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作者:冷炮曆史

本文由公衆号“記憶群島isles”授權釋出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太平軍殘部威震南美,這則流言在網絡上傳播了十年之久,甚至還被一些正規出版物引為資料。然而,謊言重複千遍也難成真理,細細究之,就能發現其中荒誕不經之處。

筆者找到的最早版本可以追溯到2008年,原版故事大緻是這樣的:1865年太平軍李世賢部在左宗棠剿殺之下走投無路,一萬餘部萬般無奈之下賣身為契約勞工(豬仔),遠渡重洋來到了秘魯伊基克,受盡挖鳥糞硝石勞作之苦。适逢1866年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之間的硝石戰争,太平軍殘部揭竿而起,擊退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與智利軍隊聯手,如天降神兵一樣屢建奇功,終令秘魯與玻利維亞聯軍割地求和。

太平軍領袖接受智利國會勳章後,婉拒了繼續服役的邀請,率部在伊基克過起了平凡百姓的生活。由于流傳甚廣,網上還衍生了其它千奇百怪的版本,有興趣的讀者一搜便知。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滿紙荒唐言的傳奇

編造的故事看起來很美,卻經不起推敲。結合秘魯華人移民的真實曆史,略提幾個疑點,這段僞史就可以不攻自破。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疑點一,謠言裡的時間線淩亂不堪。謠言中聲稱,1866年智利和秘魯、玻利維亞發生了硝石戰争,但這場戰争實則爆發于13年之後。一落筆就露出了破綻,後面的時間線自然也是漏洞百出。近幾年出現的幾個版本裡,大多将戰鬥時間更正為1879年,算是某種進步了。說來也巧,1866年的秘魯,确實卷入一場小規模戰争之中,對手是曾經的宗主國西班牙,沖突的焦點是種植園裡務農的巴斯克勞工。

西班牙一度攻占了盛産鳥糞的欽查島,但旋即被秘魯海軍擊退。這場危機過後,秘魯種植園主就大量招募華工,替代了成本效益很低的南歐勞工。而秘魯政府也意識到欽查島鳥糞開采的迫切性,同樣招募大批華工。兩者合流,造成了1870-1874年華工大量湧入秘魯的移民高潮。而1866年的智利,剛剛就北部邊界與玻利維亞達成一緻,将南緯24度定位正式分界線,開啟了兩國短暫的蜜月期。甚至不久以後智利探礦者在邊界以北發現銀礦,玻利維亞都大方地給予了特許經營權。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疑點二,一萬太平軍有可能不動聲色混入秘魯華工之中嗎?謠言裡的太平軍餘部有一萬之衆,大多在伊基克附近的種植園充當苦力。但根據1876年秘魯人口調查,伊基克所屬的塔拉帕卡省的華工總數不過791人,附近的塔克納省更是隻有185名華工。所謂的太平軍擊敵之地莫克瓜,也不過586名華工。

可見,編造的數字與事實相差懸殊。那麼,一萬太平軍餘部是什麼概念呢?日後清廷派往拉丁美洲各國的遊曆使傅雲龍記載:華工之僑秘魯,自道光十八年(應為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始,計至光緒年間,無慮十一萬有奇。倘若真有一萬太平軍餘部,秘魯總統應當表示不寒而栗細思極恐啊。況且,整個硝石戰争中,智利從海上登陸作戰部隊隻有9500人,戰争後期的援軍也不過2.5萬人。

