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中師生的40年教育生涯

作者:小桔燈

【按:《中師生》公衆号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援,緻力建立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分享張可利老師的文章《耕雲播雨四十載,一生隻為一事來——我的教育生涯四部曲》 。《中師生》公衆号正在籌備《中師生》公衆号紙質版的編輯,并進行《中師千校文集:我和中師學校》系列圖書征稿工作,歡迎中師生提供有關中師學校生活、學習文章。并誠邀加入編委會。】

一位中師生的40年教育生涯

原題:耕雲播雨四十載,一生隻為一事來——我的教育生涯四部曲

作者:張可利

師範畢業那年,我還未滿十九歲,被配置設定到我的母校——漢陽縣軍山中學任教。

從此,開始了我長達四十年的教育生涯。

初為人師站穩腳。

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剛剛恢複聯考招生制度,由于大學招生比例的限制,我高中畢業參加聯考以後,被錄取到漢陽師範學校就讀。

雖然是中等師範學校,但是開設的全部是大學專科課程,而且培養目标是“一專多能”,能夠在參加工作時“提鍋上竈”。

80年代初期,各中國小教師結構性缺編是普遍現象。在民辦、代課老師包打天下的時候,我們這些“科班”師範畢業生,成了中國小校的“寶貝疙瘩”,在各科教學中充當“多面手”,随時作為“救火隊員、主力戰将”頂上去。

在這種背景下,我剛從事教育工作的前三年,先後擔任過國文、數學、曆史、地理、政治、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工作,另外還兼任少先隊輔導員、團委書記、财務會計等其他工作。

由于工作認真負責,考試成績優異,積極要求進步,1985年6月,我成為數名年輕教師中唯一的中共黨員。

當年9月10日是全國教師第一個教師節,在漢陽縣政府首屆教師節表彰會上,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榮譽稱号。當年尊師重教氛圍濃烈,毗鄰學校友好合作機關的湖北省軍山少管所,還為每一位教職員工贈送了一條床單(價值15元左右,相當于我們當時月工資的三分之一),并且邀請我們共進晚餐,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對友好合作機關上司表示了真誠的答謝。

1984年春季,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馬緒龍關切地跟我說:“你現在剛剛教書不久,今後的路還很長,必須确定一門專任學科作為你的終身職業”。

當時學校的師資情況,最缺的是國文教師,我也懂得“學有所長,教有所專”的道理,雖然師範學的是理科,但是我一貫感興趣的卻是國文。

1985年全省成人聯考,我考上了武漢教育學院中文專科,開始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1989年通過成人聯考“專升本”,進入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進修大學。

此後,學校一直安排我擔任國文教師。

1985年秋季,我擔任初三年級文科組長兼班主任。

那時我的妻子正身懷有孕,我們小兩口住在一個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平房裡。

為了讓畢業班的學生安心學習,我耐心做好妻子的工作,把班上家庭困難、成績優異的劉武華、李曉兩位同學安排到我家裡居住。

那個年代的農村孩子學習特别刻苦,下了晚自習還賴在教室學習不肯離開。

記得在三九寒冬的深更半夜,我經常從被窩裡爬出來,僅穿一條秋褲再披上棉大衣,強行去關掉教室裡的電燈,反複催促同學們盡快回寝室入睡。

那一屆初三,我們班的鄭大慶同學以603分獲得中考狀元。

青春熱血灑職教。

在母校工作了六年以後,我于1987年9月因為夫妻分居,調到相鄰的漢南區職業教育訓練中心工作,擔任高中國文教學以及師訓班《國文教材教法》教學工作,并兼任學校政教處副主任。

職高的學生文化課成績稍微差一點,但是他們懂禮貌、有個性、講感情。

由于師生之間年齡相差不大,學生們敢跟年輕老師開玩笑。

有個别女學生向我推薦岑凱倫的言情小說《愛情變奏曲》,還有女同學跟老師讨論“寶黛初會”的似曾相識與一見鐘情。

有個年輕男老師因為姓彭,書生氣很濃而且性格有點迂腐,頑皮的學生給他起了一個外号叫“小腳盆”。

還有大膽的女生黃xx問老師“你有沒有刻骨銘心的愛呀?”、“老師出去進修這麼久都不回來,是不是樂不思蜀啊?”……

師訓班的學員都是本區各國小的骨幹教師,他們一般年紀都比我大,具有較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

由于彼此年齡比較接近,我們之間很快成為朋友,學員們親切地稱呼我是“小張老師”。

有個年輕女教師 liu,是從新疆調回來的,打扮得花枝招展,能歌善舞,開朗大方,說起話來簡直是風情萬種。

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國文教學和現實生活深入淺出,講課娓娓道來,教态親切自然,她常常在課間休息之際,走到講台前誇獎我“小張老師,學員們都說你的課講得不錯”。

人到中年拼命幹。

1994年9月,我因為工作原因調到紗帽中學工作,這是一所剛剛開辦不久的區直單設國中。

剛開始來這個學校工作的六年時間,我連續擔任了兩屆學生的“大循環”(從初一教到初三)。

第一屆學生是本年級最差的班級,尖子少差生多,我在蹲點上司的帶領下,召集本班幾位任課教師進行“會診式”研讨,團結一緻“撸起袖子加油幹”,到中考的時候我們班與其他班不相上下。第二屆初三,我們所帶的班李骥同學獲得全區“中考狀元”稱号。

此後,我先後擔任年級組長、教務副主任、辦公室主任。在學校創辦“武漢市對外開放學校”、“武漢市辦學水準示範學校”的過程中,我不舍晝夜、犧牲休假,為學校建立工作積累了大量文字材料,得到了市、區教育局的充分認可。

