上流社會的放蕩生活中,金錢至上的信念讓她們面目全非,高老頭不僅失去了财富,還失去了女兒的愛。

高老頭的一生是一個悲劇,這是巴爾紮克在小說第一章第一頁就直白的告訴讀者的事情,以至于當我翻開第一頁,讀到類似"高老頭隐秘的痛史"之類的文字時,不免心情瞬間沉重,這是在很多小說中不曾有過的感情。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不說高老頭的悲劇,光從巴爾紮克時時刻刻提醒讀者這不是一個喜劇故事的文字中,就能感受到在小說中無時無刻不在醞釀和貫穿的情緒,巴爾紮克的渲染,讓我在沉浸于這部作品的同時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害怕下一秒就會發生難以挽回的情節。

比如說:"在這著名的盆地,牆上的石灰老是在剝落,陽溝内全是漆黑的泥漿;到處是真苦難,空歡喜。"

"這著名的盆地"指的也許是高老頭租住的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也許指的是整個巴黎。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就是巴黎的一部分縮影,窮苦的縮影,在窮的時候,金錢就顯得尤為重要。至于重要到什麼程度,在巴爾紮克的作品中,本來就窮苦的人對其斤斤計較,而從來沒有窮過的上流社會更是對其虎視眈眈。

比如說,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女主人伏蓋太太。在高老頭剛搬進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時,表現得很闊綽,"高裡奧(高老頭)這個好人每年有八千到一萬的進款"讓覆寫太太打起了主意。

"是以高裡奧搬進伏蓋太太家的那一天,她晚上睡覺的時候便盤算着怎樣離開伏蓋的墳墓,到高裡奧的身上去再生;她把這個念頭放在欲火上燒烤,仿佛烤一隻塗滿油脂竹雞。"

高老頭作為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目前為止看起來最有錢最有身家的單身老頭,住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最好的房間,伏蓋太太隻看見他精緻的妝容而不見他蒼老的面容;當高老頭被兩個女兒榨幹身價,變賣财産,變成一個一無所有的老人,搬到了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最差的房間時,伏蓋太太便隻見他落魄潦倒的醜惡,不見他他的高尚。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巴爾紮克筆下滿是資本主義的利己和自私,這不僅展現在伏蓋太太這個處于社會邊緣的小人物身上,上流社會的人們将這些品質表現得更加淋漓盡緻。其中最明顯的是就是兩個女兒和女婿對高老頭前後的态度。

在他剛剛把兩個女兒嫁出去之後,女兒對他親近愛戴,女婿對他禮貌客氣,雙方看在錢的份上,都将他奉若神明;當他将自己的幾乎全部财産分給了兩個女兒之後——每人八十萬法郎,他就開始被女兒女婿嫌棄,女婿不滿他住在自己家裡,要趕他出去獨住,女兒在上流人士面前不願意承認這是她們的父親,是以他才住到了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

這前後的極端對比,不過都是金錢和利益。"有錢便是德",這是小說中的一句話,将女兒女婿的罪惡嘴臉和高老頭的悲劇總結得很到位,一切看在錢的份上,什麼都可以忍,若是一貧如洗,就不配為人。

大人物小人物都可以為了錢出賣靈魂,而高老頭無疑就是這利益場下的犧牲品。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在《高老頭》中随處可見巴爾紮克對當代社會的諷刺,比如說:"文明好比一輛大車,和印度的神車一樣,碰到了一顆比較不容易粉碎的心,略微耽擱一下,馬上把它壓碎了,又浩浩蕩蕩地繼續前進。"

其中"印度的神車"指的是:印度每逢vichnou神紀念日,将神像置于車上遊行,善男信女奉之若狂,甚至有攀附神車或者置身車輪之下的舉動,以為這樣來生就可以托生于較高的階級。

這些諷刺尖刻的語言讓巴爾紮克筆下那些真實得可惡的人物形象變得讓感覺沒那麼可惡,甚至有些可憐。

似乎在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環境下,沒有扭曲的人才不正常。

高老頭的悲劇是怎麼造成的?也許是時代的産物,也許是命運的捉弄,也許是他自己自作自受。

他太愛她的兩個女兒,愛到走火入魔,愛到失去了自己。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比如說,當他被兩個女兒榨幹之後,大女兒娜齊仍然不放過他,為了給自己的情人還債,又向她的父親伸出了罪惡之手。她向高老頭索取一萬兩千法郎,高老頭拿不出,就開始自責。

"她來向我要,她有急用!而我,該死的東西,竟然分文沒有。啊!你把錢存了終身年金,你這老混蛋,你忘了女兒了嗎?難道你不愛她們了嗎?死吧,像野狗一樣死吧!對啦,我比狗還不如,一條狗也不至于幹出這種事情來。"

