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作者:意檀香研究

視訊加載中...

據中國航天報消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日前準許中國提議在嫦娥五号降落地點附近的8個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請。至此,月球上的中國地名達35個。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公布的月球表面地貌命名

這8個月球地貌分别命名為:

天船基地,表示在銀河中航行的船舶。

華山,以中國西嶽華山命名。

衡山,以中國南嶽衡山命名。

裴秀,中國西晉時期地理學家。

沈括,中國宋代天文學家、數學家。

劉徽,中國三國時期魏國數學家。

宋應星,中國明末科學家,其《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徐光啟,中國明代農藝師、天文學家、數學家。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新增的8個中文地名

月球地名怎麼起的?

網友評論說,祖先們怎麼也想不到,千年後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天上的那輪明月。時至今日,月球上已經有9000多個地方被起了名字。月球上的地名,不隻是為了友善定位,還承載着人類的科學文化記憶,它記錄了世界各國為人類科學進步而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表達着人類對科學文化的尊敬與重視。月球上的地名圖,也是人類科學發展的脈絡圖。那麼,月球地名是怎麼起的,你知道嗎?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從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到月球的高山凹地起,科學家就開始了給月球命名。但都有很濃的個人色彩,如伽利略用自己家鄉的亞平甯山脈給月球最大的山脈命名。同時,由于缺乏交流和權威,有些月球地點有多個名字,這帶來了不少混亂。直到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這種各自命名的局面才被改變。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權威天文學術組織,擁有對各行星和衛星命名的權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修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逐漸制定出了一套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程式和規則。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目前,月球上共定義了18類地貌,包括環形坑、月溪和山脈等,而不同的地貌有着不同的命名方式。如月球上的重要地貌環形坑,用的是傑出科學家、哲學家等名人的名字;而月溪、月湖、月海這些地貌的名字用的則是較為抽象的拉丁詞彙。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的月球命名規則中,有一類非常特殊,那就是月球着陸點。這類地貌的沒有固定的起名要求,但它要求申請方有能力将航天器送上月球。從1959年人類第一顆月球探測器着陸月球以來,這樣的地名并不多。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還需要突出的一點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制定的命名規則排除了一些領域的名人,包括19世紀及以後的政治和宗教人物,還有文學家。月球上曾有一批環形坑是以包括李白、巴爾紮克、雨果在内的文學家命名的,但由于命名規則不允許而被删除。在2006年公布的命名清單中,李白坑被改為休谟z坑。

嫦娥五号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

2020年11月2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制的長征五号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号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預選着陸區着陸。2020年12月17日淩晨,嫦娥五号傳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着陸地球。

月球表面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這些名字是怎麼起的嗎?

△嫦娥五号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

嫦娥五号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傳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監制丨徐冰  

主編丨馬玮璐

編輯丨林湘瑜 胡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