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同志在臨近退休時,想粗略估算一下自己的養老金。但是養老金計算公式還是非常複雜的,牽扯到三大部分,很多不同的概念。而且各個地方的背景不同,養老金也不一樣。
有位網友問,他是2021年退休,工齡整整42年,現在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有14萬元的餘額,不知道退休養老金能不能領到5000元?
養老金計算公式是2005年國發38号檔案确定的,目前來說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2005年确定全國統一。但是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各個省市并不相同。過渡性養老金一般指的是1992~1997年,當地實施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以前的繳費年限,缺少了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待遇補償。是以,我們要想知道養老金的結果,首先要明确是哪個省市退休,找出當地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來才可以。
然後,我們看一下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乘以1%。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現在一般稱之為養老金計發基數。每一個省市也是自己統一,各地都是不一樣的。2020年,河北省的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是6291元,山東省為6573元,廣東省是7860元,北京市是9910元,江蘇省是7602元;遼甯省大連市是7679元,沈陽市是7195元,其他地區是6057元。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也是這樣,等于計算繳費指數年限的繳費指數平均值。繳費指數等于當年的繳費基數÷繳費當年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2016年以前我們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人社部門制定并公布。是以,要計算出養老金,真的首先要明确參保人所屬的地方。
退休工齡42年,個人賬戶餘額14萬元,還需要進行補全。
比如說平均繳費指數,個人賬戶的餘額也能夠反映出過去我們的繳費檔次。個人賬戶餘額14萬元,實際上也不少了。在山東省差不多相當于1.5倍的平均繳費指數。
工齡42年,平均繳費指數1.5,可以領取52.5%的退休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假設山東省2021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為7000元,基礎養老金就可以領取3675元。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餘額是14萬元,60歲退休的養老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這樣每個月還可以領取1000元左右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畢竟42年工齡,不太可能是50歲或者55歲退休的。或許有可能是進階專家,會延長到65歲退休,不過我們還是按照60歲退休計算吧。
過渡性養老金,假設有15年的計算年限,平均繳費指數1.5,山東省過渡性系數1.3%,退休可以領取29.25%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結果是2047.5元。
三部分相加,結果是6700多元。
總體來說,我們的養老保險待遇基本原則始終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隻要繳費年限長,繳費基數高的情況下,養老金真的也是不低的。退休以後養老金還會年年增加,相信很快就能突破7000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