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的中學生活

作者:周智義

不知不覺我的人生之路走過了一個花甲,仿佛在夢中一般,一覺醒來便是老矣。然而,往事曆曆在目,随思緒信手拈來一片片花繁,從另一個角度回憶我們中學時代那富有活力的火熱生活。

我的中學生活

誰還能記起邁 入隆盛莊中學大門時的那一刻嗎? 還會忘卻那富有傳奇的殿堂嗎?學校大門坐東向西,大門]兩側高大的白楊,郁郁蔥蔥。迎面映入眼簾的就是現存世的唯一建築一大禮堂。 在白楊左右兩側就是我們得以接受知識的教室,再往裡走左側為教師辦公室和圖書閱覽室,右側為全校開展各種活動的球場和運動場。操場東面是住校生的宿舍。在這座久負盛名的學府裡,我們度過了六年的中學生活。在這裡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做人做事的本領。

我的中學生活

國中時我們的班級是59班,第一-任班主任是楊旺老師,數學段生财,國文洪鏡坤,王磐,曆史盧緒周,地理杜茂榮,化學張志忠,實體張國富,政治孫漢臣,音樂張乃燕,體育許幹林。事隔五十多年這些授業恩師的音容笑貌,常紫繞眼前,他們的授業風範和講課風貌,肢體語言,闆書特色,一絲不苟的教學精神。伴随着我學習和工作的一生。

曾記得,初入學校,一切都充滿 了好奇,進而換發了求職的欲望。然而在學習之餘發生事與願違的事情,至刻骨銘心萦繞于胸難以忘懷。在那個年代文化知識與政治運動緊密相連,“保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白天學文化,晚上挑燈挖道地。

我的中學生活

我們班教室緊按着一校南城最東邊。 在教室裡講台右角開口,挖下三米多向西和東南方向,以學習小組為機關,分别輪流,每天三個組,一個組下面挖,另兩組休息并做後勤保障。兩小時一輪換。男生挖女生吊土,班幹部負責協調。每天從總務科郭耀先老師處領取工具和照明用的煤油燈、蠟燭、火柴等。

每個組為表現積極.幹就逾時,每次換班從洞中出來,每個人都是讓煤油煙熏的臉上黑的,兩個鼻孔下猶如兩條黑色大毛毛蟲,喉嚨裡咳出來濃濃的煤油味稠稠的黑痰,實在難受至極。盡管這樣為了表現積極,沒有退縮偷懶的,都在拼命搶着幹。

最讓我們高興的是和其他班的道地打通時,聽着對面“咚咚咚”的響聲,恨不得一口氣挖通。換了班的同學為分享快樂都不願回家,在教室裡把課桌拼到一塊兒。男女生也不那麼封建啦,平時連話都不敢說,在此情此景同在一個屋檐下, 同在一盤“炕”分片躺下鼾聲大作,純情滿滿進人夢鄉。回憶起這段往事回味猶新,恍如昨日。

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廢寝忘食奮戰兩個多月,隆盛莊中學的道地縱橫交錯,從南邊的菜地到西北的教室和隆盛莊一校,以及機械貫通。并進行了戰備演習,完成了”備故備荒為人民”的戰略任務,不久我們又開始正常的文化課學習。

當時,我們學校師資隊伍人才輩出,各科優秀教師有王磬,洪鏡坤、陶景文、丁萬金、郝步旭、郝富亮、任瑞元、杜茂榮、張國富、張志忠、盧緒周、段生财、史國華、陳俊、康生苑、宋繼河、孫漢臣、白化珊、範英、許幹林、張乃燕等。教師隊伍陣容強大,學識淵博。憑着我微弱的記憶,想到了這些優秀的老師們。我們能有這樣一批優秀老師的教誨,從内心裡感到驕傲和自豪,至今仍然能夠懷念和他(她)們在一起的時光, 常常夜不成眠。

這也能說明:在隆盛莊百年厚重曆史長河中和濃厚的優秀文化積澱中,造就出了無數風流人物。隆盛莊中學用她那博大胸懷孕育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穩定以後,我又陰差陽錯進人了學校文藝隊。

組成文藝隊初始,我們是排練歌舞等小節目。随後學校決定排演歌劇《劉胡蘭》,崔校長親自挂帥協調,張志忠老師任導演,蒼甫成老師帶領龐潤明、陳潤召等制作布景,張乃燕老師負責音樂舞蹈,史國華老師負責樂隊,張國富老師負責燈光效果,許幹林、李德義、康生苑等老師分别扮演正、反面人物的演出。全校師生員工基本上是能出力的出力,可謂師生總動員,廢寝忘食夜以繼日,利用節假日、課外活動等時間,約一個月時間,舞美、布景、道具、服裝、燈光、效果等籌備齊全,排演也進人合一成階段并舉演出成功。