再附一個資料,稍早進行的巴拉圭戰争中,阿根廷米特雷政府控制的正規軍不過6000人。看來,倘若有一萬太平軍,确實足以“威震南美”了。還有一些版本裡,太平軍是帶着家眷流落秘魯的,且不追究家眷如何上得了苦力運輸船,單就19世紀的秘魯華工而言,女性比例長期不足1%,這些太平軍想必隻有男眷吧。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疑點三,倘若真有一萬太平軍“豬仔”遠渡南美,他們有可能整建制分布在鄰近的種植園嗎?答案是:微乎其微!編造故事的人一定不熟悉秘魯販賣契約華工的流程,“豬仔”到埠,會先在《商報》等報刊登出廣告,例如1855年10月8日這則廣告:“中國人對秘魯種植園主和居民至關緊要。美國三桅帆船印第安人号已帶來首批中國移民駛入卡亞俄港。凡願獲得契約轉讓權者,請速至羅梅爾公司洽談。赫蘇斯·德納薩雷諾夫大街第134号。”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消息登出,各大種植園主或是他們的代理人就會準時到港口選購苦力,在西方人的眼裡,這一過程就如同牛馬市場的貿易一般:“他們的衣着,一般隻穿一條赭色的肥大褲子,旅途中一直穿在身上的短上衣和常見的中國式木屐,一頂藤帽把整個臉都遮住了,為了怕風把帽子吹掉,于是他們小心翼翼把帽子系在下巴上。捏捏苦力臂上的二頭肌,掐掐肋部,然後把苦力像陀螺似的轉兩圈,以便整個地端詳他的體質,這些看來都是正當的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的臉上經常流露出惶惑不安的表情。”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在種植園主看來,華工就好似會說話的牛馬,相似的一幕在美國黑奴貿易中屢屢上演:“親兄弟和堂兄弟們總是迫切希望能配置設定在一起,假如雇主不同意這樣,這些中國佬常常努力争取,他們經常憑借天朝子民的口才和手勢如願以償,而絕大多數苦力也隻有聽天由命。”因而,若真有一萬太平軍,他們也不可能被集中安置在秘魯南部,要知道,利馬以北的沿海種植園才是購買華工的大戶。整船購買苦力的執行個體也存在,但買主卻有非常明确的記載——在秘魯修築鐵路的美國大亨梅格斯,傳言與之也難以印證。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疑點四,無論中西報紙,對此均無任何報道。秘魯的《商報》,一直關切華人問題,時常指摘華人移民的種種危害,在交戰的敏感時期卻沒有報道過這支太平軍。傳教士林樂知的《萬國公報》和晚清報業先驅王韬的《循環日報》,也每隔幾日就報道硝石戰争的前線戰事,也從未提及這一細節。若有華人破敵的消息,他們照理是不會遺漏的,也不至于讓這一“壯舉”在百餘年後才被翻出來。

捕風捉影制造謠言

在層層疑點背後,這則謠言是不是無根之水呢?也不全是,但至少與太平軍沒什麼關系。華工在秘魯飽受壓迫,許多苦力撐不滿契約之期,就累死或病死異鄉。在遞交給清廷的呈詞裡,他們訴說了滿腹苦水:“讵料夷人詭谲多端,在我國招工之時則曰傭工,名之曰客,到他國上岸之日則曰賣身,名之為奴,兼之打罵橫加,衣食不足,刻兩字于頰間,有如發配,鎖雙鐐于腳上,奚啻虜囚,耕田鐅池,不分晝夜,梃間杖下,無數冤魂,雖然立定合同,照章程而行者有幾。”除此之外,華工還要忍受黑人監工的淩辱,這些昔日奴隸一旦成了種植園主的心腹,就騎在後來者的脖子上作威作福,初來乍到的華人敢怒不敢言,但反抗的情緒一直在積蓄之中。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華工簽下的賣身契

華工的第一次暴動發生在1870年9月的巴蒂維爾卡河谷,此地在利馬以北125英裡的沿海地區。事件反響很大,甚至驚動了美國領事威廉森,他在寫給國務卿的信函裡較長的描述道:“當卡瓦納爾和巴列斯特羅斯先生陪同另外兩位叫做安東尼奧·達維拉和帕雷哈博士的紳士們在桌旁共同吃晚餐時,他們被拿着槍支、長矛和砍刀、從不同的房門突然闖入的一群中國人吓呆了。

這些中國人對他們展開了一場不分青紅皂白的屠殺,将他們全部殺死,并用可怖的方式将他們碎屍萬段。中國人掠走了這間房子裡所能找到的全部财物,他們奪得50匹駿馬,一些中國人騎上馬組成了一支騎兵隊,他們專事打家劫舍,當時他們的力量已達600人。”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暴怒的華工急于攻陷整個種植園,居民風聞中國人沖過來了,就向教堂逃去。那是鎮裡最堅固的一座建築物,據威廉森描述,“一位叫做阿裡亞塔的男人和其他幾位人士英勇地保衛着教堂,抵抗暴亂的人群。他們殺死了大約50個中國人,并迫使其他中國人停在有效射程之外,以躲避彈無虛發的來福槍射擊。”

