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省隆堯縣文保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曆時近4個月對隆堯縣柏人城遺址西900多米處的戰國時期墓葬群進行勘探後,初步确認主墓為戰國時期趙國柏人侯李昙墓。專家稱,這對李姓支系的研究将起到積極作用。
參加此次勘探工作的邢台市文物管理處負責人趙立虎說,柏人城遺址墓葬群分布較為集中,均為豎穴式圹墓,主墓墓室南北近5米,東西約4.3米,深約4米,墓室南部有一寬約1.3米長條形墓道。主墓的南、東及東北部分布有20多座同時期的中小型墓葬,面積3—10平方米不等。勘探工作從今年8月份開始,曆時近4個月。通過大量調查、勘探,根據發現的主墓形制、規模和出土的陶片,初步判斷為趙國柏人侯李昙墓。
柏人城遺址位于隆堯縣城正西12.5公裡的雙碑鄉亦城、城角二村周圍。柏人城始建于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曆史,是戰國時期趙國僅次于都城邯鄲的第二大城市。2013年5月,柏人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據史料記載,李昙,字貴遠,戰國時期趙國名将,因屢建奇功,被封為柏人侯(今河北省隆堯縣柏人城)。秦兼并六國後,李昙被封為禦史大夫,後升為司徒,死後葬柏人城西。
隆堯縣李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印林介紹說,李昙墓的發現,對趙郡李、隴西李兩大李姓支系的研究将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曹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