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作者:阿郁文史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舉行了解放軍第一次授銜儀式。

會上,周恩來總理親手把少将軍銜授予了一個女人,并緊握着她的雙手說道:“祝賀你,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此時,這位女将軍早已哭成淚人,因為她十厘清楚,新中國的成立并不容易,也十分明白自己這一路走得有多麼艱辛。

這位女将軍便是李貞,此刻她的威名将傳揚中外。然而誰能想到,這位女将軍卻是童養媳出身。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1908年,李貞出生于湖南省浏陽縣的一戶貧困人家,排行第六。父親李光田,是個貧苦的農民,全家8口人全靠着租種地主的兩畝半田和捕魚為生。因為貧窮,養不起這麼多孩子,是以李貞6歲時便被父母送到了一戶姓古的人家當童養媳。

在舊社會,童養媳是底層的底層,是奴隸和下等傭人的代名詞。李貞自去到古家之後,她的噩夢也開始了。這個年僅6歲的小女孩不僅要擔負古家繁重的家務,還要學着照顧她未來的丈夫。如果在家務活上出了一絲差錯,那麼迎來的必是一頓毒打。在古家生活的那些日子裡,李貞已經記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罵。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時光如白駒過隙,李貞長到十四五歲,已出落成一個漂亮的少女,但個子卻不高,仿佛沉重的生活和心理負擔早已将她壓垮。人長大了,李貞的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一次,李貞跟幾個要好的童養媳悄悄商量,想偷偷離開婆家,到城裡去做女工。可是,想要離開古家又談何容易呢。

古家人在發現李貞的這一秘密之後,當即便讓自己的兒子古天順與李貞提前結了婚,想要以這段婚姻來永遠拴住李貞那顆向往外界的心。

這一年是1924年,李貞年僅16歲便正式開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這段醞釀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沒有給李貞帶來任何幸福,暴躁易怒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噩夢。

有一次,李貞上山砍柴,碰上了傾盆大雨,待她把柴擔回家時,渾身已濕得像從水裡撈上來一樣。這時候,古家其他人從田裡勞動回來,也被雨淋濕了。因為沒有幹衣服置換,婆婆就責罵李貞沒有把衣服洗出來。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這時,李貞生氣地回嘴說:“我也上山砍柴去了,哪裡有功夫洗衣服呢?”然而令李貞沒想到的是,當她說出這句話之後,自己的丈夫竟如發了瘋一般,抄起一根棍子就朝她劈頭蓋臉地打來。

丈夫的這一行為,徹底傷透了李貞的心,她開始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絕望,覺得天地雖大,卻沒有自己的藏身之所。于是,她穿着一身濕衣服,披頭散發地跑出家門準備自殺。萬幸的是,鄰居家的婆婆拉住了她,并含着眼淚勸着她說:

旦娃子(李貞乳名)啊,女人生來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要上山砍柴,還要挨丈夫的打罵,這是命呐,女人的命!我們女人就要認命呐......

然而,李貞卻不肯“認命”。當社會變革的潮流洶湧翻滾,在李貞身邊騰起巨浪時,不屈服命運的她毅然參加了革命活動,任憑思想落後的婆婆、丈夫百般刁難,也絲毫不能阻擋她參加革命的決心。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1926年,大革命的浪潮開始席卷全國。仿佛一夜之間從噩夢驚醒,18歲的李貞悄悄聽說了“革命”這個詞。雖然此時的她并不知道“革命”到底是什麼,但憑着直覺,她意識到“革命”可能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某種改變。于是,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當地的婦女解放協會。

對于出身貧苦的李貞,婦女協會的大姐們格外關心,她們不僅教會了李貞認字,還讓她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革命”,明白了革命的意義。而為了回報大姐們的關懷,婦女協會每有什麼活動,李貞也總是走在前面。

就這樣,在火熱的革命熔爐之中,李貞的組織活動能力得到了很大進步,因為成績出色,她先後被選為浏陽縣永和鄉婦女協會委員長、區婦女協會委員,并成功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可是,李貞的革命工作很快遇到了麻煩。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向共産黨舉起了屠刀。一時間,白色恐怖席卷全國,李貞等人為了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隻能躲進深山。

很快,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打響,共産黨人從血泊之中站了起來,對國民黨進行針鋒相對的武裝鬥争。此時,隐姓埋名的李貞雖了解到了外面的革命情況,但苦于不知如何尋找,隻能焦急地期盼着,耐心地等待着。

時機終于到來,毛澤東上司的秋收起義隊伍攻入了浏陽城。李貞拿起一隻正在納的鞋底,沖出房門,來到浏陽河邊的戰鬥現場,她找到了自己的隊伍,把所知道的城裡的情況全盤托出,并接受任務去送信,參加了攻打浏陽城的活動。此後,根據黨組織訓示,李貞便開始外出活動,專門負責聯絡幸存的共産黨員。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1928年,因為李貞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她被國民政府列入了黑名單,并在街上貼出了通緝她的布告。消息傳來,她那膽小怕事的婆家被這種場面吓壞了,反複申明這個兒媳與婆家斷絕了聯系,并急急忙忙給李貞的母親送去了一紙休書。

