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作者:雲水心語

詩歌發展到盛唐時代,不僅湧現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而且也将唐詩發展到巅峰。不過中唐詩人也非常具有擔當,他們不滿足于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而是不斷地開創了新的詩歌風格,也為唐詩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韓愈和孟郊都是中唐著名詩人,他們也是至交好友,彼此惺惺相惜,又互相捧場。不過後世對他們的評價卻差距很大,下面分享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論詩三十首·十八 金朝:元好問 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曾經隐于嵩山,性情狷介,少與人合。孟郊工詩,是一位苦吟詩人,也是中唐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

孟郊一生仕途不順,窮困潦倒。他曾多次參加進士考試,卻屢次落榜,于是便經常在詩歌中抒寫愁悶心情,科場失意的悲苦之情溢于言表。直到他46歲那年,孟郊終于榜上有名。他興奮異常,一時間竟然春風得意馬蹄疾。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元好問在前兩句極其精練地概括了孟郊的一生,便描述了他的創作風格。作者認為,孟東野講求煉字鑄句,也把他的作品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自己卻好像一位囚徒。“詩囚”二字,比喻形象,還與“高天厚地”,形成強烈對照,可謂用語新穎,又一針見血。

孟郊入仕後官運并不亨通,一直等到他50歲那年,才被任命為溧陽尉。幾十年寒窗苦讀,竟然隻是一個小吏,他頗感不平,上任之際便郁悶不樂。韓愈也寫下了《送孟東野序》一文,既為他大鳴不平,又對他加以寬慰。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孟郊不滿縣尉之職,又因性情孤傲,恥與俗吏為伍,是以每日賞景吟詩,不理曹務。在溧陽縣城南邊五裡處有水池、丘墟,草木繁茂,粗大的栎樹遮天蔽日;塘窪積水深處,又有魚鼈生存。

這裡幽靜無比,氣候宜人,除樵夫偶爾出入外,罕有人迹。孟郊找到這一處僻靜之地,經常樂而忘歸。他隔三岔五地騎着毛驢,帶上小吏,徑奔此地,然後坐在樹下乘涼,或在池塘邊冥思苦想,吟誦詩句,直到紅日西下,才悠哉遊哉地歸去。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由于孟郊以遊樂為事,是以公務多有廢弛。縣太爺性子急,對孟郊的表現大為不滿,于是就情況向府尹彙報。孟郊是個名士,不好輕易罷他的官,但縣尉的工作還得有人幹,上司們商量一番,隻好找了一個“假尉”來代替他處理公務,條件是這個假尉要分孟郊的一半俸祿。

有人代他辦公,當然求之不得,不管要拿走他一半工資,将會給他帶來經濟上的麻煩。縣尉的待遇本來就微薄,奉獻了一半,生活更加拮據,孟郊不得已隻好辭官而去。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元好問在詩的後兩句将孟郊與韓愈做了對比,“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作者用“潮陽筆”指代韓愈,因為他曾被貶潮陽。元好問評價韓愈的地位好比是身在百尺高樓,而孟郊隻能在平地仰視。

雖然韓愈的詩作經常具有散文化的傾向,而且還喜歡采用生僻字,但是他的詩風雄渾蒼勁,很多作品更顯激情豪邁。而孟郊的詩風卻清冷苦澀,根本無法與之媲美。

元好問評價孟郊的絕句,對照鮮明,比喻形象,令人遐想不​盡

孟郊一生窮愁落魄,《唐才子傳》中記載說,他拙于生事,一貧徹骨,裘褐懸結,常露可憐之色。他也曾悲憤地感慨天寬地闊,卻沒有自己的出路。他一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吟詩,可是其詩苦思奇澀,讀之令人不歡。

不過普天之下,無奇不有,大文豪韓愈與他初次見面,即結為忘形之交。是以元好問贊美韓愈,貶低孟郊,雖然有一定的依據,但也隻是其一家之言。作為中唐的大文豪,韓愈能看重孟郊,也是欣賞他的苦吟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