同樣冷熱兵器兼備,華工但卻無法攻陷區區數人把守的教堂,他們不得不轉而進攻另一個村鎮巴朗卡,但依然無功而返,這就是秘魯華工有史可查的真實戰鬥力。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這場華工暴動很快被鎮壓,時任秘魯總統何塞·巴爾塔聞訊後指令拉米雷斯上校組織讨伐隊前往河谷平定事态。拉米雷斯率領120名警察、20名憲兵與大約一個營的士兵前來,屠殺百餘人後,要求華工放下武器回到主人的種植園,許多人不肯再當牛做馬,于是逃入深山,也不乏因走投無路而自殺的可憐人。

太平軍的謠言,有這場華工暴動的許多影子,時間相似,發端亦略同,但真實曆史卻以悲劇收場。也是這一時期前後,一些種植園主勒令死去的華工必須施以火葬。因為多數華工相信,隻有儲存完整的遺骸,才有望回到故土投胎,這也是雇主對反叛者最嚴酷的懲罰。

智利軍中确有華人

那麼,硝石戰争之中究竟有沒有華人身影呢?有!但既無關太平軍,也沒有真正投入戰鬥。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金廷·金塔納

1880年9月,隸屬智利軍隊的帕特裡西奧·林奇遠征隊進攻秘魯沿海地區,許多種植園被攻陷,不少華工将智利人視為解放者,紛紛來投。林奇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争,對中國略知一二,還會說幾句漢語,華工稱其為“紅色王子”。從皮斯科到魯林沿途,林奇收容了大量華人,交與他所信任的華人金廷·金塔納(華工經常随主人姓氏,當然金塔納投奔林奇之時已是自由身)統轄。

秘魯曆史學家羅德裡格斯這樣描繪金塔納:“他是東方的斯巴達克,精力充沛和無畏的鼓動家,他以熱情感染了自己的同胞。”金塔納的麾下有2000餘名華人(一說1500人),這與前文的數字并不沖突,因為他們來自華工衆多的沿海地區,根據1876年的人口調查,僅金塔納居住的伊卡省就有4920名華工。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硝石戰争中的華人

林奇遠征軍趕走了秘魯種植園主,讓處于煎熬之中的華工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他們加入“解放者”大多出于自願。金塔納代表華工起誓:“要我勞作就勞作,要我殺人就殺人,要我放火就放火,要我赴死就赴死”,決心可見一斑。

也有明眼人看破了太平軍的謠言,但确信華工曾經在戰争上擊殺秘魯人,證據是羅德裡格斯的一則記載:智利人将華工編入火神營,讓他們參加了聖胡安和米拉弗洛雷斯戰役。但是,這種說法語焉不詳,其實真實情況有更為詳細的資料來佐證。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1881年在卡亞俄宣誓效忠後,智利軍官記載了華人的兵力分布:選拔500名年輕勇士編入維拉羅艾爾上尉的架橋隊,專司排雷拆彈毀炮台;300人組成救護隊,運送戰場傷員;200人派往器械庫,為炮兵搬運填裝彈藥;100人看管辎重,分發草料,飼養牲畜;300人分入總後勤部,裝卸馱騾背上的物資,送遞包裹,縫制軍裝,内部調配酒肉食物;其餘人等由金廷·金塔納指揮,聽候上級統一調遣。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智利軍中的華人都頭戴圓頂軍帽,身穿厚帆布軍裝,腳踏智利後勤部特制軍靴,難免會令人誤解,他們已是智利戰鬥部隊的一員。而且,後世對這些華工的戰地紀律性頗有非議,秘魯曆史學家巴薩德雷就曾提到,華人在硝石戰争中的角色被高估了,他援引了一位智利前線軍官的抱怨之辭:“我未見華人出現在戰場上有何裨益,甫一交火他們就四散奔逃,直到戰鬥結束後才敢露面,完成掩埋屍首與運送傷員的使命。”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還有一個頗為值得玩味的細節,足以證明這些華工與太平軍殘部無關。1881年智利醫生昆利記載了華工的戰前動員:“在關公畫像前,中國人做了一番類似彌撒的儀式,然後宰殺了一隻公雞,将血瀝在一隻大碗裡面,以血盟誓,祈禱智利軍隊獲勝,爾後将雞血與水混合,一飲而盡。”

