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女性錯過了參加養老保險的年齡,到了領取養老金的時間,養老保險繳費還不足15年。這種情況隻能延遲繳費至15年了。45歲的女性,現在才開始參加養老保險的話,未來需要至少60歲才能領養老金。可能很多人想,其他女性都是50周歲或者55周歲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自己還要晚上5年或者10年,不劃算了。可是說實話,參加養老保險還不劃算,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付出的錢數比。
大家都知道,如果有一筆錢存到銀行。15年以後,有多少本金都可以查出來。但是養老保險并不是這樣,參加養老保險15年,可以領取的待遇非常複雜。特别是人們還有意外去世的風險。相對來說,有很大的不确定。
那麼我們需要假設幾個條件,人們活到人均預期壽命、社會平均工資不變、養老金不增長、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也沒有利息。在這種條件下,繳費和養老金會怎樣呢?
養老保險繳費對于機關職工來說,職工本人承擔個人繳費基數的8%,這部分全部會進入個人賬戶。由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職工領取完以後會有統籌賬戶支付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定退休待遇不變。而如果沒有領取完,去世以後餘額可以由繼承人繼承,是以對于機關職工來說,參加養老保險是隻賺不虧。
對于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比例一般是20%。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為8%,也就是說保本的錢數是40%。統籌賬戶的錢呢?統籌賬戶的錢實際上用于支付基礎養老金、喪葬費和撫恤金待遇,各種地方性補貼補助、養老金增加的部分、個人賬戶領完以後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等等。
一般在世時,我們能領取的待遇隻有基礎養老金和養老金增加的部分。如果養老金不增加,僅靠基礎養老金多長時間能回本呢?大多數人是按60%基數繳費。假設社平工資是6000元,60%基數是3600元,靈活就業人員每月需要繳納720元。進入統籌賬戶的錢是432元每月,一年是5184元。

按照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也就是每月48元。實際回本時間也巧,恰好是108個月,也就是9年的時間。
不過我們養老金在計算的時候,國家添加了縮小收入配置設定差距的因素。如果是100%基數繳費一年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回本時間是144個月。如果我們按照300%基數繳費,可以領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回本時間是216個月。
除此以外,參保人去世以後,繳費15年現在還可以領取兩個月的上年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喪葬補助金和九個月的上年度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次性撫恤金。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來說是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或者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的60%。按照這樣計算,喪葬費和撫恤金是39,600元。這樣算出來的回本時間,實際上隻有66個月了。
人們的預期壽命是多少呢?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資料,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77.3歲,像北京、上海等地都已經超過了80歲。一般來說,城鎮人口的預期壽命長于農村人口,女性的預期壽命長于男性。根據國家統計年鑒,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6.34歲,其中女性預期壽命達到了79.43歲,比男性長出了5.79歲。
男性60歲退休都劃算,女性60歲退休就不劃算嗎?女性的預期壽命還比男性長得多。更何況,現年45歲的女性預期壽命還會比人均預期壽命更長一些,畢竟已經度過了很多風險。
是以,女性45歲開始參加養老保險,依然是非常劃算的。特别是綜合考慮的社會平均工資在不斷提高,我們各種養老保險待遇也在不斷提升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