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男孩,我觉得他夺走父母对我的爱,平日总是想着办法欺负他。等我们长大,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远,直到爸爸病重,我终于明白,那个被我一直欺负的男孩,才是父母的亲生儿子,而我在那个家是个外人。

01
自我记事起,就一直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爱护,我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三岁,平日什么都让着我,我在家就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小公主。
这种宠爱在我7岁那年有了一些改变,那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爸爸不知道从哪里带回来一个男孩,并告诉我,这是我弟弟,以后要好好照顾他。我表面上答应,心里却对他充满了敌意。
爸爸妈妈对这个比我小三个月的男孩特别好,以前他们对我的好,似乎在一夜间都转移了男孩身上,这让我小小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对男孩的恨与日俱增,于是想着法子欺负和捉弄他。
最初我欺负他时,是不让他碰我的东西,他就从不碰,我不让他干什么,他绝对不违背我的意思。而且,被我欺负后,从不向爸爸妈妈告状,这自然让我把他当成软柿子,随意欺负。
在小学里,男孩跟我是同班同学,我性格外向,学习成绩又好,还是副班长,在同学中的人缘很好,所以我故意在同学中说,他是我爸妈捡来的野孩子,大家不要跟他玩。
男孩的性格偏内向,不怎么说话,经过我一鼓动,就没有什么同学和他在一起。男孩似乎也不在乎,每天课外活动,他总是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走廊里,望着楼下,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家里条件好,妈妈每天送我们上学时,都会给我俩一些零花钱,让我们买零食吃。我发现他根本不用那钱,也从不光顾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我就对他说,你不买东西,就把钱给我吧!他虽有迟疑,还是把钱放在我手里。我每次买零食,都和其他同学分享,有时候还故意当着他的面分发,就是不给他。他对此表现得很淡定,有时候倒是让我自己生起了闷气。
在父母面前,男孩是个乖宝宝,他会主动地帮妈妈打扫卫生,摘菜,到超市买的东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让爸爸妈妈对他的喜好远远超过我和哥哥,爸爸妈妈也会给他买了一些他喜好的东西,而我总是悄悄把他喜好的东西弄坏,每次看到他那种心疼的样子,我心中都暗自高兴。
上初中后,我们同校不同班,我不能像小学时候那样欺负他,但对他的敌意并没有消除,只要有机会,就会想着法捉弄你他一下,只是他的忍耐和忍让让我常常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而且,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发现大哥与男孩的关系越来越好,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在我家呆的时间越长,男孩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想欺负他,变得越来越困难。更让我不能忍受的是,他的成绩比我好,我明显感觉到,妈妈越来越喜欢他了。
02
不知不觉中,一直被我欺负的男孩,在爸爸妈妈心目中的位置越来越重,爸爸妈妈每次在饭桌上都会不吝言词表扬他。
相对我和哥哥,男孩的确有很多方面做得比我俩好,例如讲卫生,主动帮爸妈分担家务,爱学习成绩好,爸妈去开家长会特有面子,最听话讲礼貌,爸妈让他做什么,从不讨价还价,是个典型的乖孩子。
最重要的一点,男孩比我和哥哥更懂得节约,从不乱花钱,从不开口要东西,遇到这样的孩子,相信每个当父母的都很喜欢。
高考之后,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而我只是上了一所普通大学,此后,我俩的差别越来越远。他考研读博,而后出国留学,成为爸爸妈妈眼中的骄傲。我大学毕业后,考研考上三年 也没有考上,后来又考公务员,连续考了几年,最后只考上市区下面县城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岗位,算是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
男孩最终选择留在国外工作,在那边事业发展得很好。他接爸爸妈妈去玩,爸爸妈妈回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谈论他,言语中自豪满满,男孩虽然在国外工作,但是每年都会抽时间回来住一段时间,陪爸爸妈妈尽孝心。
平日隔三差五也会打个电话,每个月都会给爸爸妈妈5000块钱,要说孝顺爸爸妈妈这一块,他比我和哥哥做得更好。哥哥大学毕业后,去了外省发展,虽然也算事业有成,但是回来的次数极为有限。而我限于家庭条件比较差,虽然回家的次数比他们都多,但是平日爸妈可没有少贴补我家。
爸爸退休那年,突然就病倒了,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了严重的肾病,必须进行肾移植手术,否则性命堪忧。寻找肾源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医生建议我们子女可以先和爸爸进行配对,如果可行最好,万一不行就从外面寻找。
男孩听说爸爸患病后,立即从国外赶回来,一次性拿出50万元给爸爸治病。配对中,男孩也参与了。
只是在配对的时候,我发现医生看我的眼神明显不对,后来我熟悉的一名医生把我拉到一边,悄悄问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或许这名医生只想和我开了小玩笑,但是随着男孩和爸爸配对成功,就让我不得不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来。
03
对于男孩能配对成功,我没有从爸爸妈妈脸上看到任何不一样的神情,似乎觉得理所当然。实际上,哥哥与爸爸的配对也是成功的,一些指数甚至比男孩还高一点点,原本是准备移植哥哥的,可哥哥却临阵脱逃了,男孩却毫不犹豫把自己的一颗肾移植给了爸爸。
