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那年,家裡來了一個男孩,我覺得他奪走父母對我的愛,平日總是想着辦法欺負他。等我們長大,我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遠,直到爸爸病重,我終于明白,那個被我一直欺負的男孩,才是父母的親生兒子,而我在那個家是個外人。

01
自我記事起,就一直被爸爸媽媽捧在手心裡愛護,我有一個哥哥,比我大三歲,平日什麼都讓着我,我在家就是一個備受寵愛的小公主。
這種寵愛在我7歲那年有了一些改變,那年我上國小二年級,爸爸不知道從哪裡帶回來一個男孩,并告訴我,這是我弟弟,以後要好好照顧他。我表面上答應,心裡卻對他充滿了敵意。
爸爸媽媽對這個比我小三個月的男孩特别好,以前他們對我的好,似乎在一夜間都轉移了男孩身上,這讓我小小的心靈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對男孩的恨與日俱增,于是想着法子欺負和捉弄他。
最初我欺負他時,是不讓他碰我的東西,他就從不碰,我不讓他幹什麼,他絕對不違背我的意思。而且,被我欺負後,從不向爸爸媽媽告狀,這自然讓我把他當成軟柿子,随意欺負。
在國小裡,男孩跟我是同班同學,我性格外向,學習成績又好,還是副班長,在同學中的人緣很好,是以我故意在同學中說,他是我爸媽撿來的野孩子,大家不要跟他玩。
男孩的性格偏内向,不怎麼說話,經過我一鼓動,就沒有什麼同學和他在一起。男孩似乎也不在乎,每天課外活動,他總是孤零零地一個人站在走廊裡,望着樓下,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我家裡條件好,媽媽每天送我們上學時,都會給我倆一些零花錢,讓我們買零食吃。我發現他根本不用那錢,也從不光顧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我就對他說,你不買東西,就把錢給我吧!他雖有遲疑,還是把錢放在我手裡。我每次買零食,都和其他同學分享,有時候還故意當着他的面分發,就是不給他。他對此表現得很淡定,有時候倒是讓我自己生起了悶氣。
在父母面前,男孩是個乖寶寶,他會主動地幫媽媽打掃衛生,摘菜,到超市買的東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讓爸爸媽媽對他的喜好遠遠超過我和哥哥,爸爸媽媽也會給他買了一些他喜好的東西,而我總是悄悄把他喜好的東西弄壞,每次看到他那種心疼的樣子,我心中都暗自高興。
上國中後,我們同校不同班,我不能像國小時候那樣欺負他,但對他的敵意并沒有消除,隻要有機會,就會想着法捉弄你他一下,隻是他的忍耐和忍讓讓我常常有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而且,随着我們漸漸長大,我發現大哥與男孩的關系越來越好,兩人經常聚在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在我家呆的時間越長,男孩在家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我想欺負他,變得越來越困難。更讓我不能忍受的是,他的成績比我好,我明顯感覺到,媽媽越來越喜歡他了。
02
不知不覺中,一直被我欺負的男孩,在爸爸媽媽心目中的位置越來越重,爸爸媽媽每次在飯桌上都會不吝言詞表揚他。
相對我和哥哥,男孩的确有很多方面做得比我倆好,例如講衛生,主動幫爸媽分擔家務,愛學習成績好,爸媽去開家長會特有面子,最聽話講禮貌,爸媽讓他做什麼,從不讨價還價,是個典型的乖孩子。
最重要的一點,男孩比我和哥哥更懂得節約,從不亂花錢,從不開口要東西,遇到這樣的孩子,相信每個當父母的都很喜歡。
聯考之後,男孩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而我隻是上了一所普通大學,此後,我倆的差别越來越遠。他考研讀博,而後出國留學,成為爸爸媽媽眼中的驕傲。我大學畢業後,考研考上三年 也沒有考上,後來又考公務員,連續考了幾年,最後隻考上市區下面縣城的一個普通公務員崗位,算是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男孩最終選擇留在國外工作,在那邊事業發展得很好。他接爸爸媽媽去玩,爸爸媽媽回來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談論他,言語中自豪滿滿,男孩雖然在國外工作,但是每年都會抽時間回來住一段時間,陪爸爸媽媽盡孝心。
平日隔三差五也會打個電話,每個月都會給爸爸媽媽5000塊錢,要說孝順爸爸媽媽這一塊,他比我和哥哥做得更好。哥哥大學畢業後,去了外省發展,雖然也算事業有成,但是回來的次數極為有限。而我限于家庭條件比較差,雖然回家的次數比他們都多,但是平日爸媽可沒有少貼補我家。
爸爸退休那年,突然就病倒了,送到醫院檢查,發現患了嚴重的腎病,必須進行腎移植手術,否則性命堪憂。尋找腎源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醫生建議我們子女可以先和爸爸進行配對,如果可行最好,萬一不行就從外面尋找。
男孩聽說爸爸患病後,立即從國外趕回來,一次性拿出50萬元給爸爸治病。配對中,男孩也參與了。
隻是在配對的時候,我發現醫生看我的眼神明顯不對,後來我熟悉的一名醫生把我拉到一邊,悄悄問我,到底是不是親生的?或許這名醫生隻想和我開了小玩笑,但是随着男孩和爸爸配對成功,就讓我不得不懷疑自己的真實身份來。
03
對于男孩能配對成功,我沒有從爸爸媽媽臉上看到任何不一樣的神情,似乎覺得理所當然。實際上,哥哥與爸爸的配對也是成功的,一些指數甚至比男孩還高一點點,原本是準備移植哥哥的,可哥哥卻臨陣脫逃了,男孩卻毫不猶豫把自己的一顆腎移植給了爸爸。