1997年10月,我通過書面考試、專家評審被武漢市人事局認定為“中學一級國文教師”。

2002年12月,通過同樣的方式被市人事局認定為“中學進階國文教師”。

2004年春季,我邀約了本校三位教師(肖、邝、楊)一起,報考了高中教師資格認定并一次性通過。

2005年11月,因為漢南一中某老年教師突發腦溢血,我作為“救火隊員”被緊急調到該校擔任高中國文教師,萬萬沒想到這個高中教師資格證一下子派上了用場。

在漢南一中工作的十年中,我先後擔任過年級副主任、教科室主任、辦公室主任、第四黨支部書記等職務。

2010年5月,在專業技術人員首次崗位設定中,我全面負責漢南一中崗位設定的方案制定、人員分類、崗位初評等工作,按照檔案規定和本人具備的條件,我被認定為“專業技術六級崗位”,享受相當比副處級公務員略高的經濟待遇。

2013年,在學校迎接“湖北省辦學水準示範高中”複評驗收的過程中,我作為資料組主要負責人,組織大家去漢陽一中觀摩學習,并且按照複評驗收的要求,編寫了100盒迎檢資料(另有電子檔案),資料規範詳實,有政策高度,有思想深度,有實踐力度,有可複制的經驗與做法,得到了省教育督導室專家一緻好評。

天命之年進機關。

2014年春季,我被借調到區教育局黨辦工作。

進入區教育局機關以後,我先後從事了“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建立全國文明城市資料整理” 、“全區教師人事檔案清理” 、“精準扶貧資料宣傳資訊” 等工作。

為建立全國文明城市,區教育局接受了區委宣傳部(區文明委)下達的“全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資料整理任務,我是資料建設的主要責任人。

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我們搜集了全區各中國小、各部委辦局的資料,編撰成冊以後在市文明委“一炮打響”,不像其他機關多次“打闆子”退回。

2015年2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表彰大會上,武漢市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稱号。區教育局局長林偉同志被武漢市授予“先進個人”榮譽稱号,我也得到局長和書記的高度稱贊。2015年3月初,局黨委安排我協助清理全區教職勞工事檔案,重點清查教職員工和黨員幹部的“三齡”(黨齡、工齡、年齡)、“兩曆”(學曆、經曆)、“一身份”(幹部身份),以及任職時間,起點學曆,工作異動,學曆提升,職務晉升等情況,前後曆時三個多月。

2015年下半年,局黨委安排我協助精準扶貧工作,具體負責制定方案,起草檔案,組織會議,編印資料,資訊報送,工作總結等,本人前後協助扶貧工作共有一年半時間,會同扶貧工作隊經常到扶貧點——鄧南街窯頭村,實地考察貧困農戶的家庭情況,商讨解決脫貧緻富的有效途徑,其間撰寫的文字材料達60餘萬字,編印《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教育局精準扶貧工作資料彙編》共4冊,被區扶貧辦作為資料範本在全區推廣,年底參加市教育局精準扶貧考核,得到市局上司的高度評價,《長江日報》曾兩次采用我們的紀實報道,區教育局精準扶貧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

2016年2月,開發區與漢南區兩地教育局整合以後,我被配置設定到招考辦從事中考招生工作。

漢南區是武漢市新城區,開發區是武漢市中心城區,雖然兩區在行政上托管實施一體化發展,但在招生體制上仍存在“一區兩制”的現狀。是以,中考報名、招生錄取工作必須按照兩個區域不同的政策分别進行,這無疑給我們的中招工作帶來了難度。

此外,現行中招管理的全過程都是在網絡平台下進行,是以中招從業人員必須全面吃透中考招生政策,確定每一個資料準确無誤,讓每一位家長和學生滿意。2017年初,局上司安排我獨立負責中考招生工作。

本人自接手中考工作以來,勤學好問,大膽嘗試,能夠熟練操作招生平台的每一步程式,中招工作做到上報資料精準,工作主動細緻,信訪回複嚴謹。

中招管理工作做到“三個到位”,即時間節點到位,政策宣傳到位,指導落實到位。

為友善開發區國中和高中學校辦事,本人每年多次去開發區學校,現場辦理招生考試有關事務。到了2019年8月,我們招考辦迎來了一位新上司——紗帽中學原校長王朝敏。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和調理,招考辦的價值地位迅速提升,招考辦的職責功能全面恢複,與全區各中學、教育局各科室、市招辦各處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與區招考委各成員機關保持順暢的溝通與配合。

民主式的作風,人性化的管理,使招考辦從業人員心齊氣順,大家盡心盡責,齊心協力,安全有序地組織聯考、中考、學考以及各種考試,出色地完成了區教育局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

應該說,在區招辦工作這三年,是我40年工作中最愉悅的時期,也是人的價值得到最好展現的時期。

但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明年國慶節過後,我就到了“及格”的年齡,自然就要告老還鄉喲!

在此,回首四十年的人生四個階段五個機關的工作曆程,不禁感慨萬千。

從深藏龍克山中的漢陽師範出發,到繁華小鎮旁的軍山中學,再到水鄉學府漢南職業教育訓練中心,最後落腳于美麗紗帽山旁的紗帽中學、漢南一中、局機關,一路沿着長江從東向西逆流而上,遍嘗酸甜苦辣,弓耕家國教育,如江水行舟,奮搏向前,不負初心,一步一歌。遂賦打油小詩兩首自勉:

歲在甲子堪回首,一支粉筆寫春秋。教書育人四部曲,隻把清風明月留!

又曰:

二九華年入教壇,耕雲播雨四十載,赢得桃李滿天下,一生隻為一事來。

一位中師生的40年教育生涯

作者簡介:張可利,現供職于武漢經開區教育局,進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