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沙碧湖詩社130周年專題吟誦 史鵬現場傳授吟誦知識

作者:華聲線上
長沙碧湖詩社130周年專題吟誦 史鵬現場傳授吟誦知識

專題吟誦活動吸引了衆多吟誦藝術愛好者。通訊員 鄭鵬 攝

長沙碧湖詩社130周年專題吟誦 史鵬現場傳授吟誦知識

湖南吟誦名家史鵬老先生現場傳授吟誦知識。

長沙碧湖詩社130周年專題吟誦 史鵬現場傳授吟誦知識

來自中南大學的大學生着漢服演繹詩詞吟誦。

華聲線上11月12日訊(記者 龍騰)“危樓百尺臨江清,多少遊人去不回。今日扁舟誰更上,洞庭波送一僧來……”今日,碧浪吟聲·碧湖詩社130周年專題吟誦活動在長沙市古開福寺舉行,湖南吟誦名家史鵬老先生親臨現場,為吟誦藝術愛好者們用方言吟誦詩詞,傳授吟誦知識。

本次活動是由碧湖詩社與湖南吟誦學會聯手主辦,并得到了雲霖書社等機關的支援。據了解,吟誦是古人教學詩文的方法,是含有音樂美的傳統藝術,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論語》中就有孔子及其弟子“誦詩三百”的記載。

“吟誦就是藉原作品在音樂上的特性,利用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結合和互動,加以實踐。”史鵬老先生現場為吟誦藝術愛好者傳授吟誦知識,“學好吟誦,除了講究‘平長仄短,抑揚頓挫’之外,還要做到字正腔圓,不慌不忙,并适當使用肢體語言,如面部表情、手勢等。”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初,随着社會的急劇變革,代代相傳的吟誦受到了很大沖擊,吟誦藝術逐漸衰落。“挖掘、搶救、保護吟誦藝術迫在眉睫。”史鵬老先生表示,“推廣國語和使用方言吟誦其實并不沖突,反而能更好地傳承和推廣傳統文化。”

“我們的傳統文化憑什麼傳下來?一個是文字,一個是聲音,就是吟誦。”多年來,史鵬老先生一直堅持使用方言吟誦。在他看來,“用國語吟誦詩詞,就把詩詞原來的音樂美感完全破壞了”。現場,他用長沙方言吟誦《遊嶽陽樓》等詩詞,引得吟誦藝術愛好者們紛紛拿出手機錄音錄像。

“詩歌是用來吟誦的,尤其是方言吟誦,讓詩歌有了本身的溫度和背後的故事。”湖南老兵之家志願者惠大鵬特意利用周末時間帶着10歲的兒子過來體驗方言吟誦,“沒有想到他還蠻感興趣,還主動要求和史老合影。”

當天,碧湖詩社首屆詩賽獲獎作品也在一并揭曉。據了解,碧湖詩社因開福寺十六景之一的碧浪湖而得名,成立于1886年,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的“儒釋”合一的詩社。由高僧寄禅、笠雲及著名詩人王闿運、郭嵩焘、王先謙等人共同于開福寺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