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被践踏至尘埃的事实如今却能从容地掀开,相信这是民族强大的象征,也是民族自信心奏响的信号。1897年,德国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从栈桥登陆,逼迫清政府与其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于是,青岛开启了那段锥心刺骨的殖民统治历史。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当岁月的硝烟慢慢散去,那段历史早已变得斑驳沧桑,但德国人为青岛留下的建筑遗产却闪烁出愈发璀璨的光芒。德国总督楼旧址位于青岛信号山南麓,始建于1907年,落成于两年后,是一座兼具特殊功能与使命的建筑。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总督楼,顾名思义,是为总督建造的官邸,这位总督便是时任胶澳总督的奥斯卡·冯·特鲁泊。德国占领青岛早期,其最高的军政首脑并没有专门的办事官邸,而是住在清总兵衙门里。为了解决驻中国总督的官邸问题,便在信号山南麓建造了这所德国总督楼。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总督府采用德国威廉时代新罗马风格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的建筑理念,并且融合了古典主义、洛可可、城堡式、中国式等多种建筑元素,东西方建筑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绘就了奇迹般的建筑之巅。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走进总督楼内部,想象中的陈旧感与年代感并不深刻,内部的护墙瓷砖精美华丽,吊灯简约时尚,就算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中国遗留的建筑遗址大多陈旧破落,虽然每栋建筑都有其辉煌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后期管理与遗址保护等方面未能跟进,阴凉清冷的气息扑面而来,不觉得心头一紧。德国总督楼恰恰相反,走廊、房间、外观依旧整洁干净,甚至还有些烟火气息存在。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总督夫妇二人​的卧室很是奢华,桌椅板凳和窗帘使用统一风格色调的花纹,地面铺就质感颇好的地毯,一侧的梳妆台精巧别致,一时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竟出自一百多年前的近代。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总督夫妇卧室属于典型的欧洲贵族居室,从摆设在房间的柜子、床具、茶几、灯饰等便可窥见整座总督楼的高贵典雅。建国后,许多国外领导人及其重要贵宾都曾下榻于此,总督楼也被誉为了青岛的“迎宾馆”,例如越南领导人胡志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胡、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总督楼内部分区合理,兼顾多种功能用途,例如儿童游艺室、母婴室、花房、餐厅吸烟室等,更难能可贵的是,总督楼的建筑设计并没有局限于西方文化的延续,而是结合东西方建筑文化的精髓,将艺术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的意义发挥到极致。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

在1999年,曾经的总督楼已经作为博物馆向游人开放,游客在这栋楼看到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还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对话,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融的多元性,​这座德国总督楼也成为影响青岛百年历史进程的重要象征,是游客来青岛旅游不可错过的一处地方(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青岛有一座“迎宾楼”,很多外国人曾住在这里,现在成为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