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劉立新 王天潤
“論壇上有群衆反映城郊鄉一養豬場直接向黃鴨河排放污水,黃鴨河可是縣城人民的水缸,得盡快去核實一下。”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天剛蒙蒙亮,河南省南召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副主任史鵬就叫上同僚一起出發了。
不論是工作日還是法定節假日,史鵬都有個雷打不動的固定動作:到縣政府網站縣長留言箱和南召論壇上“溜達”一圈。說起在網上東逛西逛,他與很多人有着不同的目的——隻想從海量資訊中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
守護自己的家園
大寶天曼景區位于南召縣喬端鎮,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之一,被譽為“天然物種基因庫”“中州綠色明珠”。2020年5月,南召縣檢察院接到群衆舉報,反映有人在該區域非法采挖高嶺土,把好端端的山挖得“千瘡百孔”。
“舊賬還沒還完,怎麼能再欠新賬!”史鵬這樣說,是因為該區域及周邊範圍内各類礦産資源豐富,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較早,曆史遺留的生态欠賬較多。他立即向院上司彙報,然後帶上同僚去現場調查核實。
經查,2015年至2019年,周某未經許可,以種植林木花卉為名承包了南召縣喬端鎮某村村民的自留山,實則非法采挖高嶺土礦産資源,出售牟利。當地自然資源部門自2015年起連續3年向其下達《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和《行政處罰決定書》,周某在繳納罰款後仍然斷斷續續開采,造成山體大面積裸露,地表植被毀損,水土流失嚴重。
“周某擅自改變土地性質,非法采礦屢禁屢犯,原因有二:一是自然資源部門未全面履行礦産資源監管職責,二是未依法履行土地複墾的監管職責。”史鵬一語道出問題的症結。2020年7月14日,針對監管履職盡責不到位問題,南召縣檢察院向縣自然資源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非法采礦行為,對周某的非法采礦行為依法處理,并依照相關規定督促當事人對被毀損土地進行複墾,恢複當地生态環境。
收到檢察建議後,南召縣自然資源局組織專班進行核查,現場扣押了周某的全部機器裝置以及未銷售的高嶺土近5000立方米,作出沒收非法所得10.9萬元、罰款3.3萬元的處理決定。
案件辦到這裡,史鵬沒有就此放手,而是繼續對縣自然資源局履職情況以及周某複墾情況進行跟進監督。2020年9月,按史鵬的建議,縣自然資源局委托設計機關制作了環境恢複方案,成立了由史鵬任組長的監督小組。目前,涉案山體環境恢複治理工程正在按計劃進行中。
近年來,史鵬通過辦理生态環境、資源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近千萬元,督促恢複和修複被毀林地500餘畝,督促治理被污染水面面積10餘畝。“這些事都是出力不讨好的,你為啥要幹呢?”面對這樣的疑問,史鵬的回答簡潔明了:“我們這‘三山六水一分田’,保住綠水青山就是守護自己的家園。”
一盯到底是習慣
南召是典型的深山縣,也是全國19個柞蠶基地縣之一,一直流傳着“種地吃飯,養蠶花錢”的農諺。南召縣柞蠶都放養在山坡、丘陵的柞樹上,蠶兒吃柞葉、喝露水,易受病蟲害影響。
2020年7月,史鵬在山區辦案時,發現該縣闆山坪、留山、白土崗等鄉鎮深山區出現了“夏林冬景”的現象。經詢問,是深山區的栎樹林出現大面積病蟲害。為摸清情況,史鵬和同僚一起下鄉,發現有關部門對此“早就知道”,隻是考慮到現在養蠶的農戶不多,就沒有特别重視。
“群衆利益無小事。再說,一個鄉鎮可能沒有多少蠶農,但全縣範圍内蠶農數量就不是小數目了。”史鵬把想法彙報給該院檢察長韓超,得到大力支援。他和同僚一起去山區調查,摸清蠶農底數,又聯系林業、蠶業部門咨詢專家,最終确認雖然近年來蠶農人數有所減少,但全縣從事蠶業生産的農戶仍在500戶左右,養蠶效益仍然可觀,依然是山區農戶的一項主要收入來源。
2020年8月12日,南召縣檢察院向縣林業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林業保護職責,制定科學防治方案,全面準确排查轄區蟲害區域,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檢察建議發出後,史鵬還堅持連續一周對林業部門的飛防滅蟲作業進行跟蹤監督,直到重點區域作業結束。由于防治及時,該縣2020年秋季蠶業生産喜獲豐收。
“不嫌麻煩,一盯到底,是史鵬的辦案習慣。”韓超說。
2020年9月,在辦理縣住建局怠于履行城鎮污水管網建設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察建議發出後,史鵬得知因住建局事前與水利局溝通不暢,檢察建議在落實中遇到困難,便積極與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溝通,會同兩家機關工程人員,利用兩天時間,對照工程設計方案,對相關管網規劃線路布局進行現場勘察了解。最後,兩家機關密切合作,将地下管網建設施工方案進行互相結合,優化設計,切實保障城市排污系統規劃的科學合理。“該案的辦理既維護了群衆利益,保護了生态環境,又倒逼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準的提高。”全國人大代表趙昭對該案給予高度評價。
能說會練“真把式”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會練會說真把式。從南召縣檢察院到整個南陽市檢察系統,史鵬都是出了名的“真把式”。
今年40歲的史鵬,是南召縣檢察院最年輕的檢察委員會委員,不但業務能力強,善于辦案,而且檢察理論功底深厚。他曾多次榮立個人三等功,2020年榮立個人二等功,被南陽市檢察院授予“辦案能手”“全市民事行政檢察業務能手”等稱号。
2018年8月,河南省檢察院組織開展全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守護中原”集中巡講活動,史鵬受邀參加首批巡講。巡講中,他結合自身從事民行工作十一年積累的豐富經驗,總結了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遇到的問題,介紹了南召縣檢察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主要做法,并結合具體案例講述了這項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狀,受到聽衆一緻好評。
工作中,史鵬還喜歡搞創新。他主導設計運作的“民生檢察App”是南陽市檢察系統首個服務于行政檢察、公益訴訟、程式監督的綜合性智能手機軟體,破解了公益訴訟“線索收集難”“證據固定難”兩大瓶頸,是基層院創新工作的典範。作為檢察院課題組主要成員,他連續兩年承擔最高檢科研課題,確定兩個課題順利結項。2021年,他申請承擔的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和國家檢察官學院《檢察公益訴訟證據問題研究》兩個課題已進入立項審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