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朗的面龐,沉着的微笑,一口流利的國語,言談舉止間展露出一份自信和堅定,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在偏僻邊遠的獨龍江河谷裡長大的獨龍族青年。
他叫金學鋒,年僅23歲,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獻九當村迪蘭小組村民,現在的身份是浙江省甯波市象山縣一艘漁船上的持證船員。
金學峰向怒江日報記者講述他走出大山打工的故事

懷惴夢想走出大山,幾經輾轉走向大海。金學鋒在自己的追夢路上,譜寫了别樣的人生。
獻九當村是個僅有7個小組、217戶農戶、767人的獨龍族聚居村,也是一個曾長期被窮困陰霾籠罩着的貧困村。
2017年年底,在中央、省、州各級各部門的關懷扶持下,獻九當村通過發展草果、養蜂産業、就業幫扶等舉措徹底甩掉了貧困帽,脫貧出列。
金學鋒一家6口人,種着30多畝草果地,開着小賣部,家裡條件相對較好。路好了,曾在州府六庫讀書并到外省短期務工過的金學鋒決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體驗一下新的人生。”
2019年3月,金學鋒和一個同鄉邀約着到外省打工,他利用自己熟悉網絡的特長,把目标首先標明了企業較為集中的江蘇省蘇州市。到蘇州後,經過應聘,他們進入了一家知名品牌電腦生産企業務工,但進廠1個月左右時間,這名老鄉就因适應不了生活和工作環境而辭職返鄉并約他一起回來。金學鋒卻不為所動。
“出一趟門,就不能空着手回來,總得學點東西。”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空間,他跳槽到了蘇州下轄的昆山市一家電子企業裡,一邊務工一邊尋找新的機會。
2019年下半年,金學鋒來到浙江省甯波市象山縣,根據當地漁業發達的實際,他參加教育訓練獲得了漁業船員證,并成功被一艘漁船招聘錄用。
11月底的一天,年輕的金學鋒第一次乘船出海參加捕魚。眼前,不再是連綿不絕的大山,取而代之的是無邊無際水天一色的大海,讓金學鋒心中激動不已。為了防止暈船,金學鋒還特意買了些藥,但意外的是,他居然不暈船。這讓他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堅定了把工作做下去的決心。
船員的生活不但沒有人們想象中的浪漫,反而充滿了辛苦和勞累。金學鋒所在的這艘漁船主業是到深海裡進行海釣捕魚,他的工作是放線、整理收拾漁具。工作繁忙時,每天隻能抽空睡3、4個小時,吃飯也隻能忙裡偷閑地簡單吃點,但金學鋒秉持了獨龍族吃苦耐勞的特性,努力學習業務,積極主動工作,受到同僚們的一緻好評。
“雲南來的這個小夥子不錯,既肯學,又能吃苦。”同僚們這樣評價金學鋒。一分付出一分回報。船員的生活充滿艱辛勞累,但收入也十分可觀,一般以天計薪,最高時每天可達400元,少時也能有200元左右。從去年11月到2020年1月,金學鋒的月均收入達到8000元左右。
雖然出去打工才隻有8個月左右的時間,換了3個工作崗位,卻讓年輕的金學鋒眼界大開,長了不少見識,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沿海發達地區的人們,在發展理念、解決困難和問題的途徑方面,确實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他深有體會地說。
今年年初,金學鋒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并利用春節後的時間幫助家裡整理好草果地,準備做好家裡的工作後再次傳回象山。
“我想再出去打工1年,開闊眼界學好本領,回來後經營好家裡的草果地,再買一輛皮卡車做生意,争取過上更好的日子”金學鋒微笑着說。(和偉 王玉林 劉彪)
(作者機關:雲南省怒江州怒江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