智利上尉阿克蘭當時也在現場,他這樣描述:“2000多名華人在神廟舉行盛大儀式,殺雞飲血,投擲貝殼,起誓助智利取勝。”這番在關公面前的歃血為盟,絕不是太平軍的戰前儀式。

曾國藩在《讨粵匪檄》明确說道:“粵匪(太平軍)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庑,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嶽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與信奉上帝損毀關公造像的太平軍不同,在契約華工鄉土廣東根基很深的天地會更多采用歃血為盟的儀式,有趣的是,1862年傳言中南美太平軍所屬的李世賢部覆滅前,還曾在浙西與天地會的譚星、陳榮部激戰。

秘魯人的血腥複仇

秘魯人在戰場上從未直面華工,但智利一路勢如破竹直至攻入利馬腹地,戰敗的恥辱需要發洩的時候,華人成了出氣筒的不二選擇。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1881年1月,幾乎與金塔納麾下的華人宣誓效忠智利的同時,利馬城内就爆發了無政府暴動。中國商店被劫掠無數,300名亞洲人(秘魯的統計裡,有時并不嚴格區分亞洲人與中國人)死于兵燹。城内華商事後追憶:(秘魯軍隊)逼迫華人店鋪強賣硬取以給其軍需,有停市者拘捕罰銀。智軍總攻前秘軍撤退,半夜發生兵亂,糾衆搶如華人店鋪肆行劫掠,倘或抗拒,辄擊之以槍或縱火焚之,從三點至翌日八點,華人死數十人,傷百餘人,損失百萬餘金。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同樣在1881年,沿海的種植園由于戰争處于失序狀态,卡涅特河谷的黑人暴動,四處殘殺華人。根據曆史學家阿羅納在《秘魯的移民》中記載,死去的華人多達1000人。另有近千名華工堅守在種植園的深宅大院裡,在被包圍四個月後才等來了智利軍隊的救援。

秘魯人血腥報複的理由很簡單:華人有幫助智利軍隊之嫌。但華人通過報紙對此發聲:“智軍屯哩麻(利馬),庇護周到,真不愧仁義之師。然雖暫獲甯居,終難免饑寒之苦。究其構釁原由,大抵因智軍内有華人數百搬運辎重所緻,據伊等相從,實系在外埠田寮被獲,為勢所迫,不得不從。

若專為此憤激,何以本土建炮台、陣上作坑塹亦用華人?”這種說法雖然回避了華工主動投奔的史實,但也點出了另一問題:秘魯軍隊也雇傭華工搬運辎重修築工事,卷入戰事果然就是原罪嗎?在秘魯人的步步緊逼之下,華人甚至向清廷發出了這樣天真的請求:“布告各國,分其曲直,收回和約,禁絕往來,所有華民悉載之回,使另謀生計”,當然也沒有回響。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由于當時清廷使節還未入駐秘魯,無路可退的華人隻能求助于英美等大國。好在英國公使挺身而出,救華人于水火之中,一邊“教習兵法,巡查街道,以資保護”,一邊“給英國旗式門牌懸諸門首,俾兩國軍兵見之而不敢肆虐”,這才避免了秘魯人進一步施暴。

華人雖然逃過一劫,但硝石戰争後秘魯旋即掀起了第一波排華浪潮。華人曾經是模範勞工的代表,但此時他們卻被視為秘魯社會的禍患,一位作家如此貶低華人聚居之地:“進入華人街區就發現了一個新世界,遠遠就能看到豬圈與茅廁橫七豎八,真如一座迷宮。此處氣氛壓抑,破裂的管道和脫落的牆皮随處可見。滿目污穢,卻遠不止如此,更糟糕的是鴉片,每家每戶各行各業都躲在屏風後面吸食,同時還聚在賭桌前一擲千金。

太平天國殘部真的曾威震南美?

這種仇視心理伴随着黃禍論愈演愈烈,此後的半個世紀,秘魯上演了一幕幕排華血案,清廷與北洋政府幾度嚴正交涉也幾乎無功而返。如今回顧這段曆史,飄零海外同胞經曆的苦難,被演繹成一場自說自話的狂歡,不知究竟激勵了誰又慰藉了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