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坐落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的大禮堂,從1931年6月9日舉辦落成典禮到現在,已經九十歲了。讓我們一起走進大禮堂的前世今生吧——

1928年5月,國立中央大學(東南大學前身是國民政府的國立中央大學,當時号稱亞洲第一,碾壓東京、清北等所有亞洲大學)校長張乃燕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規劃建設,大禮堂是其規劃中最重要的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1931年4月底,大禮堂大略改造竣工,1931年5月5日,國民政府第一次國民會議在中央大學的大禮堂召開,大禮堂一時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至6月9日中央大學成立紀念日之際,外部建築方基本落成,學校舉行了大禮堂落成典禮。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在1936年國民大會堂建立之前,中央大學大禮堂是當時南京“唯一之偉大公共建築”,氣勢宏偉,故屢屢被政界及社會各界借用。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大禮堂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基地。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東北制造“九·一八”事變,短短數月間,東北三省相繼淪陷。中央大學大禮堂也成為了抗日救亡的中心,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多次在此舉行,救亡的呼聲響徹禮堂内外。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争。8月以來,敵機四度光顧中央大學,大禮堂、科學館、圖書館、化學實驗室均遭不同程度破壞,校長羅家倫十分痛心,指着彈坑堅定地說:“寇能覆之,我必能興之。”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1937年10月,淞滬戰事吃緊,大批的傷員從前線被源源不斷地轉送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後,空置下來的校園被中國紅十字會用作援護傷員的傷兵醫院。大禮堂、圖書館等被改作病房與手術室。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1946年夏,中央大學重返南京複校開課。大禮堂也重新恢複了其禮堂應有的功能。1947年1月,中央大學聯合南京高校發起了反抗美軍暴行的遊行示威。為平息革命風潮,國民黨當局對中央大學嚴密封鎖,密切監視師生動向。

1952年,經院系調整,南京工學院在原中央大學四牌樓校址建立起來。為滿足教學所需。1965年,由楊廷寶教授主持設計了大禮堂兩翼加建工程,兩側各建三層教室,使得大禮堂更加美觀雄偉,卓爾不群。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冬去春來,寒來暑往。日月如梭,人聚人散。一個甲子過去了,時光在大禮堂的外表刻下印記,陳年的裝置也年久失效,亟待修葺。得知這一消息,1994年4月,東大校友餘紀忠先生向母校捐資107萬美元用以修葺大禮堂。大禮堂雄偉莊嚴、卓爾不凡,自誕生後就成為了學校的标志性建築,是學校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校标是大學精神的一種符号象征,大禮堂也成為學校區分于其他高校的重要符号。1933年中大藝術系教授陳之佛親自設計了國立中央大學校标,大禮堂位處正中展現“中央”之意,寓意全國最高學府。1997年,陳之佛先生的弟子張道一教授受學校委托為東南大學設計校标,繼續沿用了大禮堂的象征符号,并添加了愛奧尼柱式及山花構圖的細節。承自中央大學時期的等腰三角形,下面一角沖破内圓,含“遵守規則又敢于創新”之深意。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大禮堂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建國大業》中出現的大禮堂内部場景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大禮堂90歲啦!緻敬這座地标建築

《劉伯承市長》拍攝現場

九十載相伴而行,大禮堂陪伴過無數東大人的青春。

在未來的日子裡,它将見證更多東大學子的成長,成為一代代東大人的獨家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