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名臣潘祖蔭

作者:文藏

說到晚清一代名臣潘祖蔭,他在清鹹豐二年(1852年)以一甲第三的身份步入仕途, 少年進士,榮耀門楣。之後,他久在南書房,一生在仕途上還算順利,畢竟職于樞宇、見多聞廣,又出生于官宦世家,比起出身微寒的學子,更懂得為官之道。

晚清名臣潘祖蔭

後山居士文集(局部)

他的祖父潘世恩是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狀元。潘氏一門讀書傳家,為當時南方文人家族的代表,在科舉上成績斐然,李鴻章曾題贊曰:“祖孫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足見其人才之璀璨,天下幾無第二家。

晚清名臣潘祖蔭

梅花喜神譜(局部)

潘祖蔭出以翰林,身浮于清流之間,是以做事穩重務實,不輕易介入黨争。他在南書房行走之時曾出面解救左宗棠,一方面是出于清流的本分;另一方面,這麼做也是在當時環境下的合理力争,并沒有大的風險,還能得順水人情,由此足見他遊刃之能。

晚清名臣潘祖蔭

潘祖蔭為官的勤勤懇懇,尤其在工部的任上。他一心做好實事,不卷入朝廷的紛争之中,以至于在好友翁同龢等人紛紛被罷免的時候,慈禧還不忘賜予潘祖蔭書畫,以為籠絡。潘祖蔭最後在繁忙的赈災過程中病逝。作為官員,他上不負聖恩,下體恤百姓,這也是為什麼在他死後,李鴻章等人上折請為建祠,春秋各祭的原因。

晚清名臣潘祖蔭

在官場,潘祖蔭是清流也是循吏,但他本質上還是讀書人。他在與京中諸名士作消夏聯吟中,首唱六律:一為拓銘,二為讀碑,三為品泉,四為論印,五為還硯,六為檢書。這也很能反映其志趣所在。潘祖蔭還請胡澍、趙之謙等為之四處訪購宋元圖書,于他而言,訪書、刻書是一生中孜孜不倦的另一方事業。

晚清名臣潘祖蔭
文章來源:《中國收藏》2017-01期《奧妙與金石有關》作者:謝權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