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來跟梵高學投資!超越巴菲特不是夢

作者:倫閱讀

導語: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是19世紀最偉大的後印象派畫家。梵高一生中共創作864幅油畫,1037幅素描,150幅水彩畫。他的繪畫風格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

快來跟梵高學投資!超越巴菲特不是夢

1890年7月27日傍晚,畫家梵高用手捂着肚子,跌跌撞撞地回到了他暫住的旅館。醫生和警察到了後,發現梵高身上有一個彈孔,而子彈并沒有射出,而是被卡在了脊柱附近,最後梵高搶救無效去世。據說梵高死前給自己的弟弟留下了一句“痛苦便是人生”就離開了這個人間,當時梵高隻有37歲。

在他生前,隻賣出了一幅作品。那是在1888年11月,一名為《紅色葡萄園》(the red vineyard)的作品賣了400法郎(相當于今天的1000-1050美元)。

梵高去世後,他的弟弟提奧也身患重病,半年之後撒手人間。他的弟媳喬安娜順理成章獲得全部畫作。在其後十年間,她為梵高舉辦了7次畫展。前六次畫展并沒有引起觀衆反響,直到第七次在巴黎展出,引來了馬蒂斯等野獸派的新秀的關注。從此西歐主要的美術館大門,逐一為梵高而開。此後幾百年,梵高作品的價格被拍賣出一個又一個巅峰。2014年11月4日,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曾以個人名義購得梵高的油畫《雛菊與罂粟花》,成交價達6176.5萬美元(約合人民币3.77億元)。

喬安娜在舉辦梵高的畫展的同時,把梵高與提奧之間的往來的五百多封信件整理成《梵高書信全集》出版,這本書為我們了解梵高,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伍特•範•德•維恩,作為法國梵高研究所總理事兼科學總監,是世界知名的梵高研究專家。他正是從這本書中解讀出了不為人知的秘密,寫出了《梵高的資本——為什麼梵高兄弟比巴菲特更厲害》一書。

快來跟梵高學投資!超越巴菲特不是夢

以往梵高給人的印象一直是落魄不堪、窮困潦倒。他的一生備受痛苦和孤獨的侵蝕,絕望、煎熬,逼得他發瘋。朋友的離去讓他激動異常,甚至割下自己的一隻耳朵。人們對他作品的解讀也都在這樣的基調之上。

伍特在仔細研究梵高兄弟二人交往的書信後,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大家看到的都是假象,梵高并不窮,也不孤獨,他所做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銷售自己的作品!

相比過去人們把梵高描述成出生在偏遠小山村,家境普通。而真實的梵高出生在一個中産階級的家庭,家裡有女管家、園丁、廚師和女仆。作為加爾文主義的信徒,他們認為财富的積累是成功的,但貪圖享樂卻是下賤的。投資藝術品既能花掉自己的資産,又能改善世界,是以成為加爾文信徒的首選。梵高不直接積累财富,選擇通過繪畫來獲得收益,也正是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

在生活中,表面上梵高沒有直接從事任何工作,但弟弟提奧為他提供的經濟援助卻可以保證他衣食無憂。提奧從1881年起,每月寄錢100法郎給梵高,而這筆收入的購買力相當于郵差工資的兩倍。後期提奧的資助有所增加,在梵高生命最後的30個月,甚至達到了平均230法郎。這已經足夠養活6個孩子。

既然條件這麼好,那麼梵高為什麼總是在喊窮呢?這是因為他缺乏理财的能力,請客、逛妓院、住酒店都是常态。他畫畫的畫材,無論是畫布還是顔料,都挑最上乘的來用。是以亂花錢才是他貧窮的主要原因。

快來跟梵高學投資!超越巴菲特不是夢

我們也可以從他的畫作上看出證據。1888-1889年,梵高繪制了以向日葵為内容的系列油畫作品,畫面用色大膽,色塊大面積堆積,顔色對比強烈。以往評論家多認為梵高希望通過濃烈的色彩表達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可這又怎麼解釋他的自殘和自殺呢?但經本書作者解讀,梵高這種色彩對比是受到日本浮世繪風格的影響,這樣的畫風更符合當時藝術品流行風格。而色彩堆積則是梵高的小算盤在作祟,因為受顔料限制,薄薄的色彩很容易褪色,通過堆積濃烈厚重的色彩才會經久不衰,進而賣出更高的價格。

梵高生前對自己作品的價值也有準确評估,是以他從不輕易用自己的作品去和别人交換。

梵高的一生短暫而令人歎息,但是如果沒有喬安娜的神奇推手,他的作品會價值連城嗎?如果梵高是巴菲特,我覺得他隻做對了第一步,建倉!梵高、提奧和喬安娜,三人的共同努力,才成就了一個藝術版的巴菲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