手术之后,爸爸恢复较好,没有出现过激的排斥现象,男孩在医院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去了。走的时候,还准备给爸爸留下一笔钱,被爸爸妈妈拒绝了,送男孩走的时候,妈妈哭得很厉害,那种不舍之情让我感到动容。
随后一段时间,我下班之后,都会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帮忙照顾,但心中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男孩究竟是不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如果他是亲生的,那么我呢?我比男孩仅仅大三个月,两人之中必然有一个不是亲生的。
这个疑问直到爸爸康复后,爸爸妈妈才告诉我真相。
原来,爸爸曾经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战友,那就是我的亲生父亲,当年我的亲生母亲连生两个女孩,而妈妈生了两个男孩。爸爸和我的亲生爸爸决定换一个孩子养,于是我成了爸爸妈妈的女儿,男孩被送到我的亲生父母那里,成为他们的儿子。
原本两家儿女双全,都非常幸福,然而在我7岁那年,我的亲生父母出了车祸,双双离世。爸爸妈妈这才去把男孩又接回家中。我还有一个姐姐,在老家由我的爷爷奶奶抚养成人。
如果我不是因为爸爸病重这事儿,爸爸妈妈是不会告诉我这些的,就连我哥哥都不知道我不是亲生的。
想想弟弟小时候,被我那样欺负,爸爸妈妈却视而不见,他们应该早就获悉我的小动作,但从没有指责过我,更别说惩罚了。或许他们觉得我是个可怜的女孩,打心底把我当成亲生女儿,也就纵容了我的那些小动作。
我成长的这些年,他们更没把我当外人,读书考学考研到参加公务员考试,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因为我没有考过,劝我不考了,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
即便我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因为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爸爸妈妈也是多次贴补,就连这一次爸爸住院,妈妈也悄悄对我说,弟弟拿的钱足够爸爸治疗,我就不用我拿钱出来给爸爸治病了。往事种种,我终于意识到自己究竟遇到一个什么样的好家庭,不知不觉中,泪水也流淌了出来。
如今在获悉我的真实身份后,内心开始不太平静了,例如小的时候欺负了弟弟那么久,是否需要向弟弟道歉?爸爸妈妈照顾我这么多年,今后该如何面对他们?亲生父母已逝,老家还有亲人,自己有没有必要和他们相认?心中十分纠结。
04
一段因为换养孩子而引发的感人经历,对于主人公的女子来说,是一段暖心的经历。如果不是爸爸生病,或许她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和男孩是换养的孩子,自己更不是亲生的。
在养父母家中,女子得到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最深切的爱护,虽然小时候弟弟从她那里分走了爸爸妈妈的一点儿爱,但相对于爸爸妈妈对她的付出,完全不值得一提。
当然,这位女子在获悉自己不是亲生信息后,心情不平静,这也是常情,但是面临的系列新出现问题,是必须面对并要得到合理解决,否则可能引发新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化解心理上的落差,让自己回归平静生活?
我们平日所讲的亲生和非亲生,是一个社会定义,无非就是一个血缘关系的问题,血缘关系是一种基于社会观念或者说某种对社会舆论而形成的关系,并非绝对不能打破。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对每个孩子的喜爱程度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因为血缘的关系,亲生孩子比养子养女占据着优势,但是,养子养女会出于潜意识中对自己地位的认同,尽量服从父母的安排。亲生孩子会基于潜意识里的优势,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导致父母的不满。所以,在亲生和养子养女共存的家庭,父母一般会觉得养子养女比亲生孩子听话,从而更加喜欢养子养女。
文中的男孩,在最初进入家庭时,可能认为自己是养子,所以,在很多方面,做得比哥哥姐姐都好,得到了父母的充分肯定,也让父母越来越喜欢她。
实际上,这个女子应该感到幸运,养父母没有很早的告诉她的身世,没有因为她的身份排挤她,让她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成家立业。
对于这个女子而言,就算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从小到大都叫的爸爸妈妈,没让她吃过一点苦,亲不亲生又有什么区别?或许当初留在原来那家里,还没现在这么幸福呢,这是你和养父母之间的缘分。
对于老家的姐姐、爷爷奶奶等亲人,她应该抽时间回去看一看,能够给予多少帮助,自己量力而行,不必太过强求。至于弟弟那里,儿时的小事,就当做童年生活的调味剂,不必过于纠结,弟弟能够孝敬父母、为父亲做出那么大的牺牲,应该也是一个大度之人,不会跟计较小时候的那些事情。
既然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应该放松心态,还是和不知道实情的以前一样,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哥哥、弟弟离她的养父母比较远,她距离养父养母近一些,多陪陪他们,尽一尽孝心,为哥哥弟弟分担一些,相信也是养父母愿意看到的,或者也是他们所期待的。
结束语
如果有一天,突然间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也不用紧张,血缘关系终究是比不过爱的。养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一定要牢牢记住,不要忘记了曾经爱你的人,也就没有什么可纠结的。放弃一切不契合实际的想法,别让对你好的人寒心,要记住养育之恩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