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閱讀 | 兒童文學《高老頭》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老師!作者大大長期更新文章,願閱讀可以點亮每個人的生活。 ★點選閱讀全文,擷取作者更多文章。

開篇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沒有電腦的年代,你們覺得一個作家一天最多能寫多少字的稿子?五千,一萬,兩萬,五萬不能再多了吧?

要是這麼想呢,隻能說你的想象力還不夠。今天要介紹一位高産作家,他就是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巴爾紮克。傳說他每天伏案寫作的時間長達16個小時,平均每三天用掉一瓶墨水,更換十個筆尖。在不受外界幹擾的情況下,他每天至少完成手稿數十頁,而他寫完這本長達30多萬字的代表作《高老頭》隻用了三天的時間。

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啊。雖然這個傳說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感受的到巴爾紮克洶湧澎湃的創作熱情。他在将近20年的時間裡,創作了上百部作品,而今天要分享的《高老頭》其實是巴爾紮克創作的《人間喜劇》中的一部分,後者是他以畢生心血創作的。由90多部獨立而又有所聯系的小說組成的巨著,被譽為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

《高老頭》以19世紀初的巴黎為背景,講述了兩個平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裡奧老頭,被兩個女兒榨幹了最後一點血汗錢,孤獨又悲慘地病死在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閣樓上,外省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名利場的腐蝕下,不斷地發生改變。在目睹高老頭被女兒抛棄的悲劇後,他身上最後的正義感,也被無情的現實一點點地磨滅了。

巴爾紮克通過寒酸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還有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台描繪出了一幅幅巴黎社會物欲橫流,極端醜惡的畫面,那在這部小說裡,我們不難看出,作者試圖廣泛地描寫處于各個階級的人。在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我們看到的是三教九流,各種各樣的人,有掉到錢眼裡的女房東,有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有娶不到老婆的光棍,還有神秘的江洋大盜,處境窘迫的寒酸學生等等。

這群人屬于這個大金字塔底層的人,擠在這間小小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他們又通過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分層形成了一個小的金字塔,在這個地方,人們肆無忌憚地欺壓弱者,絲毫沒有顧忌住在最差的房間裡的高老頭,受到了各種各樣人的嘲笑,誰心情不好都可以踩他一腳,罵他一句。

而和這個地方相對應的就是鮑塞昂夫人,也就是拉斯蒂涅表姐的家。鮑塞昂夫人的府邸是貴族們的“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在這裡各種各樣的公侯、伯爵以及他們的太太、情人又形成了一條鄙視鍊。隻是相比之下,這裡的人都有一張虛僞的面具。他們不會把對弱者的欺壓表現得那麼赤裸裸,但是卻更加地冷漠和狠毒,而沒有什麼資本積累。剛剛踏入名利場的新手拉斯蒂涅就是“鮑塞昂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高老頭,将如此多的人物融合在一起,這使得《高老頭》這部小說像是一幅緩緩展開的,“清明上河圖”式的畫卷。

巴爾紮克曾經就說過,他要以小說家的身份,來代理曆史學家的職責,用自己的小說描寫出法國的風俗史,他把法國社會比作是一位曆史學家,而自己隻是這位曆史學家的秘書。巴爾紮克試圖客觀真實地,把社會上出現人和事都記錄在自己的小說裡,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現更加深刻,更加貼近普通人的曆史。他還大聲呼籲“再也不要将曆史當作一個停屍房,一個民族的戶籍簿,一具編年的骨架”。

是以,敏感一點兒的讀者,在閱讀《高老頭》的時候,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到,作者是在很理性地講述整個故事。從宏觀上看,無論是高老頭的金錢和生命,一點點地被女兒們消耗幹淨。還是拉斯蒂涅的良心慢慢地被磨滅,都是一個有條不紊的過程。

作者就像冷眼旁觀一團燃燒的火,在慢慢熄滅一樣,可是從微觀上看,巴爾紮克又對這些人物賦予了感情,他用非常細膩的文筆,去描寫這些人物内心的掙紮,比如說,他寫拉斯蒂涅給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寫信要錢的時候,一想到兩個純潔天真的妹妹,為了自己前途失去了所有的嫁妝,母親過得本來就很艱苦,但還是要想辦法給他籌錢,寫着寫着就竟然忍不住落淚了。

八面玲珑、風情萬種的鮑塞昂夫人遭到情人的背叛,全巴黎的貴族都來落井下石,她卻敢用一場盛大的舞會反擊回去。這位曾經叱咤風雲的交際花,穿着一身白裙,告别了肮髒虛僞的名利場,凄涼中又透出悲壯的美感。

巴爾紮克還非常善于刻畫“典型人物”,在《高老頭》這部小說裡,所有重要人物的背後都有着一個和其相似的龐大群體。面粉商人高老頭是當時法國社會中,千千萬萬個商業暴發戶的縮影。而拉斯蒂涅則是那些想要靠自己的人脈和聰明才智,獲得更高社會地位的野心家的縮影。

