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老无锡,老食客印象中,位于崇安寺的迎宾楼是大家记忆中的老字号,还曾被苏州美食家陆文夫称为与杭州楼外楼、苏州松鹤楼齐名的“中国三大楼”之一。可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人发现,这家无锡老字号居然关门歇业了,不少老无锡就感叹:太可惜!
迎宾楼菜馆
迎宾楼菜馆创办于1930年,1954年曾中断营业,到1959年恢复时,仍以经营京苏风味为特色,上世纪80年代,迎宾楼被无锡市饮食服务公司接手,在老无锡人的眼中,当时的迎宾楼是走高大上路线的。
市民
人家的门面都是两开或者三开的,它是五开的。当时楼层也很高,在饭店里是属于比较高大上的。
在那边吃东西舒舒服服,菜都吃不光。因为那时候,一盘炒鳝糊只要八毛钱。
不仅如此,迎宾楼还在无锡餐饮史上写下了多个“第一”:
第一家可举办摩登文明婚礼的饭店
在迎宾楼举办的无锡第一场西式婚礼
当年,迎宾楼楼下有宽敞的宴会厅,楼上楼下都有被称为”雅座“的多间包厢,加上有转盘楼梯,无锡很多名流豪门举办新式摩登文明结婚典礼,都选在迎宾楼。而且,当年结婚已经有小车,迎宾楼门口的寺巷口马路有12公尺宽,可以从火车站一直开车到店门口,这让迎宾楼成为无锡第一家承办西洋婚礼的饭店。
第一家冠以“京都”牌子的饭店
迎宾楼菜品丰富
“京都”为当时全国餐饮行业内的金字招牌,但凡敢挂此招牌者,必是有底气能办“满汉全席”的,全国各地菜系亦无所不会烹饪。客人点单,即便是菜单上没有,饭店厨师不但要做得出来而且要做得到位,绝不能以“没有”两字搪塞。
当时无锡挂“京都”招牌的共有三家饭店,迎宾楼是头一家,其他两家分别1942年开在迎宾楼对面的“迎元春”和1947年在工运路开业的“中国饭店”。
第一个提出招聘女服务员但未实现
资料照片
1948年下半年,时任迎宾楼经理的鲍士游为了改善服务质量,计划招聘几位女服务员,改变沿袭千百年来饭馆堂口中全部是男性堂倌的陈规,但这一计划立即遭到膳业公司同行们的强烈反对。
当年膳业公司中同行思想非常陈旧保守,他们认为女服务员的性质和当时上海茶室中的女招待一样,部分都暗中从事色情服务的。由于同业口中一致反对,迎宾楼招聘女服务员的计划没有实现。
“
2004年,迎宾楼随着崇安寺改造被拆除,2009年崇安寺改造动工建设,迎宾楼被规划在内,由无锡崇安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筹建,2012年3月迎宾楼第三度开门迎客。
今天,在崇安寺二期,记者看到迎宾楼大门紧锁,透过玻璃窗看到里面物件已基本搬空。
崇安城投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老字号的招牌不会丢,此次正好是借着新生路改造的时机进行整修, 希望经过调整,能把迎宾楼这块品牌做好。整修后的迎宾楼运营团队会有所调整,将适应大众化的需求。
【话梅说】
为什么“老字号们”都在消失?
随着城市改造的加快,由于拆迁问题,一些老字号店迁出了繁华地段,失去了具有代表性的位置,没了“地利”。
失去地利,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管理、服务水平下降,食品价格上升、接待能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老字号的发展,为了谋求出路,不少老字号餐饮店纷纷走高端路线,靠游客做“一锤子”买卖。
而就在此时,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则纷纷抢滩繁华路段,填补大众餐饮这个空档。也有部分老字号餐饮做出了新尝试,比如大店拆小店,进入一些城市综合体开铺面,但是都难变其没落的步伐,经济效益越来越差。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老字号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某些历史、文化与民俗基因,并不单单只是一个企业的兴衰,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小话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市民都留有对无锡老字号餐饮的美好回忆。政府重视了、扶持了,或许才能保住市民群众的这份留恋。
部分来源:服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