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曾經被踐踏至塵埃的事實如今卻能從容地掀開,相信這是民族強大的象征,也是民族自信心奏響的信号。1897年,德國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從棧橋登陸,逼迫清政府與其簽訂《膠澳租界條約》,于是,青島開啟了那段錐心刺骨的殖民統治曆史。

當歲月的硝煙慢慢散去,那段曆史早已變得斑駁滄桑,但德國人為青島留下的建築遺産卻閃爍出愈發璀璨的光芒。德國總督樓舊址位于青島信号山南麓,始建于1907年,落成于兩年後,是一座兼具特殊功能與使命的建築。
總督樓,顧名思義,是為總督建造的官邸,這位總督便是時任膠澳總督的奧斯卡·馮·特魯泊。德國占領青島早期,其最高的軍政首腦并沒有專門的辦事官邸,而是住在清總兵衙門裡。為了解決駐中國總督的官邸問題,便在信号山南麓建造了這所德國總督樓。
總督府采用德國威廉時代新羅馬風格與青年風格派相結合的建築理念,并且融合了古典主義、洛可可、城堡式、中國式等多種建築元素,東西方建築文化在這裡交流碰撞,繪就了奇迹般的建築之巅。
走進總督樓内部,想象中的陳舊感與年代感并不深刻,内部的護牆瓷磚精美華麗,吊燈簡約時尚,就算在今天看來也不過時。
中國遺留的建築遺址大多陳舊破落,雖然每棟建築都有其輝煌燦爛的過去,但由于後期管理與遺址保護等方面未能跟進,陰涼清冷的氣息撲面而來,不覺得心頭一緊。德國總督樓恰恰相反,走廊、房間、外觀依舊整潔幹淨,甚至還有些煙火氣息存在。
總督夫婦二人的卧室很是奢華,桌椅闆凳和窗簾使用統一風格色調的花紋,地面鋪就質感頗好的地毯,一側的梳妝台精巧别緻,一時間難以相信眼前的一切竟出自一百多年前的近代。
總督夫婦卧室屬于典型的歐洲貴族房間,從擺設在房間的櫃子、床具、茶幾、燈飾等便可窺見整座總督樓的高貴典雅。建國後,許多國外上司人及其重要貴賓都曾下榻于此,總督樓也被譽為了青島的“迎飯店”,例如越南上司人胡志明、阿爾巴尼亞上司人謝胡、高棉西哈努克親王等。
總督樓内部分區合理,兼顧多種功能用途,例如兒童遊藝室、母嬰室、花房、餐廳吸煙室等,更難能可貴的是,總督樓的建築設計并沒有局限于西方文化的延續,而是結合東西方建築文化的精髓,将藝術的多樣性與文化的多元化的意義發揮到極緻。
在1999年,曾經的總督樓已經作為博物館向遊人開放,遊客在這棟樓看到的不僅是厚重的曆史,還有東西方兩大文化體系的對話,建築藝術的多樣性和文化的交融的多元性,這座德國總督樓也成為影響青島百年曆史程序的重要象征,是遊客來青島旅遊不可錯過的一處地方(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