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唯一摯愛,為何至死沒有名份

許廣平,出生廣州一個官宦之家。她的祖父曾擔任過浙江省巡撫,叔叔擔任過廣東财政廳長,外組家經商家底豐厚,她可以算是當之無愧的千金小姐,但她更是一位道地的先進女性。

為反抗父母安排婚姻,19歲的她離家出走到天津求學,之後更是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女師,在那兒與魯迅相識。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唯一摯愛,為何至死沒有名份

熱愛文學的許廣平對學識淵博的老師一見傾心,魯迅也對這個靈動聰慧的小丫頭頗具好感。但此時魯迅已然有了一名原配夫人,盡管他不曾與這位夫人有過夫妻之實,但在法律上二人的夫妻名分卻是不能否認的。魯迅自覺無法給予夫妻名分,委婉拒絕許廣平多次表白。

許廣平并沒有是以退縮,她主動提出戀愛,放棄名分,甘願做一個隐身于他身邊默默為他奉獻的女人。

後來兩人同居,魯迅依舊對外界隐瞞他們的關系,說許廣平是他的助手。如果有人在他家撞見許廣平,他就對人解釋許廣平是來幫他抄稿子的。出去旅遊也非要訂三人房,和同行的朋友一起入住,極力澄清自己與許廣平的關系。

但這份極力澄清并不能證明魯迅不愛她,二人之間感情及其深厚。在尚未同居書信往來期間,二人的情書來往之密切,還被後人編纂成《兩地書》。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唯一摯愛,為何至死沒有名份

二人一起生活之後,許廣平除了照看兒子,料理家務外,還得擔任魯迅助手的職位,有人做客也全靠她一人接待。魯迅對飲食挑剔,許廣平忙于其他事務難以抽身烹饪,曾建議每月請個廚子,但魯迅卻覺得負擔太重,要求她肩負起做飯的責任來,于是她不得不重新安排時間表,安排一大家子的飲食用度。她給了魯迅殘酷之外的一點溫柔,他們在一起生活的十年裡,魯迅的創作效率超過了以往所有時候,他開始寫感情寫溫度,一改曾經冷酷批判之詞。

1936年,魯迅在自己病重之時仍舊沒忘記叮囑夫妻,“别想我,隻顧自己的生活!”夫妻逝世後,她僅靠二人曾經創作的一點版稅度日,養育兒子之外還要贍養居住于外地的魯母和原配妻子。

盡管拮據到靠借貸度日,許廣平對丈夫家屬卻從未斷過供養,自己節衣縮食也不能短缺了婆婆的用度。在給婆婆的信中,她溫柔地勸慰對方,希望婆婆在生活拮據之時不要羞于向自己開口。

許廣平:陪伴魯迅最後十年的女人,唯一摯愛,為何至死沒有名份

原配朱安的人生極具悲劇色彩,她與許廣平觀念相左性格南轅北轍,她逆來順受順從怯弱,認為隻要成了親,總能打動丈夫。她自始至終都不知道魯迅要的是什麼,魯迅給她金銀讓她改嫁,她不從,魯迅遠離故鄉與許廣平恩愛生子,她依舊不走。

人們常說是男人負了她,可我覺得不然,沒人辜負朱安,同一時代下有女子不顧名分追随夫妻,更有女子改嫁多次依舊情感熾熱,為何她就一定要将自己束縛在封建禮節之下?

參考文獻:

[1]許廣平,《十年攜手共艱危》,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魯迅,許廣平,《兩地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