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作者:戰史庫

1938年9月,我新四軍2支隊在粟裕的指揮下,挺進敵後,來到了安徽省蕪湖附近。此時蕪湖已經淪陷,成為了日僞軍的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在抵達此處後不久,2支隊就積極開展針對日僞軍的攻擊和襲擾,使得蕪湖的鬼子惶惶不可終日。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1937年12月10日,安徽蕪湖淪陷

日軍試圖采用一種被稱為是“梅花樁”的戰術來對付我新四軍。“梅花樁”指的是碉堡和炮樓。日軍計劃以密集的交通網為基礎來構築封鎖線,先将我軍困在一個個網格内,然後在網格内建立各種據點,也就是“梅花樁”,進而壓縮我軍的活動範圍,最終達到殲滅我軍的目的。日軍的這套戰術在1年多後将更新為所謂的“囚籠”戰術,也就是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鍊,碉堡和據點為鎖,這套更新版的戰術被侵華日軍的華北派遣軍司令官多田峻用于對華北進行嚴密的控制和封鎖。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日軍的“梅花樁”,也就是各種大大小小的據點和碉堡

為了打破日軍對我軍的封鎖和圍困,粟裕決心選官陡門作為目标發起奇襲,這個決定堪稱是“虎口拔牙”,官陡門處于日軍封鎖線的中心位置,一旦遭到攻擊,半個小時之内,附近各個據點的增援部隊都可趕到官陡門;而且此處距離機場僅數公裡之遙,飛機不要2分鐘就能飛到官陡門上空,對我軍進行掃射和轟炸;而且官陡門在駐蕪湖日軍的炮兵射程之内,隻要接到呼救信号,炮兵就可實施火力支援。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蕪湖的日軍炮兵部隊,圖中的38式野炮最大射程高達10公裡,而官陡門距離蕪湖東北郊區不過5公裡

但在粟裕看來,這些不利因素加在一起,恰恰說明敵人有恃無恐,警惕性不可能太高,我軍可以攻其不備,出奇制勝。1939年1月18日晨,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粟裕親率2支隊第3團冒着雨雪長途奔襲官陡門據點。一路上部隊隐蔽行軍,到一個地方就地住宿,除少數警衛外,一律不得外出。為了迷惑敵軍的情報網,粟裕始終沒有通知奔襲的目标,隻是不斷地改變行軍路線,曲曲彎彎,繞來繞去,全軍都已經被搞糊塗了。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在雪中強行軍的新四軍部隊

直到1月20日晚飯後,在一處隐蔽的場所,粟裕召集全軍講話,正式宣布了進攻官陡門的決定。當天下午5點,3團向官陡門進發。出發地點距離官陡門還有70餘裡,再往前去,很難再保守秘密,是以部隊必須一夜間趕到。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新四軍在行軍途中遇到的河流是靠着群衆的船隻渡過的

部隊于是立即以強行軍趕往目的地,先後在途中遇到了2條河,但由于準備充分,均順利通過,21日淩晨4時3團接近官陡門。3團主力于扁擔河西岸堤埂北進接敵,另一部沿東岸北進配合行動。并以西岸主力首先發起突然攻擊,迅猛沖破障礙,突人街内。随後攻占小木橋,沖過河東,在東岸部隊的配合下,攻占了僞軍司令部,僅僞軍司令一人因在蕪湖未歸而僥幸漏網。僞軍殘部乘夜暗四處逃竄。這次戰鬥從開始攻擊到戰鬥結束,隻用了8分鐘,加上清掃戰場,也不過花了20分鐘。當日軍援兵和飛機聞訊趕到時,3團早已撤出了官陡門。

抗戰期間粟裕式“虎口拔牙”,行軍來回繞路,全軍都不知道要去哪

▲日軍正在隔着河流與我軍對射

此戰共殲滅僞軍200餘人,俘虜57人。我軍隻有1名衛生員和1名司号員負傷。此外,繳獲繳獲機槍4挺、長短槍70餘支、手榴彈、子彈一批,并挫敗丁日僞軍對蕪湖、當塗等地實施分割、封鎖的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