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說起蔣大根,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熟悉,但說起城廂鎮的貴和高科,那一定是家喻戶曉。如今,以水果采摘、園林火鍋、川劇表演為特色的一座現代農業莊園辦得風生水起。11年來,他把這片曾經廢棄的荒地變成了鄉村園林和川劇傳承的載體。

視訊加載中...

回鄉創業

1968年2月,蔣大根出生在原玉虹鄉永久村。職高畢業後,他離開家鄉外出打工。掙到第一桶金後,又投資建廠,還與人合夥辦過學校。

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蔣大根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自己有錢了,可家鄉的人還沒有富起來,他們仍然在做着效益并不好的傳統農業。

那個年代,綠色、生态的糧食蔬果還不多,這也成了部分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的期待。于是,蔣大根回到老家城廂鎮農村辦起了生态農莊,就走綠色、生态的現代農業道路。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蔣大根的鄉村旅遊事業

2010年,蔣大根在永紅村和相鄰的茶花村共流轉了1000畝土地,成立了貴和高科。當年,就榮獲了省級示範農莊稱号。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文藝情懷

通過幾年的辛勤耕耘,貴和高科已經發展成了一三産業互動的現代農莊。但蔣大根并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在此基礎上,将川劇文化注入進來,走文旅結合發展的道路。為何選擇川劇,這與女兒蔣津津的經曆密不可分。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蔣大根和女兒一起

女兒蔣津津在成都上幼稚園,班裡開設了川劇變臉班,就在那裡學習了一些變臉知識。上國小後,也常常在學校的舞台上表演變臉。

一次偶然的機會,原戰旗歌舞團的金乃凡老師發現了蔣津津的天賦,對蔣大根說:“你的女兒很機靈,如果再讓名師指點一下,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川劇人才。”金老師說,如果蔣大根同意,他可以向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推薦。在金老師的引薦下,2016年,蔣津津正式拜登懷為師學習川劇。

在女兒學習川劇的過程中,蔣大根對川劇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漸漸地,也對川劇産生了濃厚興趣,雖然自己不會唱不會演,但對川劇角色的各行當和經典折戲内容都有所了解,而且越來越癡迷。

得知戲曲大師魏長生就是青白江城廂人,蔣大根覺得自己臉上也有光彩。他找來魏長生的資料學習,從老藝人中了解魏長生的事迹。越是對魏長生和川劇有了了解和認識,他就越感到自己應該為川劇的傳承做點事情。

女兒國中畢業時,他支援女兒報考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川劇系,系統地學習川劇旦角表演。并将川劇表演引進到園區的餐飲文化中,讓年輕人先從感觀上認識、了解川劇。

蔣大根:吃着火鍋唱着川劇的“淨”角

蔣大根體驗川劇“淨”角

如今,蔣大根将園區的二期工程打造成有較大規模的川劇博覽園。竹林幽深的林蔭道兩邊設有川劇知識和魏長生生平故事介紹,還設立了“生、旦、淨、末、醜”五大川劇行當的木偶像及介紹。以傳統四合院的建築,設立了彭登懷傳承教習基和陳智林川劇工作室。将來,遊客可以來這裡學習、體驗川劇藝術,進而使川劇藝術得到傳承和弘揚。

記者:鄒世進

編輯:叢茹

編委:劉文芳、蘭國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