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作者:長安城市故事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徐福東渡日本,成了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一度流傳很久。然而事實是如此嗎?日本人有怎麼看待這個?

徐福東渡的故事主要來自司馬遷《史記·秦本紀》和劉安《淮南子》,《史記》說秦始皇派遣徐福到海中尋找“蓬萊、方丈、瀛洲”,以求神藥,《淮南子》說徐福出海無功而返,并再次要求秦始皇派遣500童男童女再次陪同徐福尋找仙山神藥,結果徐福到達一個“平原廣澤”之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中國學者根據《史記》和《淮南子》,結合《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推斷徐福就是神武天皇。

然而胡炜權老師說在日本方面,雖然日本有近40個與徐福有關到曆史遺迹,徐福到傳說也流傳在現今到日本。但是考究這些曆史遺迹,不少都是在江戶時代才建好,提到到最早到關于徐福到日本史料,也要到8世紀。距離中國到秦漢時代公元前二百多年已經有千年之遙,為什麼?因為日本在7世紀才開始與隋唐建立頻繁的關系,“徐福東渡”的故事随着日本留學生傳到日本。那麼日本人為啥會流行“徐福東渡”的故事?理由也很簡單,他們願意相信徐福尋找、到達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仙山就是日本本土,日本的知識分子希望借徐福傳說強化日本是神仙所在是神國觀念。但從沒承認徐福是他們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不可能是一位中國方士。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中日兩國對于一件事實體解和利用是角度非常不同的。日本人對于外來文化的利用總是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但是,對中國人來說,最不能了解的是天皇的虛君之位。為何日本的天皇能夠一直不握有實權?這在中國人的曆史觀念中是不容易被了解的。為何日本又能“萬世一系”?因為天皇本身沒有實權,曆代的實際統治者——攝關、幕府将軍、織田豐臣、德川幕府、明治政府、軍部——沒有必要廢除天皇,反而可以利用“挾天子令諸侯”,把天皇神化,取得更為實際的權力。

天皇為何不握有實權?其實也是有個曆史的過程的。《天皇為什麼與藤原家共治天下?》說“攝政”這個現象起初也是偶然的。“天皇年幼時,攝政協助幼帝主理國政,天皇成年後,攝政改稱關白,協助天皇總攬政事。”而“至平安時代初期為止,攝政本來隻限天皇的家族成員來擔任”,然而10世紀後半期開始,“攝政”和“關白”已經完全成為外戚藤原北家的囊中之物來,這十分類似于我們東漢時代外戚與宦官輪流執政的外戚把持朝政,隻是藤原氏把持時間更長,持續長達1000年。

《“承久之亂”為何給天皇制帶來重大影響?》則解釋了為何幕府為何後來把持了朝政,原因是後鳥羽天皇不滿幕府的專橫,于是主動于1221年發動對鐮倉幕府對戰争,然而幕府軍事實力強大,天皇戰敗,後鳥羽天皇被流放,天皇正式成為武士政權下對監視對象和保護人物。

那沒有實權對天皇生活很悠閑麼?并不悠閑。天皇要從每年的元日開始,幾乎每月每周以至每日都要代表國家去做各種祭祀活動,作者在《沒有政治實權的古代天皇生活很悠閑?》列舉了元旦的朝賀、賀茂祭、神嘗祭與七夕之會、新嘗祭、大嘗祭,看來作為宗教領袖的天皇神職任務也是非常繁忙呀!

天皇對經濟收入又是怎樣的呢?當然經濟是與權力始終正相關的,天皇權力大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幕府勢大,國家的租稅征收權落入幕府手裡,皇家的經濟能力大幅下降,天皇要進行即位、祭祀,基本上都要靠幕府全資支援。進入日本戰國時代,幕府将軍足利義昭自己尚且自顧不暇,天皇的生活非常潦倒,各種儀式規模縮小,最受影響的便是天皇的葬禮和新天皇的即位。幸好戰國時代的三位王者——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沒有自立門戶:信長趕走将軍足利義昭,但主動尊崇天皇;秀吉不僅極力恢複天皇制度應有但模樣——太上皇制度,而且請求天皇賜予自己和家族新的姓氏“豐臣”,主動融入天皇制度中;德川氏則通過幾代努力,穩定局勢,建立起“天皇——幕府”的二進制政治機制,直至明治維新。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明治維新起初是下層武士對德川幕府對暴動,後來他們擡出明治天皇,開始全社會範圍的社會革新,但曆史的慣性就是這樣,沒有掌握實權的傳統,使得日本天皇制表面上很像歐洲的“絕對主義”王權時代,但天皇始終不願意完全走向前台,各種政治派别不停博弈,首相的更換像走馬燈,最終推出“軍國主義”,把亞洲人民推向戰争的淵薮。

《菊花王朝——兩千年日本天皇史》用70個問題給我們展示了日本天皇史的方方面面,适合對日本曆史有一定了解的讀者閱讀。如果你讀過《日本小史》甚至《菊與刀》,接着讀這本書,應該是能繼續大漲知識的。“日之丸”、《君之代》、菊花、櫻花與天皇有什麼樣的關系?天皇的日常飲食是怎樣的?天皇的生活之謎在這部書的後半部有非常詳實而“八卦”般的描述,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