巴爾紮克在小說中,把他們的性格特質用誇張的筆法放大,這就使得整個故事更具有戲劇的張力。比如說,高老頭對兩個女兒的寵愛,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了,他明明知道,兩個女兒更看中的是他的金錢,可是他還是瘋狂地變賣自己的财産,來滿足兩個女兒的要求。是他毫不節制的溺愛,縱容了兩個女兒,得寸禁尺,步步緊逼,面對這兩個女兒的無限索求,他還要一遍遍地自我欺騙,“女兒是愛我的”。

這是多麼愚蠢可笑啊,可是當我們看到衣衫褴褛的高老頭,哭着對拉斯蒂涅說,“如果她們客觀氣氣地叫我父親,那我會心寒的。她們叫我爸爸的時候,我就看到了她們小時候的模樣。我更覺得是她們的父親,隻要擦過她們的裙子,随着她們的步子,那就多麼好啊”。

内心深處,我們又會被他那份純粹的父愛所觸動。除了善于抓住“典型人物”,巴爾紮克也非常地注重“典型環境”的描寫。作品圍繞拉斯蒂涅的活動,描寫了巴黎不同等級、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生活環境。

平民區的這個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到處散發着“閉塞的、黴爛的、酸腐的氣味”,塞滿了肮髒的油膩的家具,而高老頭兩個女兒的家裡,雖然有金碧輝煌的房子,有這個貴重的器物,但是挂滿意大利油畫的客廳,卻“裝飾得像咖啡館”,顯出俗不可耐的排場。而拉斯蒂涅的表姐家,則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氣派,她的院子裡不僅有套着精壯馬匹的華麗馬車,兩邊擺滿鮮花的大樓梯,就連門丁都穿着精緻講究的鑲金邊的大紅色制服。

這些細節都襯托出老派貴族“領袖”的風雅超群。這些細緻的環境的描寫,還有利于展示人物性格的變化。當拉斯蒂涅從華麗的富人區,回到伏蓋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時候,巴爾紮克寫道,“走入氣味難聞的飯廳,18個食客,好似馬槽前的牲口一般正在吃飯,他覺得這副窮酸相,跟飯廳的景象醜惡已極,環境轉變也太突兀了,對比也太強烈了,是以格外地刺激他的野心”。

已經享受過上流社會生活的拉斯蒂涅再也不肯自甘貧賤,最後他決心弄髒雙手,抹黑良心,不顧一切地向上撲。當然了,也有的批評者認為,巴爾紮克對于環境的描寫實在是太細緻了,這使得他的作品顯得很繁瑣。

針對這一點,徐葆耕庚先生在《西方文學十五講》裡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他說,“你在閱讀巴爾紮克作品的時候,會覺得像一個很笨拙的農婦在生火。她想把柴火點着了,但是柴有點潮濕,總也點不着。弄得屋子裡到處是濃煙,嗆的人想從這個房間裡退出來,而就在這個時候,砰的一聲,柴火點着了,火光映紅了半個天際”。

是以,小朋友們在閱讀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大量的環境、外貌的描寫感到不耐煩,而是應該借助助作者的文字,開動腦筋去想象具體的畫面,不過關于為什麼巴爾紮克的小說裡,經常出現大量的細節描寫。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那就是巴爾紮克想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小說的字數,好得到更多的稿費。這是為什麼呢?這就不得不再分享下巴爾紮克的人生經曆了。

巴爾紮克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他早年進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依然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失敗了。就連他的父親都狠狠地嘲笑他沒有文學天賦。而後他曾一度地棄文從商去經營企業,沒想到也失敗了。

這商業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他不得不靠瘋狂寫稿來還債,可是巴爾紮克這個人,他是一個風流才子,并不甘心過窮書生的日子。就像書中的拉斯蒂涅一樣,他野心勃勃想要成為“人上人”,于是,他也想靠着結交上流社會的貴婦獲得地位。于是他總是要出版社預支自己的稿費奢侈一番。之後,又開始趕稿還債,就這樣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據說,為了抵抗寫稿時的困意,這位大文豪一天要喝50杯左右的咖啡。表面上痛恨金錢,骨子裡卻夢想發财,精神上又鄙視發财,正是巴爾紮克本人充滿沖突的一種生存狀态,我們才會在他的小說裡看到,決心不擇手段與名利場周旋的拉斯蒂涅。在高老頭的墳前,埋葬了自己最後一顆眼淚。

豐富而深刻的人生體驗,是巴爾紮克創作的源泉。無論他是出于哪一種目的寫下《高老頭》,這部作品都值得我們反複地品讀。

- en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轉載請擷取授權

-作者-

趙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記錄工作生活、讀書學習的點滴。做一顆傳播愛的種子。

公衆号:趙君。寫作不隻是在記錄,而是在喚起一些沉睡着的美麗的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