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朗的面庞,沉着的微笑,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言谈举止间展露出一份自信和坚定,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在偏僻边远的独龙江河谷里长大的独龙族青年。
他叫金学锋,年仅23岁,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献九当村迪兰小组村民,现在的身份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一艘渔船上的持证船员。
金学峰向怒江日报记者讲述他走出大山打工的故事

怀惴梦想走出大山,几经辗转走向大海。金学锋在自己的追梦路上,谱写了别样的人生。
献九当村是个仅有7个小组、217户农户、767人的独龙族聚居村,也是一个曾长期被穷困阴霾笼罩着的贫困村。
2017年年底,在中央、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怀扶持下,献九当村通过发展草果、养蜂产业、就业帮扶等举措彻底甩掉了贫困帽,脱贫出列。
金学锋一家6口人,种着30多亩草果地,开着小卖部,家里条件相对较好。路好了,曾在州府六库读书并到外省短期务工过的金学锋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体验一下新的人生。”
2019年3月,金学锋和一个同乡邀约着到外省打工,他利用自己熟悉网络的特长,把目标首先选定了企业较为集中的江苏省苏州市。到苏州后,经过应聘,他们进入了一家知名品牌电脑生产企业务工,但进厂1个月左右时间,这名老乡就因适应不了生活和工作环境而辞职返乡并约他一起回来。金学锋却不为所动。
“出一趟门,就不能空着手回来,总得学点东西。”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他跳槽到了苏州下辖的昆山市一家电子企业里,一边务工一边寻找新的机会。
2019年下半年,金学锋来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根据当地渔业发达的实际,他参加培训获得了渔业船员证,并成功被一艘渔船招聘录用。
11月底的一天,年轻的金学锋第一次乘船出海参加捕鱼。眼前,不再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水天一色的大海,让金学锋心中激动不已。为了防止晕船,金学锋还特意买了些药,但意外的是,他居然不晕船。这让他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坚定了把工作做下去的决心。
船员的生活不但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浪漫,反而充满了辛苦和劳累。金学锋所在的这艘渔船主业是到深海里进行海钓捕鱼,他的工作是放线、整理收拾渔具。工作繁忙时,每天只能抽空睡3、4个小时,吃饭也只能忙里偷闲地简单吃点,但金学锋秉持了独龙族吃苦耐劳的特性,努力学习业务,积极主动工作,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云南来的这个小伙子不错,既肯学,又能吃苦。”同事们这样评价金学锋。一分付出一分回报。船员的生活充满艰辛劳累,但收入也十分可观,一般以天计薪,最高时每天可达400元,少时也能有200元左右。从去年11月到2020年1月,金学锋的月均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
虽然出去打工才只有8个月左右的时间,换了3个工作岗位,却让年轻的金学锋眼界大开,长了不少见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沿海发达地区的人们,在发展理念、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途径方面,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他深有体会地说。
今年年初,金学锋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并利用春节后的时间帮助家里整理好草果地,准备做好家里的工作后再次返回象山。
“我想再出去打工1年,开阔眼界学好本领,回来后经营好家里的草果地,再买一辆皮卡车做生意,争取过上更好的日子”金学锋微笑着说。(和伟 王玉林 刘彪)
(作者单位:云南省怒江州怒江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