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某日某人(甲)來到河邊,匆匆蹲下來揉洗自己的耳朵,卻被不遠處一位放牛人(乙)看到,乙君大惑不解地問道:哎!兄弟,你這是幹嘛呢?

甲:幹嘛?看不見我在這裡洗耳朵嗎?

乙:知道有洗眼睛的,沒見過洗耳朵的。

甲:告訴你吧,有人讓我治天下,我不願意啊!

乙:哎呦呵!誰這麼擡舉您啊?

甲:堯帝啊!後來看我不願意,又讓我當什麼“官”,我也不去!這不就把我耳朵聽髒了,跟這兒洗洗!

乙:别介啊,您這一洗不要緊,把水弄髒了,我這牛也别喝水了!走着!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許由洗耳

呵呵,這不是一段對口相聲,而是在上古時期一段先賢的對話,“捧哏” 的是一位隐士——巢父,那洗耳之人則是堪稱“隐士鼻祖”的許由是也。

相傳許由長期地住在樹上,天冷了就會找個洞穴居住,餓了摘果子,渴了就去河邊飲水,好不快活!

時常會有人看到他的行蹤便問道:“您用個葫蘆瓢喝水多好!”說完便遞給了許由。

許由用瓢喝完水,将其挂在樹枝上。隻可惜刮風的時候會發出響聲,許由認為這就是不清淨的源頭,并将他扔掉了。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姑且認為住在樹上是真實的,不過隐居還被路人看見就覺得有些蹊跷,正好此事出在夏天,人們的活動更加頻繁是以見到許由,倒也可以說的通。

垂垂老矣的堯帝認為自己的兒子丹朱不争氣,希望找一位德才兼備的賢人善士來掌管天下,幾經輾轉他找到了許由。

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有雲:昔者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曰:

“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勞乎?夫子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請屬天下於夫子。”許由辭曰: “為天下之不治與?而既已治矣。自為與?啁噍巢於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於河,不過滿腹。歸已,君乎!惡用天下?”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白話:堯對許由說:“如果十個太陽共現,火把還沒有熄滅,這不是徒勞麼?希望你作為天子而治天下,請接受天下交與您的重任。”

許由推辭道:“不太平需要治理,但如果太平了還要治理的話,難道不是為了自己嗎?在林中築巢的鶴鹩,不論有多少樹木,也就占據一棵樹枝;鼹鼠再能喝水也頂多填滿肚子。建議您回去,我用不着天下。”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莊子·内篇·逍遙遊》裡面有一段話: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緻天下。” 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将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将為賓乎?鹪鹩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雖然說得都是一件事情,但是是後半部分比《慎行論·求人》更有分量:“我代替您治理天下,難道是為了名聲嗎?名聲隻是身外之物,無為何要是以而努力?您還是請回吧,廚子雖然不做菜,也不能越俎代庖啊!”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過了幾年,堯帝“舊情複發”又去找許由,理由是希望他做九州長,但這次的結果更加出乎意料,而且留下來流傳幾千年的“洗耳故事”。

當許由聽到堯帝希望自己做九州長的時候,一邊回絕一邊跑到河邊去洗耳朵。

這時正巧他的朋友巢父,牽着小牛到河邊來飲水。巢父見許由洗耳朵,覺得奇怪,便問他:“你耳朵裡有髒東西嗎?”

許由回答說:“堯想讓我出來做九州長,這種話髒了我的耳朵,是以來洗一洗。”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巢父比許由還要“潔癖”:“作為隐士的您沒事老在外面瞎逛,要是在深山裡面肯定不會有這事!你這名聲有一半也是‘逛’出來的,現在又跑到河邊洗耳,我還是躲遠點吧,這河水已經髒了” ,說完巢父牽着牛去河的上遊了。

但是不管傳說怎麼樣,許由最終住在了深山隐居終身,死後葬在箕山之巅,箕山是以也叫許由山。山下有牽牛墟,颍水邊有一孔泉叫犢泉,石頭上還保留着小牛的蹄印,傳說這就是從前巢父牽牛飲水的地方。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洗耳泉

不論上古時代的傳說有多少種,也不管是否神化了主角,字裡行間都是展現了講述者的價值觀。

可以看出莊子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是比較純粹的,是以才會有越俎代庖(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之說法。

至今莊子的身世記錄比較少,我們也隻能從《史記》與《莊子》中略知一二,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宋國蒙人。雖然貧困但非常鄙視榮華富貴,最終表現出極為獨立的人格特性,逍遙二字是莊子很重要的标簽之一。

由于他的價值觀非常接近老子,是以畢生精力都用于發展老子的思想,并有了自己的學說。

莊子的人生就是體認“道”的人生。“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齊物論》)精神上沖出渺小的個體,短暫的生命融入宇宙萬物之間,翺翔于“無何有之鄉”(《逍遙遊》),穿越時空的局限,進入無古今、無死生超越感覺的“坐忘”境界(《大宗師》)。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比如莊周夢蝶,往簡單裡講就是“你怎麼知道所謂的世界是現實世界,夢裡的世界是虛幻世界?你又怎麼證明你不是那隻蝴蝶呢?”

