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帝蕭鸾,是南北朝時期南朝齊國第五位皇帝。他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親侄子。蕭道成對其視若己出,大力培養。此情此景,是不是跟電視劇《琅琊榜風起長林》中的老王爺蕭庭生很像?但是,曆史上的蕭鸾卻是個暗黑版的蕭庭生。他後來篡奪了侄孫的江山,還将伯父齊高帝蕭道成、堂兄齊武帝蕭赜子孫三十多人誅殺殆盡,每次殺人前,惺惺作态、痛哭流涕,虛假之景令人作嘔。就是這樣的一位皇帝,卻谥号為“明”。不得不感慨,亂世之中,世風日下。

齊明帝 蕭鸾
前文已述,蕭鸾是蕭道成的親侄子。蕭道成篡位南朝劉宋,改朝登基後,封蕭鸾為西昌侯,任侍中。南北朝時期,一般皇帝的兄弟和兒子封郡王,而兄弟的兒子無大功就隻能封公爵或者侯爵。蕭鸾就是一個這樣無大功的宗室,能任侍中這種高位,全靠伯父蕭道成提拔。蕭道成死後,齊武帝蕭赜繼位,開始重用蕭鸾,不僅在朝政上倚為肱骨,更是讓其領軍,齊武帝臨終前,蕭鸾的軍職已經升為右衛将軍。
齊武帝 蕭赜
齊武帝駕崩後,遺照蕭鸾任侍中(管決策)、尚書令(管執行),輔佐皇太孫蕭昭業登位。雖然同時輔政的還有另一位至親宗室、齊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但是他的身份特殊,并且曾經在齊武帝病重時期想發動政變奪嫡,是以不被信任,故政務大小均由蕭鸾決定。
蕭昭業隻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貪玩成性,揮霍無度,給了蕭鸾廢立皇帝的借口。蕭鸾暗中引誘掌握禁軍、并且同樣是疏遠宗室的小皇帝心腹蕭谌、蕭坦之二人倒向自己(南齊近支宗室中,齊武帝的兒子輩中間都是“子”字,孫子輩中間都是“昭”字,其他都是疏遠宗室)。然後将宗室中很有威望的武帝第八子随王蕭子隆調入京城嚴格看管。一切準備妥當後,蕭鸾突然率軍隊直入皇帝蕭昭業的壽昌殿。蕭昭業此時尚不知道禁軍統領蕭谌叛變,還下诏讓其帶兵護駕。蕭谌進入宮殿後,禁軍方才知道蕭谌叛變,紛紛拿起武器準備應戰保衛小皇帝,但是蕭谌平日在禁軍中威望過高,大聲呵斥道:“我不找你們,你們不要亂動!”禁軍被鎮住了。等到蕭昭業被抓出來後,禁軍衛士想再次抵抗,但是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小皇帝蕭昭業竟然一言不發,引頸就戮。殺了皇帝後,蕭鸾立另一位齊武帝之孫蕭昭文為皇帝,蕭鸾被任命為骠騎大将軍,錄尚書事(漢代以來,這是權臣的标志),進爵為宜城郡公。不久又進封大将軍,徹底如同西漢霍光輔政的故事。
小皇帝 蕭昭業
蕭鸾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地位并不穩固,雖然對内掌握了軍權和大權,但是南北朝時期,南朝一大特點就是宗王鎮外藩。鄱陽王蕭锵,是齊高帝蕭道成第十六子,手握重兵,常年領軍在外。但是他為人正直,被廢的小皇帝蕭昭業曾經想聯合鄱陽王蕭锵先下手為強除掉蕭鸾,但是善良的蕭锵卻說,蕭鸾現在是宗室最長者,陛下應該依仗他,導緻小皇帝蕭昭業沒敢動手。蕭昭業被廢後,蕭锵十分震驚。當時,忠于朝廷的官員都希望鄱陽王蕭锵聯合武帝第八子随王蕭子隆一起除掉蕭鸾。但每次鄱陽王蕭锵去府上拜見蕭鸾,蕭鸾總是痛哭流涕發誓對朝廷效忠,自己廢帝是不得已為之,于是麻痹了蕭锵。蕭锵在反複猶豫之下錯過了最佳時機,在起事前又與母親告别,結果從白天告别到晚上,被身邊人告發,蕭鸾派出兩千禁軍殺死了蕭锵和蕭子隆。
