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作者:吟風社

正當關羽兵圍樊城、曹仁苦苦支撐,雙方相持不下之際,徐晃長驅直入,破鹿角十重,吳将呂蒙随之襲荊州、下南郡,不久關羽兵敗麥城,一年後,孟達投降曹魏,與徐晃聯兵擊敗劉封,上庸三郡得而複失,蜀漢從此被封鎖在三峽以内。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發起伐吳之役,夷陵一戰,陸遜火燒連營,蜀漢潰不成軍,劉備僅以身免,可以說從219年到221年幾年内,蜀漢一敗再敗,那麼幾仗下來,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呢?本文來做個統計。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關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十二月,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裡的臨沮,遇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後被俘,随後被處斬。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關羽父子

關平:關羽之子,在史書中關平沒有什麼事迹,與關羽一同被俘後遇害。

趙累:關羽的都督,與關羽父子一同被俘後遇害。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趙累

胡修、傅方:原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和南鄉太守,在于禁兵敗後投降關羽,被關羽任命為将軍,均在沔水之戰中被徐晃率領的魏軍所擊殺。

習珍:零陵北部都尉、裨将軍,呂蒙襲取荊州時一路望風而降,隻有習珍據城不降,按習鑿齒《襄陽》,習珍是先僞降東吳然後再舉兵反叛,最後自刎而死。

樊伷:武陵部從事,呂蒙奪取荊州後,樊伷誘導附近的諸夷作亂,被潘濬讨平斬殺。

有條民間傳說是孫權把關羽人頭送給曹操的時候,還另外送了17顆人頭,這17人估計是荊州軍中的骨幹,而且還是不願降的那種,17人裡面應該有關平、趙累、習珍、樊伷。

馮習:劉備伐吳時擔任大督,此人地位頗高,幾乎是夷陵之戰中蜀漢軍中的二把手,《楊戲傳》中記載馮習統率各軍,在陸遜火燒連營後陣亡,楊戲在頌詞中評價馮習輕寇而緻害,有輕敵兵敗的嫌疑。

休元名習,南郡人。随先主入蜀。先主東征吳,習為領軍,統諸軍,大敗於猇亭。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馮習

張南:劉備伐吳時擔任前部,陸遜火燒連營時奮不顧身與馮習一同陣亡。

休元輕寇,損時緻害,文進奮身,同此颠沛,患生一人,至於弘大。

傅肜:劉備逃離時,傅肜率軍殿後,與吳軍力戰後身亡。

程畿:建安十九年(214年)時被劉備封為從事祭酒,劉備稱帝後擔任什麼官職史書未載,夷陵兵敗後,部下勸其放棄船隻撤退,程畿嚴詞拒絕,力戰身亡。

從事祭酒程畿溯江而退,衆曰:“後追将至,宜解舫輕行。”畿曰:“吾在軍,未習為敵之走也。”亦死之。

馬良:馬家五常之首,劉備伐吳時的主要謀臣,夷陵兵敗後,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時被吳将步骘截擊而死。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馬良

王甫:在演義中,王甫是聽聞關羽被殺的消息後,從麥城堕城而死,而在曆史上,他參加夷陵之戰,與前面諸位一樣,也是死在亂軍之中。

随先主征吳,軍敗於秭歸,遇害。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王甫

沙摩柯:五溪蠻首領,受劉備之邀為蜀漢助拳,夷陵兵敗後為亂軍所殺。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營。

周倉是虛構人物,黃忠在曆史上是正常病逝。

麋芳:南郡太守,劉備的小舅子,也是劉備集團的老革命了,曾拒絕過曹操的任命,結果因與關羽平素不對付,認為關羽輕慢他們,又與傅士仁因沒完成關羽供給軍資的任務被被放刁而叛變了,在呂蒙襲取荊州時,成為第一批投降的人。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糜芳

士仁:叛變理由與麋芳一緻,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志》中隻記載他叫士仁,傅這個姓是《資治通鑒》給加上的。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郝普:零陵太守,這個人就比較神奇了,他在孫權來襲時也丢了地盤,但因為零陵在湘水之盟時沒有被劃歸孫權,因而保留了官職。後來關羽北伐時孫權再次來襲,郝普又投降孫權。

陳鳳:東吳襲取荊州時,陸遜派将軍李異、謝旌等率軍攻打詹晏、陳鳳。兩人大敗,陳鳳被俘虜後投降。

遜遣将軍李異、謝旌等将三千人,攻蜀将詹晏、陳鳳。異将水軍,旌将步兵,斷絕險要,即破晏等,生降得鳳。

習宏:習珍之弟,東吳襲取荊州後投降東吳,不過在東吳一言不發,頗有演義中徐庶在曹營的風範。

文布:秭歸大族,與鄧凱等招聚夷兵數千人,企圖抵抗東吳。陸遜令謝旌攻讨文布、鄧凱,二人逃走,關羽任用他們為将。陸遜派人前去誘降,文布率衆而降。

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複部旌讨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将。遜令人誘之,布帥衆還降。

孟達:宜都太守,劉備入蜀後派孟達擔任宜都太守,平定漢中後又讓孟達北上進攻上庸、房陵,并派劉封從漢中東下支援。關羽敗走麥城時,孟達拒不救援,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常受到劉封侵淩,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魏。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孟達

申耽、申儀:上庸、西平的豪強大戶,在劉封、孟達攻打上庸三郡時投降劉備,申耽被封為征北将軍,申儀被封為建信将軍、西城太守,曹魏攻打上庸三郡時,這二人再度反水,與魏軍裡應外合擊敗劉封。

張達、範強:張飛的部将,章武元年(221年),二人殺死張飛,帶着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張達與範強

黃權:鎮北将軍,夷陵之戰時在在江北防禦魏軍。劉備敗退後,黃權向西的歸路被吳軍截斷,黃權又恥于向吳軍投降,不得已于八月率衆北進,向曹魏投降。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黃權

史郃、龐林:一個南郡太守,一個荊州治中從事,在夷陵之戰時歸黃權節制,最後一起投降曹魏,此外,龐林是龐統的弟弟。

杜路、劉甯:洞溪漢将,夷陵兵敗後投降東吳。

麋竺:安漢将軍,劉備的大舅子,因其弟麋芳投降而慚恨病死。

劉封:劉備義子,因拒不救援關羽、欺淩孟達,以及諸葛亮擔憂劉封剛猛難制的緣故被劉備賜死。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禦,勸先主是以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封歎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為之流涕。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劉封

張飛:車騎将軍,這個都很熟悉,在伐吳前夕,因鞭撻士卒被被部将範強、張達殺害。張飛與關羽雖然沒有像演義中那樣義結金蘭,卻也有恩若兄弟的記載,是以演義中張飛因關羽之死而傷心變得更為暴躁也是可能的。

從丢失荊州到夷陵一炬,一敗再敗的蜀漢損失了多少謀臣武将?戰死、被俘後殺害被俘、主動投降間接導緻死亡

張飛之死

正因短短數年内損失如此重大謀臣武将以及十數萬的軍隊,蜀漢在劉禅登基的局面如同諸葛亮所說“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