我的中學生活

參加排演的師生們,每天除完成好各自教與學的任務,老師們率先垂範身先士卒,-絲不苟地逐字逐句背台詞,推敲每個動作,演員占位和學唱劇中的歌曲。尤其是扮演反派角色的許幹林、李德文義老師,扮相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分别把正派人物襯托得無比高大。老師們不僅文化課教學優秀,而且多才多藝,崔校長化妝技術,史國華老師闆胡,打擊樂,郝富亮老師的武打動作設計,真是人才濟濟。

在舉國學唱樣闆戲的年月,我們又進入排演現現代平劇《紅燈記》活動中,這是部很經典的戲, 當時全公社紅小兵宣傳隊有《沙家浜》,大宣傳隊有移植劇《智取威虎山》.我們排演的《紅燈記》。前有中央平劇院的電影,而我們隻能手拿劇本,聽唱片。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字句也不能錯, 錯了就會犯“政治錯誤”。完全由學生排演,國語道白就是大關鍵, 崔校長拉着京胡京腔京的一闆一眼地教唱腔和道白。同學們分别反複聽唱片,學唱每段唱腔道白。經過反複聽,幾乎劇組演員大部分都背會了整本劇本,為排練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排練的過程中急需要組建打擊樂隊,随之我從班内找到了張漢文、張玉生、王建國、王存林、賀勇等組成了打擊樂隊。史國華老師又為我們編了樂譜,并且親自傳幫帶,手把手地傳教打鼓闆技巧。經過反複磨合練習,文武場分練直至合練。一舉成功地将場劇排練熟悉,在學校、公社禮堂,後又赴豐鎮縣城演出成功,并且受到縣上司的接見和表揚。

我的中學生活

我們隆盛莊中學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體育活動也是久負盛名。那就是以範英、許幹林老師為主的體育隊更是出類拔萃,體育名将蜚聲在外。春夏秋的籃球場上學生們一個個生龍活虎傳球運球奔跑風生水起,冬季滑冰場上人流飛速傳動如流星。

冬季來臨,我們在許老師的帶領下,于學校東南角的一片菜地裡。首先平整土地,把植物殘渣清除幹淨,鏟平然後大水漫灘,待凍實後再一層一層潑水澆地。一開始我們是用水桶、臉盆次次灑水,直到看不見土地形成冰面,反複凍反複澆,一直到能在冰面上活動。那時候,我們隻要有時間都去澆冰場,每次幹完活手都得紅紅的,衣服鞋子都是濕濕的,就是這樣我們還是樂此不疲,每天堅持不懈。後來改進了澆冰的辦法,許老師不知從哪裡搞到一輛小推車,把一個大油桶改成水罐,一頭焊接了細鐵管,再接上一節小車裡胎,綁上木棍,水從小車裡流出,一人拉車一人來回擺動出水管,邊走邊澆省了很多力氣。我們每天早晚兩次,拉着改裝的水罐車,忍受着寒冷,一圈一圈地澆着冰面。在我們親自參與澆灌的冰場上,師生們速滑、打冰球、花樣滑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師生們的滑行動作娴熟,在冰面飛速,時而快速時而急停,尤其是彎道上動作優美。特别是冰球運動更是艱辛起步,我們把壞了的速滑刀取下來安裝上冰球刀,自己制作冰球杆,堅持不懈地練習,帶球過人、急行停、左右畫弧、盯人、進攻防守等各種戰術動作。

我的中學生活

1974年元旦前,已調到豐鎮工作的許老師突然來到隆盛莊中學。他是為組建豐鎮縣參加全盟冰上運動會召集隊員的。當時招速滑的有李培先、崔明、安桂梅、劉雅芬,我和李忠是打冰球。我們到豐鎮參加集訓。說是集訓也就在一起開了個會,晚上入住縣招待所,翌日即乘火車赴集甯盟體委報到參加比賽。到了集甯盟體委招待所找到了豐鎮隊住處,哇!竟然和豐鎮縣體育界的翹楚們組成代表隊,有索忠、王進明、趙九洲、趙耀忠等豐鎮縣體育界名人,而李忠和我不到20歲,還是學生,這些大人們一直是我們最尊敬的師長。許老師是我們的領隊和教練也是隊員,能夠和這些德高望重的老師們一塊打冰球, 真是榮幸之至。

在那個年代,我們隆盛莊中學的學生文化成績是在全縣乃至全盟也是名列前茅的。是以,在我國招生制度改革後的三年中,數千名考入了大中專院校,有的還出國深造。他們分别跨進全國知名學府,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有的走上各級政府的上司崗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祖國的改革開放貢獻了應有的聰明才智。

如今我們兩鬓染霜,伫立在昔日的校園,過去的場景一幕幕走過,不斷地流連那輝煌的歲月。懷念那些給我們傳經布道的恩師們,衷心告慰那些已駕鶴西去先師們千古流芳,祝各位健在的恩師們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