手術之後,爸爸恢複較好,沒有出現過激的排斥現象,男孩在醫院養了一段時間後,就回去了。走的時候,還準備給爸爸留下一筆錢,被爸爸媽媽拒絕了,送男孩走的時候,媽媽哭得很厲害,那種不舍之情讓我感到動容。
随後一段時間,我下班之後,都會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幫忙照顧,但心中卻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男孩究竟是不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兒子,如果他是親生的,那麼我呢?我比男孩僅僅大三個月,兩人之中必然有一個不是親生的。
這個疑問直到爸爸康複後,爸爸媽媽才告訴我真相。
原來,爸爸曾經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戰友,那就是我的親生父親,當年我的親生母親連生兩個女孩,而媽媽生了兩個男孩。爸爸和我的親生爸爸決定換一個孩子養,于是我成了爸爸媽媽的女兒,男孩被送到我的親生父母那裡,成為他們的兒子。
原本兩家兒女雙全,都非常幸福,然而在我7歲那年,我的親生父母出了車禍,雙雙離世。爸爸媽媽這才去把男孩又接回家中。我還有一個姐姐,在老家由我的爺爺奶奶撫養成人。
如果我不是因為爸爸病重這事兒,爸爸媽媽是不會告訴我這些的,就連我哥哥都不知道我不是親生的。
想想弟弟小時候,被我那樣欺負,爸爸媽媽卻視而不見,他們應該早就獲悉我的小動作,但從沒有指責過我,更别說懲罰了。或許他們覺得我是個可憐的女孩,打心底把我當成親生女兒,也就縱容了我的那些小動作。
我成長的這些年,他們更沒把我當外人,讀書考學考研到參加公務員考試,爸爸媽媽從來沒有因為我沒有考過,勸我不考了,一如既往的支援我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
即便我參加了工作成了家,因為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爸爸媽媽也是多次貼補,就連這一次爸爸住院,媽媽也悄悄對我說,弟弟拿的錢足夠爸爸治療,我就不用我拿錢出來給爸爸治病了。往事種種,我終于意識到自己究竟遇到一個什麼樣的好家庭,不知不覺中,淚水也流淌了出來。
如今在獲悉我的真實身份後,内心開始不太平靜了,例如小的時候欺負了弟弟那麼久,是否需要向弟弟道歉?爸爸媽媽照顧我這麼多年,今後該如何面對他們?親生父母已逝,老家還有親人,自己有沒有必要和他們相認?心中十分糾結。
04
一段因為換養孩子而引發的感人經曆,對于主人公的女子來說,是一段暖心的經曆。如果不是爸爸生病,或許她永遠都不知道自己和男孩是換養的孩子,自己更不是親生的。
在養父母家中,女子得到了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最深切的愛護,雖然小時候弟弟從她那裡分走了爸爸媽媽的一點兒愛,但相對于爸爸媽媽對她的付出,完全不值得一提。
當然,這位女子在獲悉自己不是親生資訊後,心情不平靜,這也是常情,但是面臨的系列新出現問題,是必須面對并要得到合了解決,否則可能引發新的心理問題,那麼如何化解心理上的落差,讓自己回歸平靜生活?
我們平日所講的親生和非親生,是一個社會定義,無非就是一個血緣關系的問題,血緣關系是一種基于社會觀念或者說某種對社會輿論而形成的關系,并非絕對不能打破。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對每個孩子的喜愛程度是不一樣的。相對而言,因為血緣的關系,親生孩子比養子養女占據着優勢,但是,養子養女會出于潛意識中對自己地位的認同,盡量服從父母的安排。親生孩子會基于潛意識裡的優勢,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導緻父母的不滿。是以,在親生和養子養女共存的家庭,父母一般會覺得養子養女比親生孩子聽話,進而更加喜歡養子養女。
文中的男孩,在最初進入家庭時,可能認為自己是養子,是以,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哥哥姐姐都好,得到了父母的充分肯定,也讓父母越來越喜歡她。
實際上,這個女子應該感到幸運,養父母沒有很早的告訴她的身世,沒有因為她的身份排擠她,讓她能夠健康成長,能夠順利成家立業。
對于這個女子而言,就算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從小到大都叫的爸爸媽媽,沒讓她吃過一點苦,親不親生又有什麼差別?或許當初留在原來那家裡,還沒現在這麼幸福呢,這是你和養父母之間的緣分。
對于老家的姐姐、爺爺奶奶等親人,她應該抽時間回去看一看,能夠給予多少幫助,自己量力而行,不必太過強求。至于弟弟那裡,兒時的小事,就當做童年生活的調味劑,不必過于糾結,弟弟能夠孝敬父母、為父親做出那麼大的犧牲,應該也是一個大度之人,不會跟計較小時候的那些事情。
既然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更應該放松心态,還是和不知道實情的以前一樣,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哥哥、弟弟離她的養父母比較遠,她距離養父養母近一些,多陪陪他們,盡一盡孝心,為哥哥弟弟分擔一些,相信也是養父母願意看到的,或者也是他們所期待的。
結束語
如果有一天,突然間發現自己不是親生的,也不用緊張,血緣關系終究是比不過愛的。養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對自己的關愛之情,一定要牢牢記住,不要忘記了曾經愛你的人,也就沒有什麼可糾結的。放棄一切不契合實際的想法,别讓對你好的人寒心,要記住養育之恩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