鄱陽王蕭锵
南齊江州刺史、晉安王蕭子懋(武帝第七子)得知叔父鄱陽王蕭锵和弟弟随王蕭子隆被殺後,據江州讨伐蕭鸾。但由于自身指揮能力不行,很快戰敗被殺。接連的抵抗,讓蕭鸾意識到,齊高帝和齊武帝的後人們是不會服從自己的,于是他開始大殺高武後人。先後殺了南兖州刺史、安陸王蕭子敬(武帝第五子),荊州刺史臨海王蕭昭秀(高帝孫),湘州刺史、南平王蕭銳(高帝十五子),南豫州刺史、宜都王蕭铿(高帝十六子)。之後,蕭鸾進爵為宣城王。不要小瞧了這個王爵,前面杜少說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子和皇帝的兄弟才可封王。蕭鸾這次進封王爵,代表着,他成為了齊高帝蕭道成的兒子,而不再是侄子。這為将來蕭鸾篡位的合法性做了宗法性的鋪墊。
當年,蕭鸾用自己的虛僞欺騙了鄱陽王蕭锵,卻還想欺騙桂陽王蕭铄(高帝第八子)。蕭铄喜愛文學,與蕭锵齊名,合稱“鄱、桂”。蕭锵死後,蕭铄去拜見蕭鸾,回來後對手下說:“蕭鸾待我甚好,送我出門一副留戀不舍的養子,但是臉上卻有慚愧之相,這是要殺我啊。”結果蕭铄當晚就被蕭鸾派兵殺死。
江夏王蕭鋒(高帝十二子),文武兼備,力大無窮,蕭鸾曾經跟他說自己的親侄子蕭遙光可以委以重任。結果蕭鋒當面譏諷道:“殿下和蕭遙光的關系,就跟陛下同高皇帝一樣。衛護宗廟、安定社稷,他确實可以寄予厚望。”蕭鸾大殺伯父後人的事被人點破,大驚失色,但不敢明着派兵拘捕,于是把蕭鋒調入太廟任職,在太廟中乘其不備将蕭鋒殺死。這些素有威望和在外領兵的實力藩王被誅殺後,蕭鸾終于自立為帝,以齊高帝蕭道成第三子的身份繼承帝位,當年的西昌侯,終于成了皇帝。
此時的蕭鸾已經停不下來了,他下令殺死建安王蕭子真(武帝第九子),蕭子真藏到床下揪出來後,不停下跪,請求為平民,結果還是被殺。緊接着,毒死了性格素來剛烈的巴陵王蕭子倫(武帝十三子)。每次殺人之前,蕭鸾都要焚香禱告,痛哭流涕,仿佛真的死了親人一般,導緻宮中衆人一看到皇帝如此,就會議論第二天哪位藩王會遭殃。終蕭鸾一朝,蕭鸾将齊高帝、齊武帝後人三十餘王盡數屠戮。有些王子還僅僅是兒童,就慘遭殺害。
巴陵王蕭子倫
作為遠支皇族的蕭鸾,将自己的兒子蕭寶卷冊立為太子,又将自己的兒子封為王。這時,蕭鸾終于覺得自己的位置穩固了,才又假惺惺的将自己殺死的三十餘王的後人重新列入皇族族譜,将他們的後人封為侯爵,将這些“真龍子龍孫”放到了當年自己西昌侯的位置上。
争了一輩子,鬥了一輩子的蕭鸾,年僅47歲就病逝了,死後卻谥号為“明”。如此殘暴、虛僞之人,為何谥号為“明”呢?其實,不是他多英明,實在是别的皇帝太差勁。南北朝亂世,軍隊連年出征,百姓苦不堪言,蕭鸾登基後,為了消除自己篡位的不利影響,于是崇尚節儉,輕搖賦稅,表面上依法辦事,公正無私,赢得了好名聲。他罷免了許多皇家園林項目,将田地還給百姓。皇帝出行的車馬舟船上的黃金飾品,都刮下來送交國庫。但是,之前杜少講過,蕭鸾極善僞裝,善于惺惺作态,實際上蕭鸾生活極度奢侈,隻是表面節儉而已。蕭鸾軍事上也一塌糊塗,在位期間,屢屢被北朝打敗,喪權失地。如此庸才皇帝,居然能得谥号為“明”,隻能說,亂世之中,時無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