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作者:每天讀詩詞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七哀詩

曹植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借問歎者誰,雲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栖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他是建安時最負盛名的詩人,素有“七步八鬥之才”的美稱,他的生活和創作可以分為分為兩個時期。他“生乎亂,長乎軍”,幼年跟随其父在征戰中度過,樹立了“戮力上國,流慧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壯志,最後卻抑郁而終,時年41歲。

他就是“建安才子”曹植。

《七哀》是流行于漢末以來的一首樂府詩題,在曹植之前王粲、阮瑀都曾有以此為題的詩。“七哀”的涵義,《文選》六臣注呂向注最早說:“七哀,謂痛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聞目見而哀、口歎而哀、鼻酸而哀也。”後來還有人以人之七情作解釋“今哀戚太甚,喜、怒、樂、愛、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謂之七哀。”但不管“七哀”作何解釋,它表達的是哀情,則毫無疑問。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曾經的貴公子在人生的後半段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動辄遷徙貶爵,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寫出了這首《七哀》,來表達自己心中那無法言語的哀情。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你看那月光,好像一個苦苦求索而不得的人,正在那裡徜徉徘徊。這兩句詩,在明麗宏闊的境界裡,卻透露出些許悲涼愁苦的氣息。

樓上不知是何許人也,那一聲悠長的悲歎聲在夜空中回旋,然而悲猶為盡,尚有餘哀沉積于胸。“借問歎者誰?雲是宕子妻”原來是位丈夫久居在外的“宕子妻”。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丈夫離家出走十年有餘,她的青春年華卻在孤獨寂寞中慢慢逝去。丈夫好比“清路塵”她好似“濁水泥”,然而這一“清”一“濁”一“浮”一“沉”,處勢全然相悖,何時才能兩相會合?她渴望化成一縷西南風,遠去投向丈夫的懷抱。但如果丈夫不能敞開胸懷接納,那她又将依附誰呢?

通讀全篇,感覺這是一首單純的閨怨詩,表達思婦的悲傷寂寞和孤獨惆怅。其實不然,這是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來表達自我的不幸和憂傷。

在現實裡和詩人的關系起初親密,後來地位相差懸殊,彼此無法會合的,正是魏文帝曹丕。他們二人本是同胞兄弟,後變成君臣關系。詩中的“宕子”正是君王曹丕,“賤妾”正是詩人自己。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塵”和“泥”本為一物,但因其地位不同,處境便可大相徑庭。“塵”在“清路”之上,便可上浮,飛黃騰達;“泥”于“濁水”之中,定要下沉,愈沉愈深,又怎能兩相會合?而“浮”和“沉”又往往是政治上得勢和失勢的代稱,是以“塵”和“泥”也就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涵義。劉履在《詩選補注》中也曾指出:“《七哀》詩比也。子建與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異勢,不相親與,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慮之也。”

看到這,不免有些心酸,曾經高唱着:“願得展功勤,輸力于明君”的以“壯士”自稱的貴公子,如今卻寫着“君若清路塵,妾如濁水泥”這樣的詩句來。各中的悲傷又有誰能體會呢?

曹植:人生過半屢遭排擠,兄長侄子都不信任他,無奈中寫下這首詩好書推薦

曹植作為建安才子,有着令後人望其項背的才華,奈何命運不公,時不待我,他為君所忌,懷才不遇。但就是在這樣令人悲憤的境遇下,他也不曾忘記早年“戮力上國,流慧下民”的宏願,不僅上表求用,而且屢次将此志發唱于詩歌之中,這樣的氣魄當真是令人佩服。

圖檔 | 來自花瓣網

這是一部颠覆臉譜化曆史的趣味曆史書籍,作者通過诙諧易懂的通俗方式,将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與你娓娓道來,在這本書中曆史不再晦澀難懂,一個個曆史人物鮮活呈現到我們面前。

比如對中國曆代版圖、皇帝這個職業、曆朝曆代著名人物、曆代官職(如太尉、同平章事、司馬、參知政事等...)等都用現代的語言诙諧幽默的形式呈現到我們面前。從此讀懂中國曆史不再難。

點選下面連結就可以購買全套書籍哦~

【聯嘉】全3冊 中國曆史 這個曆史很有趣 ¥99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