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作者:一斛濁酒盡餘歡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論語《論語•公冶長篇》孔子說:“伯夷、叔齊兩個人不記往日仇怨,是以,别人對他們的怨恨也很少。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論語•微子篇》孔子說:“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沒自己的身份,就是伯夷和叔齊吧!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伯夷與叔齊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位王子。伯夷(生卒年不詳),子姓,墨胎氏,名允,商末孤竹國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國第八任君主亞微的長子,弟亞憑、叔齊。是殷商時期契的後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齊為繼承人,至父死,叔齊讓位于伯夷。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伯夷叔齊

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長子名允字公信,即後來谥号為伯夷。幼子名智字公達,即後來谥号為叔齊。孤竹君生前有意立叔齊為嗣子,繼承他的事業。後來孤竹國君薨,按當時社會常禮,長子應該即位。但清廉自守的伯夷卻說:“應該尊重父親生前的遺願讓位與叔齊。”于是他放棄自己繼承王位的權利,逃到孤竹國外。大家又推舉叔齊作國君。叔齊說:“我若繼承王位,既破壞了禮制,又于兄弟不恭。”也逃到孤竹國外途中。國人立中子繼承了王位。

伯夷以父命為尊,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尊天倫,不願打亂社會規則,也未繼位。哥倆先後出國前往周國考察。

伯夷叔齊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齊不畏強暴,叩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弑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義人也,扶而去之。”後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

兩人聽說周文王善養老人,于是雙雙前去投奔。不久文王去世,武王繼位。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姜子牙

兩人走到孟津,正趕武王伐纣。兄弟二人不畏強暴,上前拉住武王馬缰說:“你父親死了不在家守孝,還大動幹戈,這能稱得上孝道嗎?你作為商朝的臣民,前去弑殺自己的君主,這能算得上仁義嗎?”周武王身邊的随從人員要殺掉他們。太公呂尚(姜子牙)說:“這是有節義的人啊。”于是攙扶着他們離去。 武王伐商功成,伯夷叔齊隐居求志,不與武周為伍,謝絕周武王的封賞和高官厚祿。至此,夷齊兄弟”采薇而食“,直至餓死首陽山。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伯夷叔齊的故事千古流傳。夷齊愛國守志、清正廉明、仁義禮讓、孝感天地的高尚品行,是中華民族和人類社會的寶貴财富;是中華兒女追求真理、勇擔大任、慷慨赴義的精神源泉;是遵守規則、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楷模;是國際友好、世界大同、人類生生不息的永遠豐碑和精神家園。

孔子贊頌的伯夷和叔齊,被姜子牙相救後為何餓死首陽山?孔子對評價伯夷叔齊相當高伯夷叔齊是誰?兄弟讓國,流浪他鄉4.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夷齊“兄弟讓國,扣馬谏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仁哲大義,是曆代中華仁人志士、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守志、清正廉明的典範。

喜歡的朋友點點關注!謝謝大家的點贊和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