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豆腐是街頭巷尾涼粉攤上的主角,明黃的米豆腐配上火紅的辣椒油想想都流口水。70後的小時候缺衣少食,放學後和同學一起aa制去小吃攤吃上一碗q彈軟滑的米豆腐感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越是吃不到的東西,越會讓人惦記,越是覺得美味。
七、八十年代的黔西北,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稻田不多主産是玉米,苞米飯洋玉絲酸菜豆米是每天餐桌上的主打,憑票供應的大米是陳米,煮出來的飯很不好吃,多年之後我才知道這種米叫貴朝(有的寫桂朝、貴潮)米,貴朝米屬早籼米,因口感粗糙一般不适合做飯,但它卻是制作米豆腐、米粉、米皮、涼糕、涼蝦、發糕、腸粉的專用大米。貴朝米是一種很古老的米種,産量低,不是雜交水稻,種植的人越來越少,現在這種米主要種植在陝西漢中一帶,是陝西、貴州、四川、重慶、湖南等省人的最愛,它在稻米界是神一般的存在,你以為它是米中的青銅,但它卻是米中的王者,它可以被超越,卻從未被取代。
貴朝米,米豆腐專用米,成品q彈有韌性,要用放置一年的陳米

貴朝米做出來的美食很多,都是我的最愛
貴州是喀斯特地形,盛産石灰岩,石灰的品質非常好,這也是貴州米豆腐美味的原因之一。人們印象中石灰是建築材料,卻不知石灰也是天然的食用堿、凝固劑,石灰豆腐、透心涼的冰粉、還有米豆腐都會用到石灰,石灰做出來的食物自帶清新悅目的明黃色,還有一股天然的清香。
下面詳細介紹下米豆腐的制作過程:
材料:陳米一斤 生石灰一塊 (在某寶上購買,最好選擇買米送石灰的店家)
工具:厚底不鏽鋼鍋一個(越厚越好,最好用家裡的高壓鍋) 濾勺 矽膠鏟(喜歡做美食建議買個這種白色的矽膠鏟,可以360度将米糊面糊刮得很幹淨,非常實用) 大圓形碗一個 鍋鏟(木鍋鏟最好) 石磨(或料理機)
濾勺、矽膠鏟,做美食朋友必備工具
不鏽鋼鍋加厚底,熬煮時間長不會糊底
1、 将貴朝米提前浸泡幾個小時,米泡到一撚即碎的程度;
泡好的桂朝米
2、 洗淨石磨,加水将泡好的米磨成漿,米與水的比例約為1:3,米漿多磨兩遍越細膩越好,米漿比豆漿好磨很多(豆漿會不斷産生泡沫,讓人磨得很辛苦),米漿磨好之後用濾勺過濾一遍,要想成品q彈軟滑一定要過濾;
米漿比豆漿容易磨,磨三遍得到如絲綢般嫩滑的米漿
磨好的米漿再過濾一遍,做出的成品才q彈軟滑
3、 如果喜歡吃腸粉或米皮的可以預留一點米漿蒸腸粉(米皮),手工磨的米漿如綢緞般絲滑,隻需稍加一點鹽就可以做出q彈韌性十足的腸粉(米皮);
米皮
4、 在開火煮之前,先将熱水倒入石灰粉中,石灰粉冒出熱氣溶解散開,将化開的石灰水用濾勺過濾倒出表面澄清的水,可以多一些準備,免得一會不夠手忙腳亂,剩下的石灰水做完之後可以倒進花盆的泥裡中和下土壤的酸堿性,有防蟲的功效,要小心遠離植物根部;将米漿倒入厚底鍋中,鍋一定要越厚越好,薄的鍋煮一會就沾鍋底成鍋巴。
石灰加熱水溶化,會冒出熱氣
左邊是過濾出的石灰水
5、 準備好裝成品米豆腐的碗,用圓形的碗較好,友善整形。開大火煮米漿,邊煮邊不停沿順時針方向攪拌,煮的時候慢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要慢慢添加,一邊加一邊看米漿顔色的變化,變淺黃色時稍停,用筷子點一點漿嘗下味道,如果覺得還不夠堿味,繼續慢慢添加,米漿呈悅目的明黃色那就夠了。判斷石灰水是否足夠的方法:一是看顔色、二是嘗味道;如果不小心濃了一點也不要緊,我們吃的時候可以多加些醋,或者用酸湯煮來吃,中和它的堿性;
邊煮邊順時針方向不停攪拌,慢慢添加石灰水,看顔色、嘗味道
6、 攪了一會,米漿會成糊狀,攪起來越來越困難,這時如果出現很多疙瘩說明米漿太稠,可以先關一下火,加一些水稀釋一下,用矽膠鏟把疙瘩全部按碎,一定要全部按碎,真正合适的米漿濃稠度是攪起來順滑可自然流動,不會出現起疙瘩的狀态,也可以提起矽膠鏟看下,如果米糊粘在鏟上呈倒三角形狀自然落下,就是最合适的濃度,做其他豆類涼粉也可以用此方法判斷;
出現米疙瘩說明米糊稠,停火加些水稀釋,把疙瘩壓碎
米糊的合适濃稠度就是提起來呈倒三角狀落下,出現大泡是快熟的标志
7、 再攪出現大泡,這時就差不多了,為免不熟不均勻,多攪一會,可以關火,趁熱将米漿倒進大碗中,用筷子劃同心圓圈,再用矽膠鏟抹平表面;
出現大泡說明米糊熟了,再煮一會可關火
熬好的米糊,倒出來時如絲綢般滑落
倒出來用筷子在碗中順勢劃幾個圈,讓形狀更平滑
8、 靜置幾個小時(不要放冰箱,會變得硬梆梆)攤涼,輕輕反轉一下就倒出來,再按你的喜好配好醬料,可紅油涼拌,亦可以煮來吃。
讓人垂涎欲滴的米豆腐
9、 如果喜歡吃涼蝦的,可用涼蝦工具将米糊擠出,成大蝌蚪形狀漏在裝滿水的盆中攤涼即可。
涼蝦專用大眼漏勺
紅糖涼蝦
感謝大家的支援,各位需要什麼配方可在下方留言
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各位免費提供配方資料
早期的文章裡有各種實體店餐飲配方,歡迎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