當時的李貞正躲在娘家屋後的深山裡。當送飯的母親把這件事告訴她後,李貞欣慰地笑了,她慶幸自己終于徹底擺脫了封建婚姻的桎梏,終于可以完全自由自在地投身于革命鬥争了。

1934年10月,賀龍上司的紅二軍團與任弼時上司的紅六軍團在貴州會師後又轉赴湘西,準備開創新的根據地。當時,李貞從紅六軍團組織部長調任省軍區組織部長,在任弼時的上司下發動群衆,開展遊擊戰争。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一天,李貞剛從農村回來,任弼時的夫人陳琮英便找到了她。這一次,陳琮英除了向往常一樣詢問李貞的工作情況之外,還向她介紹了一個人,一個可以與她共度一生的人。此人名叫甘泗淇,時任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

對于甘泗淇,李貞其實是非常熟悉的。他原名姜鳳威,1903年出生于湖南甯鄉縣的一個貧困家庭。李貞在吉安縣委任軍事部長時,湘贛省委有意調她任省委宣傳部長一職,但李貞考慮到自己文化水準不夠,堅決讓賢。于是,1930年剛出莫斯科中山大學回國的甘泗淇便代替李貞,成為了省委宣傳部長。也是是以事,兩人得以相識。

後來,兩人又曾一起在紅六軍團工作,互相接觸的機會多了,互相了解得也比較透徹。有幾次,他們在一起談工作,談理想,甚至還談到了愛情。另外,甘泗淇還曾幫助過李貞寫了一篇總結工作情況的報道, 而李貞為了感謝,也曾特地納了一雙布鞋送給甘泗淇。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也正是基于這份特别的經曆,李琮英才會特意找到李貞,向她試探她對甘泗淇的感情。但對于李貞來說,要她與甘泗淇談情說愛,甚至結婚,都是她不敢想的,因為她始終認為:自己童養媳的身份配不上從莫斯科中山大學歸國的甘泗淇。

當李貞把自己的顧慮告訴李琮英後,李琮英卻認為這并不是什麼大事,她認真地告訴李貞:“甘主任對你的印象可是相當好,他說你潑辣能幹,作風紮實,是個了不起的女同志,且他對你早有愛慕之心。”

李琮英的這番話說得李貞心裡一動——甘泗淇對她這樣評價,而這個人又是自己所敬慕的,她的心不自覺地向甘泗淇靠近了。

次年元旦,在任弼時的見證下,李貞與甘泗淇舉行了簡樸而又熱烈的婚禮。婚禮上,對于這對革命夫妻,任弼時曾打趣地說道:“今天,甘泗淇和李貞結婚,完全是新式的,沒有封建色彩。一不拜天地,二不拜祖宗,就是一心一意幹革命,他們是很好的一對革命夫婦。”大夥聽完後,全被逗樂了。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可能有部分讀者朋友知道,他們夫妻二人晚年雖然有20多個孩子,但那都是烈士遺孤,沒有一個是他們親生的。實際上,他們倆曾有過一個孩子,但由于長征中艱苦惡劣的環境,這個孩子僅出生了十幾天便夭折了。

解放後,有些老同志見到甘泗淇,非常遺憾地說:“老甘啊,太遺憾了,你革命十幾年,連個孩子也沒有啊!”對此,李貞也常會感到内疚,覺得自己對不起丈夫,可甘泗淇卻總是安慰李貞說:“我要的是夫妻,不是孩子!”這句話雖然看不出半點柔情蜜意,但誰又能說它沒有完全表達甘泗淇對李貞的一腔愛意呢?

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李貞與甘泗淇夫妻二人同時被授予了将軍軍銜,丈夫是上将,妻子是少将,他們也是開國将星中唯一一對“雙子将星”,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多見的。從此,在中國光輝的革命史上,有了第一對将軍夫婦。

1964年2月5日,甘泗淇60歲剛過兩個月,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匆匆離開了相依為命30年的妻子。此後,李貞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晚年,李貞也始終保持着艱苦樸素的作風。沈陽軍區的一位老戰友幫她買了一雙大頭棉鞋,她穿了幾十年,仍不肯換新;晚年她穿的衣服,也大多都是60年代留下來的青布衣服,都是一個更新檔接一個更新檔。

她住在一套窄小的房子裡,一到節假日,老同志們來看望她,小小的會客室就擠得坐不下。直到組織上反複要求她搬家,她才搬到了北京市紫竹院附近一幢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一套幹部樓房裡住。也是在這裡,李貞度過了她人生中最後的六個春秋。

1985年,在黨的十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李貞給中央和軍委的上司寫信,申請辭去了最後身兼的中顧委委員和總政治部組織部顧問職務,為黨和軍隊幹部制度的改革帶了個好頭。而李貞的這一舉動,也赢得了人們發自内心的愛戴。

李貞:從童養媳到開國少将,晚年膝下20多子,去世遺囑感動世人一、二、三、四、

1990年3月11日,李貞在北京病逝。3月22日,新華社釋出了一則訃告:“鮮花和翠柏,簇擁着新中國第一位女将軍李貞身着将官服的彩色遺像...”另外,李貞還在遺囑中交代:将平時節省下來的工資,一部分交黨費,一部分捐獻給宋慶齡兒童福利基金會,一部分捐獻給丈夫甘泗淇的家鄉湖南甯鄉縣作辦學補助。

讀完報紙,在場的人無不失聲痛哭,世人得知後更是感動不已。

而這,也是她最後一次履行了她作為一個共産黨員對黨的忠貞使命、作為一個無産階級革命家對祖國下一代的殷切關懷,作為一個妻子對情深意笃的丈夫及其家鄉的無盡愛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