高老頭的自責讓我無言以對。這樣的父愛恕我無法接受也無法了解。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是我也有父親,如果我的父親這樣對我,我恐怕更多的會擔心他的生活。

高老頭存終身年金就等于我們的養老保險,是對老年生活的一種保障,至少讓他即使貧困潦倒也能有面包吃,能活下去。而因為無法幫助如同吸血鬼一般的女兒的情人還債,他竟然自責到如此地步,罵自己是狗,這樣的愛偉大的同時,也許隻有如同吸血鬼般的女兒能夠消受,但她們毫不珍惜,無福消受。

像這樣文字還有很多,往往會使我看着看着就覺得,這樣的女兒不配這樣的父親,也許上帝就是喜歡開玩笑,給一個全心全意愛女兒的父親配上兩個野獸似的女兒。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其中還有一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

大女兒娜齊為了參加舞會定做了一件一千法郎的裙子,但是她的錢全部用在了情人身上,于是她又找到了高老頭。那時候高老頭已經病重,但是他為了上次一萬兩千法郎的事情深感愧疚,發誓怎麼也要幫她變出這一千法郎的費用,他變賣了銀塔扣和餐具湊了六百法郎,扣押了四百法郎的終身年金,湊出了一千法郎放在枕頭底下,等着女兒來取,他滿心歡喜,以為等到女兒老取錢的時候又可以見女兒一面,沒想到她隻是派了家裡的傭人在取錢。

病入膏肓的高老頭還在心裡打着算滿,要在哪裡去再做買賣,幫助女兒們度過困境,他全身心的為女兒着想,但是在他生病的時候,沒有一個女兒來看過他一次。

高老頭說過一句話也是是他一輩子無意之間說出的最真實的一句話:"怎麼,直到你們遭了難我才能見到你們嗎?你們隻拿眼淚給我看。"

也許在高老頭心裡,早就明白兩個女兒對他隻有利用,但是不願意承認罷了。

"你給他們生命,他們讓你死。你帶他們來到世界上,他們把你從世界上趕出去。她們不會來的!我已經知道十年了。有時我心裡這麼想,但是不敢相信。"這是高老頭臨死之前的哀嚎。他終于在死之前醒悟了,看明白了,兩個女兒的自私和涼薄。也許這是他這一生唯一的幸運。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在他臨死之前,兩個女兒都在為即将到來的宴會做準備"頭也梳好了,鞋也穿好了,隻等套上跳舞的衣衫",這是女兒們做的事,父親的生死和她們毫不相關,沒有一場華麗的宴會來得重要。

而高老頭說:"如果我有錢,如果我留着家私,沒有把财産給她們,他們就會來,會來親我的臉……錢能買到一切,錢能買到女兒。"

"做父親的應該永遠有錢,應該拉緊女兒們的缰繩,像對付狡猾的馬一樣。我卻向她們下跪。"

高老頭對女兒們的愛就是下跪式的愛,付出一切,一無所有。

"我明明看到那是虛情假意,可是我沒有辦法。"他也許在十年前就看清楚了真相,但是一直沉迷在自我營造的假象中,不願意戳破。

這就是高老頭悲劇的源頭。

《高老頭》:金錢至上的社會,隻有跳進去的底氣,沒有脫離的勇氣01"有錢便是德"足以總結高老頭的悲劇02高老頭悲劇的源頭03總結: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高老頭悲劇得太徹底,但是他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我是一個糊塗蛋,遭了報應,女兒七颠八倒的生活是我一手造成的,是我慣壞了她們。"

在我看來,高老頭最後走到這一步,也許和他對兩個女兒的溺愛有關。從小女兒們要什麼,他給什麼,"小姑娘想入非非的欲望,都給她們滿足。十五歲就有了車,要什麼有什麼",是以養成了她們自私自利的性格和被物質欲望充滿的三觀。

是以,她們被金錢迷住了心智,或者說已經沒有什麼心智可言。父親對于她們來說從來就是一個榨取金錢的工具。

作為父親的高老頭沒有教過她們什麼叫做節制,什麼叫做控制欲望,什麼叫做抵制誘惑,而是一步步将她們往金錢、欲望的魔窟裡引。但給了她們跳進去的膽量,卻沒有給她們脫離出來的勇氣。

如果說高老頭的悲劇是自作自受,我以為是說得通的。

作者:大黎,寫優質的文章,說有趣的廢話。

歡迎關注我的賬号:大黎說成長,一起讀名著故事,聊百味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