往深裡說就是“物化共有三種方式,分别是:夢化、生化和死化。人在夢境中變化為另外一種事物。莊周做夢化為蝴蝶,或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莊子首先突出了精神和物質的差別,莊子認為不同僚物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為貫通在天地之間的隻有一口氣,萬物都是氣的凝聚,凝聚的結果就是前面提到的“物化”。

是以關于物質層面的關注沒有太大意義,那麼在莊子的筆下,許由就變成了絕對的“精神潔癖”者,他洗耳的行為變得很容易解釋。

其二,莊子突出了越俎代庖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與職責,你要做好你自己,不需要對别人聽之任之,這樣才能做到尊重自己的内心,此乃“逍遙”也。

反觀今天的我們又有誰能做到真正的自由呢?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阿瑪蒂亞·森(《正義的理念》作者,諾獎得主)認為自由有“正負”之分,;

康德則會說哪有什麼“正負”自由,比如上班這件事的本質就是用勞動換取錢财維持生計,不管你是否熱愛它,那麼在生命面前我們就是不自由的。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康德

塔勒布(《反脆弱》、《黑天鵝》作者)則會說不管你的生活多麼光鮮,比如為了加薪拍老闆馬屁,比如為了别人的眼光逼着自己購買奢侈品等,在塔勒布看來“拍馬屁”的行為是自由的,而僞善的過程則是不自由的;同樣,奢侈品的購買過程是自由的,而購買的初衷依然是不自由的。

關于人類自由的話題永不止息,而莊子的觀點可能比這些學者更加犀利,因為他換了一個次元。

這個次元就是尊崇自己的内心,因為有了抛棄“物化”的束縛,自然做到了心無旁骛。

莊子将這種見解融入了堯帝與許由的對話,既然治理天下不是自己的需求,也不是自己的責任,自然可以尊重自己的内心,做出拒絕堯帝的行為。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莊子

綜上所述,莊子“物化”的觀點與“逍遙”的行為,導出了他的價值觀:真正的隐士要做到精神上的自由,這就是真正的自由。

巢父認為許由在河邊或者樹上居住,并沒有遠離人群,當然稱不上隐士。

而在莊子的筆下寫出了他心中的隐士:不論許由在哪裡,就算身處紅塵、居于鬧市,隻要精神是超脫的,你就是隐士,這有有點“小隐于野,大隐于市”的味道。

同時,許由做到了口中所言便是心中所想,他并沒有怕得罪堯帝,而是直心相對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許由

世間還有幾位能“直心于世”的呢?我們每天身處繁忙,不論說什麼話總要有所忌憚,是因為怕被誤會、也因為怕得罪人、更因為有些話不能直說,這些都被稱為“生存之道”。

而此“生存”非彼“生存”,其實我們說的是處世之道,大都死不了人的。

許由将直心做到了極緻,因為他面對的是至高無上的權利,他已經放下了個人的安危,甚至于若真有些許危險,才更能襯托其“純粹精神”的稀有度與絕對度。

至此也展現出了老莊“無用之用”的原則之一,許由放棄了天下,留住了精神的純粹,他的“無用”也留給了舜帝登上曆史舞台的機會。

不管再多的後人如何記錄許由的傳說,他已然成為了大衆眼裡的“隐士鼻祖”,下次我們聊聊“古今隐逸詩人之宗”——陶潛,敬請關注!

膽敢當面撅堯帝的“隐士鼻祖”——許由,為何受莊子的極力推崇?隐士的生活總是很奇怪莊子的記錄不太一樣傳說,是用來講的莊子為何要如此記錄許由關于自由的話題,哲學家和專家們也永遠不能達成一緻做到以上兩點,引出莊子的深意

希望和您一起每天都有進步!本站文章為@骁寒文化驿站所有,未經同意,轉載必究。圖檔來自網絡,聯絡必删!

#文化領域##頭條圈子學院##國學##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