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潮汕,每逢時年八節,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都會做粿來作為拜神的貢品,除了考慮其實用價值之外,還充分利用粿品作特殊載體,寄托人們的良好祝願和吉祥寓意。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棉湖美食就是寄托着發達、發展之意的發粿。
發粿,也成為酵粿,是發酵類的米制糕粿,一般是在重大的節日或者祭神拜祖時才會制作,寓意“發财”,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希望。家住在棉湖翁厝街的蔡阿姨一家便是專門做發粿的,每天,蔡阿姨都要先把做發粿的大米浸泡兩個小時,然後磨成米漿,加入适量的糖和發酵粉進行攪拌,接着倒入用竹篾與制蒸籠的薄木闆編成的類似平底盆鋪有腐膜的器皿中,放進鍋中蒸熟。
蔡阿姨會在蒸熟的發粿上,貼上用紅紙剪成的圓(拜老爺用的)或是雙喜(喜事用的),這時候發粿表面由于發酵粉發酵膨脹開裂,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話,潮汕人也稱之為“笑粿”,象征“喜笑顔開”的好意頭,發得越大,裂痕越深,則象征發大财、行好運。
歲序不言,流年輾轉,發粿,這種寄寓着美好祝願的美食,依然是棉湖地區特有的濃濃節味。
内容來源:今日棉湖
圖文編輯:潮汕人家
法律顧問: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
聲明:
我們尊重所有原創作品。向原創作者緻敬!文字美圖視訊音樂等素材,版權屬于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系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