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小編的朋友圈裡刮起這樣一股風潮,那就是不管你發了什麼總有人在下面評論"那這就要問戴勝了""戴勝"等等。

這就引起了我極大的困惑,這到底是誰?後來小編才找到原因,原來是一個叫"部落客雜志"的部落客,他的評論下面每天都有人提問戴勝這種鳥,後面才發現是一群水軍,于是部落客認真科普了一次表示再也不回答它了,這漸漸就成為了一個梗。
這種鳥外表長得很特别,可以說是如果你們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的那種。戴勝體長二十五厘米左右,擁有着細長的喙嘴,背部和翅膀上長有像斑馬一樣黑白的紋路,而它們外表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它那長長的羽冠,顔色呈褐色且頂端是黑色,看過去就像是帶了一頂印第安酋長那樣的帽子,着實有些滑稽。 它們在我們中國還被戲稱為山和尚,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這是因為它們的鳴叫酷似和尚念經,是以由此得名,而且小編感覺它們長得還挺像喇嘛的,都有長長的帽子,脖子前胸的羽毛顔色都和喇嘛的僧袍都有些相似。
名字的起源
解除了對山和尚這個名字的疑惑,是不是又覺得戴勝很像是人名但是卻作為一個鳥的名字,這也令人摸不着頭腦,那小編就來簡略說說他們名字的起源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作為神話人物西王母頭頂的飾品出現的,而"勝"在我們古代最早代表的意思是飾物,而在後來大家注意到了這種羽冠如勝的鳥,是以就給它冠以戴勝的名字。古人文書作品裡都描寫到了戴勝這種鳥,進而證明了這種說法,就比如一位清朝學者徐鼒在《讀書雜釋》中指出:"蓋戴勝,象其形而名之。"
它為自然做貢獻
戴勝在世界許多地方均有分布,栖息在森林、河谷、農田等許多開闊的地方,常常是單獨或者成對分散在地面覓食,它們喜歡吃一些步行蟲、天牛幼蟲等害蟲,覓食的時候常常會将喙嘴插入土裡,是以你們看它們喙長那麼長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它們還是有名的益鳥,在保護森林和農業方面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