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巴爾紮克是世界文壇上最為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之一。

他被譽為“法國社會的一面鏡子”,用一支筆冰冷而又犀利的揭示了法國社會的種種鬧劇與悲劇,在資本主義物欲橫流發展之下,人性扭曲而又詭異的生長。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他的這一系列故事被稱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寫盡了資本主義時代有關悲劇的所有樣子,可他卻諷刺般的将這本書取名為《人間喜劇》,以喜寫悲,這是文壇大佬們慣用的套路,卻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高老頭》是巴爾紮克創作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說中最為有名的一篇,有人把它稱之為《人間喜劇》的序幕。

黑暗的時代與畸形的父愛,成功塑造了一個可憐而又可悲的父親的形象。

19世紀的法國,舊式貴族窮奢極欲的金色閃光之下已經間接呈現出落幕的趨勢,資本主義的力量開始登上了社會舞台的中心,他們的地位不高,但是擁有舊式貴族羨慕的錢财。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貴族們一方面瞧不起這些靠商業起家的人,一方面又格外羨慕他們的金錢,于是出現了一種奇怪而又畸形的現象,他們一方面想要與這些人結識,并從這些人的身上拿到錢财,另一方面卻因為骨子裡根深蒂固的觀念而看不起他們。

帝國與共和國的反複更疊之中,使人們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貴族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鬧劇,反複更疊的上映。

。在那個時代,無數人不惜一切代價的往上爬,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之下,人性脆弱的經不起任何考驗。

高老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阿娜斯塔齊成了伯爵夫人,小女兒但斐拉做了銀行家的婆太太。

他一門心思地用盡全部的力量,将自己的兩個女兒成功的培養成了闊太太。成功的讓自己的女兒飛出烏鴉堆做了金鳳凰。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他不遺餘力的滿足着女兒們各種過分的虛榮心和奢侈的願望,然而已然成為金鳳凰的女兒們,卻開始讨厭他這隻老烏鴉。一方面讨厭,一方面卻又眼紅着父親的金錢。兩位珠光寶氣的富太太最後榨幹了老人所有的錢财。

在貴族閃着金光的生活之下,她們真的幸福嗎?她們捆綁在金錢的魔力之下,不惜逼死自己的父親。隻是當那個可憐的高老頭離開之後,習慣了紙醉金迷的闊太太,習慣了花錢如流水的上層貴族,又該卻哪裡榨取錢财?

那是一個社會變革的時代,,金錢和權利無形之中一次又一次的更替,貴族紙醉金迷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悲哀,當資本主義成為主要的發展浪潮,這些舊式的貴族們勢必會被擠下曆史的舞台。他們的命運如同湖面泛着金光的泡沫,華而不實,脆弱而斑斓。

但在金錢和權力的誘惑下,仍然有一大批人去追逐那樣的生活,甚至不惜以毀滅人性為代價,以一種扭曲而又畸形的态度往上爬。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高老頭是一個成功者嗎?用今天的眼光來說,是的。他是一個天生的商人,頭腦聰慧,膽識過人。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打工仔變成了面條富商,甚至迎娶了漂亮的富豪家的女兒。

然而在高老頭中年時期,他的妻子就死了。這個深愛着妻子的男人,将全部的愛無處發洩的愛轉移到了女兒的身上。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慣兒如殺兒”,過度的溺愛,最後會毀了孩子。但是高老頭不懂得這個道理,他用一種偏執的心理滿足着女兒們任何的無理要求,偉大而又可悲。

他讓女兒們接受了最好的貴族式的教育,把女兒們打扮的精緻而美麗,是完全按照标準的貴族名媛來培養的。

最後女兒們也如願以償的結識了上流社會的人,嫁給了他們,成為了真正的上流階級的富太太,高老頭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受到應有的尊重,他已經想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然而他失望了。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他用巨額的嫁妝将女兒們送進了上流社會,轉過身的女兒和女婿們去一腳将他蹬了,他落寞而又狼狽的說他不願意讓孩子們為難,他将兩個女兒視若生命,不願意看到女兒們受一絲一毫的委屈。然而女兒們卻讓他受盡了委屈。

故事到達結尾的時候,高老頭病入膏肓,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讓兩個女兒來看望自己。他有一種偉大而又畸形的愛愛着兩個女兒,至死不悔。隻要女兒們能來看他,他就是死了也是幸福的,多麼可悲而又讓人動容的父愛。

然而他的大女兒因為出軌時的過分舉動,被丈夫扣住了錢财。其實這也未嘗不是一種算計,伯爵娶她原本就是為了她父親的金錢,看似華貴浪漫的生活,其實沒有任何感情可言。

小女兒假裝生病,已獲得維也納的關心,然而這個男人原本就是為了追求上流社會,不惜放棄法律和道德限制的男子。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最後他們還是有人去看望父親了,隻是他們的悼念之情,多少帶點諷刺的意味,沒有一點悲傷而盡是怨念。這個原本給予了他們一切榮華富貴的父親,傾盡一切的父愛,最後被自己的女兒們全盤否決。

就像老人自己說的“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他們把我踩在腳下的,我是一個糊塗蛋,最後遭了報應。”可憐的父親帶着遺憾與滿腔的憤恨,離開了這個世界,以愛之名的付出一切變成了一個可憐而又可恨的悲劇。

“我啊,為了不讓她們流淚,我連聖父,聖子和聖靈都可以出賣。”這應該是怎樣偏執而又瘋狂的愛意,僅僅隻是讓自己的女兒開心,他都可以出賣自己的信仰,骨子裡根深蒂固的信仰,比不過他對女兒們的愛意。

然而這樣偉大的愛意卻是得不到半點回應的,農夫與蛇的故事永遠在現實社會之中上映,,當身上的最後一點血液流盡,螞蝗就會去尋找下一個寄主。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這種親情觀念從一開始就帶有一種悲劇的色彩,從高老頭固執的要把女兒們送上上層社會開始就為之後的悲劇埋下了極端的伏筆。

盲目的給予與狹隘的付出,将他們一起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高老頭的一生是悲劇的,他的女兒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19世紀的法國社會,罪惡與荒淫充斥着人們的生活,滿目皆是不堪與肮髒。

高老頭對女兒們滿足一切的教育方式,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雖然說現在很多人依舊抱有着富養女兒的想法,但是高老頭的富養是一種沒有任何限制的富養,甚至說是一種培養嬌奢享樂的縱容,最後這些女兒們也成為了拜金主義者和資産階級的蕩婦。

高老頭的形象塑造都有一種典型化的趨向,他代表了一種典型化的父愛,在這些典型化的描寫與刻畫之下,他的形象極為鮮明,高老頭不是個例,,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思想,金錢至上并不是某個人的觀念。

《高老頭》父親的悲劇:把金錢徹底奉獻給女兒們後,親情就消失了華而不實的上流社會中扭曲的人性悲劇來源于偉大而又畸形的父愛典型化的父愛,迷失的人性

高老頭最後用自己的血淚空數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個愛女兒如同生命的男人,最後被女兒們要了生命,悲劇從一開始就已注定掙紮無疑是一種枉然。然而,悲劇還在繼續,追求享樂的觀念無疑會讓更多的人走向更大的悲劇。

免責聲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内與本号聯系,我們将在第一時間删除内容。文章隻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