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169篇
鹹安元年(公元371年)十二月,苻堅以河州刺史李辯兼任興晉太守,鎮守枹罕,将涼州的治所遷移到金城。
此舉讓張天錫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便在姑臧城西設立祭壇,刑三牲,率領屬官遙望東晉,然後派從事中郎韓博去奉獻表章,送達盟約,還帶信給桓溫,約定明年夏天在上邽會盟。
不出所料,張天錫給桓溫的信石沉大海,桓溫不僅沒興趣,更沒空。有兩件事牽扯了桓溫的精力,一是平定庾氏叛亂,二是司馬昱病重,他要謀劃禅位,至少是攝政。
鹹安二年(公元372年)三月二十五,東晉朝廷派侍中王坦之征召桓溫入朝輔政,桓溫再次推辭,繼續坐鎮姑孰。
姑孰距離建康不到百裡,桓溫的大軍可以朝發夕至,和當年王敦起兵前一模一樣,司馬昱深感不安,以緻憂慮成疾。
四月,為了徹底消除隐患,桓溫将司馬奕遷徙到吳縣的西柴裡,敕令吳國内史刁彜負責防衛,又派禦史顧允前去監察。
六月,庾希和庾邈不甘失敗,又想趁着司馬昱駕崩前再掙紮一下,與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武遵聚集兵衆,趁夜進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逃到曲河。
随後,庾希詐稱接受司馬奕的秘旨,宣稱要誅殺桓溫。消息傳來,建康城裡一片混亂,内外戒嚴。
卞眈重整旗鼓,派出各縣兵衆兩千人前往讨伐,庾希大敗,閉城固守。接着,桓溫派東海内史周少孫前往讨伐。
七月初一,周少孫攻下京口,擒獲庾希、庾邈以及親信同黨,把他們全都殺掉。
經過這麼一折騰,司馬昱病情加重,已到油盡燈枯之際。
七月二十三,司馬昱緊急征召桓溫入朝輔政,一天之内接連發出四道诏令,桓溫不予理會。又不禅位給我,憑什麼随叫随到?
七月二十八,自知時日無多的司馬昱立時年十歲的長子司馬曜為皇太子,次子司馬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
說到這兄弟倆,必須說一下他們的母親李陵容,太具傳奇色彩了。
當初,司馬昱為會稽王時,娶了王述的堂妹為妃,生下長子司馬道生及弟弟司馬俞生。
司馬道生粗魯急躁,品行不端,母子全都是以被囚禁廢黜而死,其他三個兒子司馬郁、司馬朱生、司馬天流也相繼早夭。
之後,司馬昱衆姬妾絕孕将近十年。司馬昱為此心急如焚,讓相士來觀察她們,相士都說:“能生兒子的不是這些人。”
司馬昱又讓相士去觀察女仆女傭,相士一看到一個長得又高又黑、宮女們都稱作“昆侖”的女子就驚道:“這是會生兒子的人!”
司馬昱一看,差點暈倒在地,一個女人被稱作昆侖,可想而知那是多麼的彪悍。但為了生兒子,司馬昱還是将她納入房中。
後來,李陵容為司馬昱生下兩個兒子,就是司馬曜和司馬道子。
冊立司馬曜為太子後,司馬昱下達遺诏曰:“大司馬桓溫依據周公舊例攝政。”又說:“少子可輔者輔之,如不可,君自取之。”
這一幕和當年劉備托孤諸葛亮似曾相識,但此時的司馬昱不是劉備,桓溫不是諸葛亮,司馬昱也不是在玩心計,而是無奈之舉。
侍中王坦之看到诏書後,直接在司馬昱面前手撕之。司馬昱有氣無力道:“朕的天下,來自于意外,你有什麼不滿意的?”
王坦之不卑不亢道:“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麼能獨斷專行?”
在王坦之的堅持下,司馬昱重新修改了诏書,曰:“家國事一禀大司馬,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當天,司馬昱駕崩。
事起突然,群臣中無人敢确立嗣子,有人道:“應當讓大司馬桓溫前來處理。”尚書仆射王彪之正色道:“天子駕崩,太子代立,大司馬怎有資格提出異議?如果事先當面向他詢問,一定會被他責備。”
于是,司馬曜即皇帝位,是為晉孝武帝。這時,褚太後突然釋出指令道,因司馬曜年幼,讓桓溫依據周公攝政的舊例行事。
指令已經公布,王彪之卻道:“這是大事,大司馬桓溫一定會固辭,進而導緻政務停頓,耽誤先帝陵墓的修建,我不敢遵奉指令,謹将诏書密封歸還。”事情是以沒有成行。
因為王坦之和王彪之的從中作梗,桓溫沒有第一時間趕到建康,錯過了接掌大權的最佳時機。
司馬昱病重時,桓溫希望他臨終前能将皇位禅讓給自己,即使不禅讓,也應當讓他攝政。
如今,得知朝廷隻是讓他輔政,桓溫懷疑這事是王坦之、謝安幹的,對他們懷恨在心。
随後,朝廷诏令謝安前去征召桓溫入朝輔政,正在氣頭上的桓溫拒絕了,再次錯過控制朝政的良機。
新君繼位,桓溫拒不入朝,不僅朝臣看出局面不對,就連一些牛鬼蛇神都跳了出來,想趁此機會火中取栗。
比如,彭城有一位妖人,名叫盧悚,自稱是大道祭酒,效忠他的人有八百多家。
十一月,盧悚派弟子許龍到吳縣找到司馬奕,稱太後下達秘诏,奉迎他複興大業。司馬奕一開始有些心動,後聽從保姆的勸告而作罷。
許龍急了:“大事快要成功,怎能聽女人的話?”司馬奕道:“我獲罪在此,有幸蒙受寬赦,豈敢輕舉妄動!況且,太後如有诏令,應該讓屬官前來,為什麼隻派你?你一定是要作亂!”喝令左右的人将他捆起來,許龍害怕了,轉身逃走。
十一月初五,盧悚率領兵衆三百人,在早晨攻打廣莫門,詐稱司馬奕回來了,從雲龍門突入宮殿庭院,奪取武庫中的盔甲兵杖,衛士驚駭,不知所措。
遊擊将軍毛安之聽說後,率領兵衆直接開進雲龍門,親身參與戰鬥。随後,左衛将軍殷康、中領軍桓秘進入止車門,與毛安之一起平定了叛亂。
司馬奕為此大為恐慌,從此專事飲酒,恣意聲色,生下兒子全都弄死,幫桓溫圓謊,也為自己續命。朝廷和桓溫知道他安于屈辱,對他也就不再防備。
後來,司馬奕活到了四十四歲,是司馬紹後代中壽命最長的一位,卻也是最屈辱的一位。