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誤國英雄死,千古遺碑夕照明。
清朝,是人們心中一個極其複雜的朝代,因為清朝擁有着兩個極端,其前期經曆過一段極其輝煌的繁榮時光,但是最後卻因為其封建腐敗而被消滅。
縱觀清朝的發展史,在其最為輝煌的康乾盛世,除了皇帝們勵精圖治以外,大臣們也都各司其職,朝堂之上一片清廉之風,奸臣們根本無處遁形,但是乾隆後期這樣的風氣便開始發生了變化,因為出現了一個在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和珅。

和珅是一個既有野心,又有頭腦的人,為官期間仗着自己的權勢貪了不少錢,暗中報複了很多他不滿的官員。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任由他欺負,就比如說清朝的第一将軍阿桂,他就曾隻用一句話讓和珅又羞又恨。那麼,阿桂說了什麼,他又是怎樣的存在?
阿桂将軍,全名為章佳·阿桂,乾隆時期的名将,滿洲正藍旗人。其實,按照滿族貴族的等級分布,正藍旗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後來阿桂憑借自己的努力,立下了赫赫戰功,最後成為了正白旗。
阿桂的父親是阿克敦大學士,由于清朝沒有丞相,大學士這個官職就相當于丞相的地位,位高權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毫不誇張地說,阿桂有一個很高的起點,是以他能有機會進入太學裡學習,随後考取功名,正式入仕。
當然,即使乾隆皇帝對阿桂的父親很是器重,但阿桂和父親在他眼中仍然是兩個人,阿桂的官路走得如何,還是要看他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開始的時候,阿桂确實表現得很好,對任何事情都很有幹勁兒,他也是以而步步高升,但是官場如戰場,他即便再努力,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
在他做官幾年之後,他迎來了自己第一次失利,那個時候他在戶部做銀侍郎,在他任職期間,倉庫失竊,他卻沒能及時發現,這讓皇帝非常生氣,下旨降了他的官職。
後來,阿桂又因為犯了大錯,而直接被皇帝趕回了家,但是由于他的父親是大學士,皇帝看在他的面子上,在第二年的時候就又把阿桂叫了回來。
事實證明,乾隆皇帝的決定是正确的,因為阿桂在成熟之後,展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成為了一把鋒利的刀,幫助乾隆完成了很多收複大業。
乾隆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帝,他希望能夠在自己在位時,徹底解決阿克蘇的遺留問題。是以,他在準噶爾部自顧不暇的時候,瞄準時機迅速發動了進攻,派遣阿桂作為大将軍領兵前往。
阿桂不負衆望地打赢了這場仗,讓乾隆對他很是滿意,于是在殘部發動叛亂時,他又讓阿桂帶兵解決紛争,而後幹脆讓阿桂留在了這裡,負責管轄此處。
阿桂将軍這一生多次手握重軍,為清朝平定伊犁、平定大小金川,立下赫赫戰功,深受乾隆皇帝的器重,最後官拜大學士和軍機大臣。
基于此點,阿桂在朝廷之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而他在将士們心中是怎麼樣一種信仰,無論是乾隆還是文武百官們,心中都有數。
是以,當和珅認為自己有了權勢,想要挑釁阿桂時,直接被阿桂一句話給怼了回來,還是以吃了一個啞巴虧,讓皇帝對他十分不滿。
那是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甘肅地區發生了一場頗具規模的起義,乾隆見陣勢有些大,就下令讓阿桂帶兵前去平定,與此同時,因為和珅此時正得皇上信任,乾隆便将他任命為了欽差大臣,與阿桂一同前往。
阿桂比和珅大了三十多歲,和珅按理來說是他的後輩,他沒理由和和珅計較,再加上阿桂本來就已經站在了權勢的頂峰,是以對于和珅這樣一個在他眼裡初出茅廬的孩子,阿桂根本沒有放在眼裡,也不稀罕花費心思去對付他。
可是偏偏和珅拎不清自己的位置,以為自己現在正得帝心,就不把阿桂放在眼裡。
兩人一同趕往甘肅的過程中,阿桂因為身體不舒服,就讓和珅先行一步,自己随後再到,但由于和珅在朝堂之中是典型的奸臣形象,是以軍營中的将士們都看不起他,在他到了軍營開始調遣之後,沒有一個人服從他的指揮。
和珅在朝時風光無限,哪裡受過這種屈辱,他非常憤怒,是以等到阿桂到了之後,他第一時間給他告狀,說這些将士們不聽話。
阿桂一聽心裡就有了數,他也想借着這個機會給和珅一點教訓,是以他沒理會和珅,而是自己升賬派兵,隻見他一聲令下,原來那些和珅怎麼指揮都指揮不動的将士們迅速地動了起來,完全按照指揮行事。
這一舉動讓和珅臉面十分難看,而阿桂在這個時候,又接着問了他一句:“諸将殊不見其慢,當誰誅?”
意思是諸位将士們沒有一個人是散漫的,你覺得應該殺誰呢?
這句話讓和珅又羞又恨,偏偏他還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來。等到乾隆皇帝知道這件事後,立即下令讓和珅傳回京城,并且嚴厲地責罵了他一通。
此人是清朝第一将軍,他說了一句話讓和珅又羞又恨,卻無法反駁。這位将軍便是乾隆時期的阿桂将軍。
他為官期間,為清朝辦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戰功無數,不僅得到了将士們的愛戴,朝中百官們的尊敬,還得到了乾隆的器重和信任。
是以,當和珅以将士們不聽話向阿桂告狀,而阿桂輕描淡寫一句話回複他這件事傳到乾隆耳朵裡時,他幾乎立刻明白了和珅的小心思,是以立刻将他召回并且痛斥了他。
由此可見,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遠沒有阿桂重要,而此事過後,和珅也終于認清了這一點,再也沒敢主動挑釁過阿桂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