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日記: 十七世紀男士秃頂指南

<b>本文來自豆瓣網友: 豆瓣·書</b>

<b>關注微信公衆号“每日豆瓣”,回複“今晚我有空”,看看大家晚上都在看什麼。</b>

現今男士不會知道,在十七世紀的歐洲,秃頂和假發都是一件尊貴的事情。

眼前這位男士名叫芒薩爾,畫家不是随随便便把凡爾賽宮畫在他後面的,就是他一手打造了凡爾賽宮最著名的鏡廊,在十七世紀,他可是法國首席建築家,路易十四身邊的紅人。

豆瓣日記: 十七世紀男士秃頂指南

《芒薩爾肖像》 亞森特·裡戈 1685年

這幅畫和這位紅人一起,名垂青史,挂在盧浮宮供人瞻仰。但總有人看畫看出了問題,比如說,這位的發量為什麼這麼多,這麼黑,又這麼蓬松,就像是假的?

當然就是假的啊。

假發這件事,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宮廷,不是你想戴就能戴的,必須得是身份的象征。因為最初把假發這件事引入宮廷的,先是路易十三,然後是路易十四,屬于帝王審美。那麼帝王為什麼要戴假發呢?有種說法是,路易十四他年紀輕輕就就秃了。于是他雇了40個私人工匠,專門為自己制作假發。

豆瓣日記: 十七世紀男士秃頂指南

擺着相同pose的路易十三與路易十四父子

戴假發這件事,其實是從路易十三開始的,但由于他沒有把假發戴出雍容華貴之感,真正引導了假發潮流的還是路易十四。因為路易十四的模特效果出衆,法國宮廷其他成員競相效法。

理由當然有很多啦,有的是為了跟帝王審美看齊,有的是為了谄媚特權階級,有的是覺得打理真正的頭發麻煩(畢竟假發可以完全交給傭人打理),還有的是為了遮蓋梅毒瘡……。但總之,一時間,法國宮廷貴族,人人頂一座毛茸茸亂蓬蓬的假發山,否則就像出門不背名牌包一樣,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既然是貴族風尚,戴假發自然也有講究,隻有有錢的貴族才能用真人的頭發制作假發,沒錢的貴族要趕時髦,隻能買廉價的用羊毛或者馬毛制成的假發。

而且有了這樣一頂假發山在頭上,其他地方就得光溜。是以戴假發的時候,不僅得不留胡子,把臉刮的十分幹淨,而且還要往臉上抹腮紅。

是以十七世紀法國宮廷貴族一聚衆出場,滿屋子都是一堆毛茸茸臉上紅撲撲的盛世氣象。

豆瓣日記: 十七世紀男士秃頂指南

互相緻意的兩位國王

如果一位秃頂男士生活在十七世紀,他完全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而且能趕上時髦。因為這些戴假發的貴族們為了戴假發友善舒服,即使不秃,也是剃了光頭。但是光頭夜裡會冷啊,于是他們又發明了“夜帽”。

那麼開頭提到的,看畫時候關注假發,并且還順帶研究了十七世紀宮廷流行風尚的“有人”是誰?她就是日本現在最流行的藝術作者中野京子,一個專門能在名畫中看出樂趣的怪咖。事實上,她不僅看畫時候看出了假發,還關注了名畫裡那些花花公子的胡子,兩英尺長的男士高跟鞋,還有各種奇怪好玩的審美趣味。

以上所有關于假發的資訊,都出自于中野京子看了30多幅油畫後,寫的一本新書《畫框裡的男人裝》。它不可能和任何一本你見過的藝術欣賞指南一樣。

豆瓣日記: 十七世紀男士秃頂指南

畢竟美術館的油畫裡,也是幾百年前的活色生香,光隻是走馬觀花頂禮膜拜,不是可惜了這麼多的好玩的八卦?

<b>關注微信公衆号“每日豆瓣”,回複“每周薦書”,獲得每周推薦好書。</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