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12月至今年3月,成都博物館正在舉行“大師印記: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版畫展”。版畫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藝術形式,并且與我國具有特殊的淵源——目前世界已知最早的版畫便是868年中國唐代的《金剛經》,現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本次“大師印記”展覽陣容十分強大,彙聚了魯本斯、倫勃朗、提香、杜米埃、富歇、夏加爾、畢加索、馬蒂斯等40餘位西方藝術大師的94幅版畫真迹。前兩天特意去成博觀摩了一番,在這裡向大家推薦幾幅個人印象深刻或較為偏愛的版畫作品。

大師印記
倫勃朗·哈爾曼松·範·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黃金時代藝術家的代表。倫勃朗是個高産畫家,共留下超過600幅油畫。其實倫勃朗也擅長版畫,有超過300幅蝕刻版畫存世。而本次畫展也選擇了倫勃朗1641年的作品《桌邊戴着十字架鍊條的男人》作為開篇。
意大利畫家蒂齊亞諾·韋切利奧(tiziano vecelli,1488-1576),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提香,是文藝複興時代威尼斯畫派領袖人物,被譽為“群星中的太陽”。提香對各種題材都能駕輕就熟,風景畫、肖像畫、曆史畫都達到了極高水準。本次畫展中提香的作品是1525年的木刻版畫《擠奶女工》。提香對風景和人物拿捏的精當在此畫中也有展現。有趣的是,因為提香的油畫多以紅色打底,其作品常常隐約透露出一股紅色,而這幅版畫同樣以“提香紅”裝裱,極具個人特色。
本次畫展的官方海報采用了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的作品《維納斯的勝利》,略有些出乎我意料。布歇曾為路易十五首席宮廷畫師,深受龐巴度侯爵夫人的寵幸。作為洛可可風的代表人物之一,布歇的畫風以浮華優雅著稱。有時甚至顯得過于奢靡輕浮。他筆下的維納斯豐滿圓潤,歡快、浪漫,與波提切利的名畫《維納斯的誕生》風格迥異。
弗朗索瓦·布歇
維納斯的勝利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年-1851年)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英國浪漫主義畫家,以風景油畫(尤其是海景畫)、水彩畫和版畫聞名。透納對光影的處理别具一格,對後世的印象派曾産生過重大影響。其1839年的作品《被拖去解體的戰艦魯莽号》曾在2005年被評為“英國最偉大的畫作”。(我個人最欣賞他的《暴風雪》)本次畫展展出了他1807年的版畫《巴塞爾》(瑞士曆史名城),來自透納的銅版畫集《鑽研之書》。
暴風雪
巴塞爾
托馬斯·肖特爾·波耶斯(thomas shotter boys,1803–1874),英國水彩畫家、彩色平版印刷匠人。波耶斯早年曾在巴黎、布魯薩爾、倫敦等地求學、工作,他尤其以建築題材的彩色版畫馳名,代表作之一為1843年的《此即倫敦》(original views of london)。本次畫展有源自《此即倫敦》的《從盧德門山瞭望聖保羅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景》。
從盧德門山瞭望聖保羅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景
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年2月26日-1879年2月10日)法國著名諷刺漫畫家、版畫家。他一生創作了約4000幅石版畫,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的日常生活,或針砭時弊,諷刺權貴,還曾參加巴黎公社起義,被譽為“人民的米開朗琪羅”。杜米埃的創作生涯長達半個世紀,對印象派等新技法兼收并蓄,為近代版畫作出了巨大貢獻。本次畫展展出了他的多幅作品,充滿了生活氣息。
奧諾雷·杜米埃
“大師印記”中現代主義部分其實不乏名家,例如馬蒂斯、夏加爾、畢加索等等。然而讓我駐足停留最久的卻是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年5月13日-1963年8月31日)1962年的彩色木版畫《綠色背景上的黑鳥》。喬治·布拉克與畢加索共同締造了立體主義,但光芒長期被畢加索掩蓋。布拉克是“拼貼畫”的發明人,他尤其擅于靜物畫,用幾何圖形與柔和色彩展現内心世界,他亦是有史以來首位生前便能在盧浮宮舉辦畫展的畫家。《綠色背景上的黑鳥》是布拉克的代表作之一,此外,它還是畫家為著名法國超現實主義、立體主義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1880年8月26日-1918年11月9日)小說《如果我死在哪裡》所創作的插圖。
“大師印記”畫展讓我獲益匪淺,推薦各位西方曆史藝術愛好者前去觀摩。最後,借用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畫家、建築師喬爾喬·瓦薩裡的一句名言來作為全篇結尾吧:“版畫既是一種珍寶,又是非常現代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